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北航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原北航工程系統工程系)、北航可靠性工程研究所隸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於2010年正式掛牌成立。
1985年,我國國防科技界、教育界的著名專家,我國可靠性系統工程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楊為民教授順應國家戰略重大需求,組建了北航工程系統工程系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歷經20餘年發展沉澱,學院形成了“獻身國防,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高屋建瓴,開拓創新的學術風範;淡泊名利,廉潔自律的高尚情懷;以人為本,集體發展的團隊精神”的為民精神,秉承“開拓創新、敢為人先,需求牽引、專業推動,學科龍頭、科教統籌,團隊優勢、集體發展”的工作理念,走過了一條“面向工程服務、開闢科研領域、創建培養體系”的特色創新之路,已成為國內可靠性工程專業技術領域的領軍單位。
目前,研究所掛靠有多個以管理諮詢和技術服務為職能的國家級中心和專家組,建成有可靠性領域唯一的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以及多個國內實驗設備與綜合試驗研究能力一流的部委級重點實驗室和評價機構。這些高水平的技術與管理平台為院、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與保證。
在科研領域,院、所現擁有專業齊全的研究方向、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和配套先進的試驗設備。多年來,緊密圍繞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對可靠性工程的專業需求,開展管理支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工程服務。“九五”以來,先後承擔完成了500餘項科研項目,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內的各類科技成果獎100餘項,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人才培養領域,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開創了國內高校第一個“質量與可靠性工程”專業,建立了從本科到碩士(工程碩士)、博士、博士後在內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將理論研究、工程套用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培養了大批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專業人才。同時,為上級單位舉辦了500多期各類可靠性系統工程培訓班,培訓人數達15000餘人次,普及推廣了可靠性專業知識,有力地推動了國防科技工業生產中可靠性工程的開展。
今天,可靠性-效能的倍增器,系統工程-智慧的鑰匙,兩者交叉融合誕生了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它是大系統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碰撞的結果,亦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尋求方法論突破的必然。為此,我們將緊抓機遇,瞄準科學發展方法論的學科培育需求、精英教育綜合能力的人才培養需求以及國家重大工程系統最佳化的工程套用需求這三大需求,系統謀劃、開拓奮進,打造具有國防特色與工程技術優勢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可靠性與系統工程人才培養基地、技術研發基地、試驗評價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為北航建設“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做出新的貢獻。
組織結構
學院結構
北航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承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任務,以培養具有系統科學思維,掌握系統工程方法,能夠解決可靠性與系統複雜性問題的綜合性人才為目標,是國內具有鮮明航空航天特色、工程技術優勢突出的知名學院。下設兩個系、三個研究中心及黨政辦。
研究所結構
北航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承載科學研究和工程套用任務,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參與重點型號可靠性技術支持,開展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保障性、安全性技術綜合研究,是國防特色突出、“產、學、研、用”高度集成的專業機構。下設五個研究部及科技辦。
師資力量
現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119人,項目聘任各類工程試驗與技術研究人員72人,聘任國內外兼職教授、專家數30人,形成了結構合理、經驗豐富、專業齊全的人員隊伍。共有教授15人、博導12人、副教授(高工)38人、講師(工程師)52人,教師中博士比例62%,40歲以下教師比例61%。
院所領導
王自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院長、北航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所長
|
趙廷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分黨委書記
|
康銳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總師
|
趙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科研副院長
|
曾聲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教學副院長
|
王維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行政副院長
|
劉斌
| 北航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副所長
|
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性能與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綜合設計分析與集成套用技術
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安全性(RMSTS)綜合設計分析
性能與RMSTS綜合權衡與最佳化
網路可靠性技術
工藝可靠性技術
機械與結構可靠性技術
機械與結構可靠性技術
基於故障物理(POF)的可靠性系統工程技術
基於POF的可靠性設計分析
基於性能的可靠性虛擬試驗
元器件使用可靠性與失效分析技術
元器件選用與控制技術
元器件測試篩選技術
元器件失效分析技術
元器件DPA技術
工程套用
以掛靠單位及現有科研平台為載體,為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局加強裝備全系統全壽命可靠性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面向空軍、海軍、二炮、陸航等軍兵種,及航空、航天、兵器、艦船、核、軍用電子等國防軍工集團,承擔了近50個國家重點型號的可靠性技術諮詢、技術攻關、試驗評價等工作,已形成從工程型號的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總體策劃、指標論證、設計分析、試驗評價、使用增長、信息閉環、元器件和軟體質量控制等全方位提供技術支撐和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能力。
主要研究成果
二十五年來,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內的各類科技獎勵10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年均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主要標誌性成果有:
★ 裝備系統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要求綜合論證平台
★ 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設計分析軟體工具(ARMS)
★ 可靠性與性能一體化設計平台
★ 機械產品可靠性設計分析技術及軟體工具
★ 機電與電子產品可靠性設計分析技術及軟體工具
★ 複雜系統可靠性綜合評估軟體系統
★ 研製階段裝備保障方案生成平台
★ 裝備使用過程綜合保障仿真環境
★ 基於虛擬現實的維修性與維修工作分析 與評價系統
★ 系統測試性半實物仿真驗證平台
★ 電子設備熱測試與熱評估系統
★ 嵌入式軟體仿真測試環境(GE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