北京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通過資源優勢互補、科技能力提升、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機制創新,逐步形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檢測技術研究平台、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平台以及科普宣傳與推廣三位一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平台。

基本介紹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主要職責是針對農產品安全生產和質量監控的公共需求,研究農產品、農田環境及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等共性關鍵技術與標準,開發系列檢測方法與軟硬體產品並示範套用,研究農產品與農田環境信息管理決策技術,構建農產品質量控制技術平台及溯源系統,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技術諮詢和公益服務。

發展歷史

2007年2月經市編制辦批准成立北京農產品質量檢測與農田環境監測技術研究中心,中心為隸屬於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處級獨立法人事業單位,2013年8月根據市編辦事[2013]72號檔案,更名為北京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先後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認可(CNAS),以及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計量認證(CMA)。2011年經農業部批准建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2015年經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2016年經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批准成立“中關村開放實驗室”。2017年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技術及套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成員單位。

科研條件

北京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可為科研單位和企業提供平台支撐,是首都科研儀器共享條件平台成員之一。中心擁有各類科研儀器設備400餘台(套),其中10萬元以上的80台(套),擁有凝膠滲透氣相色譜(GPC)、液譜質譜聯用儀(UPLC-MS/MS、UPLC-Q-TOF/MS)、氣譜質譜聯用儀(GC-MS/MS)、DFS高分辨雙聚焦磁式質譜儀、同位素質譜儀、顯微拉曼光譜儀、電感耦合電漿質譜儀(ICPMS)、電感耦合電漿光譜儀(ICP-OES)、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螢光光譜儀、元素分析儀等大型分析儀器,為開展科研創新和科技服務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條件。

科研成就

北京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圍繞農產品及產地環境監測、污染物(重金屬、真菌毒素、有機污染物、農藥等)快速檢測技術研發以及數據信息化管理方面凸顯出優勢,先後承擔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農業行業科研專項、農業行業標準、北京市科技計畫項目等20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0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標準31項;發表論文322篇,其中 SCI收錄110篇,EI收錄45篇;出版著作22部;獲得軟體著作權登記17項;獲得授權專利75項,其中發明專利39項,向企業轉移發明專利4項。

人才培養

北京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已形成了一支年輕化、有較強科研實力和較高學術水平的科技隊伍,現有職工7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20人,碩士16人,博士30人,博士後3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