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
腐蝕監測與壽命評估
建立材料腐蝕失效神經網路分析與線上剩餘壽命評估系統;儲運系統腐蝕防護監測智慧型化;煉油裝置、輸油管道的腐蝕評價與控制技術,腐蝕後的剩餘強度、剩餘壽命的評估方法及軟體系統。建立多種用於石化工業和電力工業爐管的紅外熱像安全評定與剩餘壽命評估系統。管道強度評價、壽命預測和風險評估的理論和方法;管道與工程結構的複合材料補強理論和技術;管道腐蝕控制管理信息系統;金屬結構陰極保護及現代檢測評價技術等。研究成果在國家大型工業建設中獲得套用。
自然環境腐蝕研究
負責國家材料環境腐蝕數據共享服務網。組織領導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台站建設與資源共享基地建設。開展土壤腐蝕、硫酸鹽還原菌腐蝕、工業污染和西部典型大氣腐蝕,耐候鋼的耐蝕理論和新型耐候鋼的發展技術,金屬文物腐蝕等研究。
高溫腐蝕與防護研究
研究高溫腐蝕的熱力學和動力學,計算出氧化物的標準單位體積生成自由能圖,提出合金由外氧化向內氧化轉變的理論模型等。發明固體電化學法測試金屬氧化動力學和可獲得低達10-25atm的超低氧壓的裝置。發明和發展了多種高溫塗層保護技術,如納米-微米晶低溫快速滲鋁,電化學沉積-熱解燒制氧化物薄膜,高能脈衝沉積納米-微米晶合金塗層和彌散納米稀土氧化物的ODS塗層,陰極微弧電沉積陶瓷塗層,熱壓濾法和在超重力場中製備納米和納米複合陶瓷塗層,換熱器整體滲鋅等技術。
工業環境腐蝕研究
開展石油化工、電力、冶金、航空等工業中的腐蝕與防護的研究,以及鋼筋混凝土腐蝕與防護。研製新型耐腐蝕不鏽鋼——碳鋼複合管換熱器和新型耐磨耐蝕工藝閥門。研究了16Mn(HIC)鋼在濕H2S下的開裂行為,不鏽鋼和鈦材在含溴醋酸體系腐蝕機理,不鏽鋼和鈦在高溫對(間)苯二甲酸腐蝕機理,高分子材料環境老化與有機塗層開發和環境失效機理研究,電化學充氫裂紋癒合過程中晶界動力學行為與機理,核電站設備材料腐蝕等。對抗硫井口裝置材料進行腐蝕實驗與腐蝕評價。研究了高溫高壓多相流動介質腐蝕與控制措施。
電化學工程與材料研究
發明了納米金屬合金粉體材料的水溶液高能催化製備技術,所製備的鎳、鎳基合金、銅、銀等的納米顆粒具有很高的電化學活性和催化活性。開發了新型非晶納米複合鍍層,兼有鍍鎘層、硬鉻層所分別具有的高耐海水腐蝕、高耐磨性能,耐鹽霧腐蝕目前可達1800小時以上。發明了納米晶氧化物塗層電極,解決了高速電鍍中陽極的大電流、高穩定性問題,現已在高速電鍍鋼板生產線、消毒水發生器產品、工業有機廢水的深度處理等方面套用。進行空泡、沖刷、高溫高壓CO2等非常規條件下材料的腐蝕電化學研究,發明了單空泡腐蝕檢測裝置。
目前腐蝕與防護中心所在的材料學院有大型共享設備26台(套),在材料研究方面的大精細觀設備位於全國高校之首。如XPS俄歇光電子能譜、新型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儀、拉曼光譜儀、高分辨透射電鏡、紅外光譜儀、原子力/隧道掃描顯微鏡、納米力學壓痕儀、原子力顯微鏡、透射電鏡、多台疲勞試驗機、萬能試驗機,塗層性能評價用的紫外老化實驗箱和全光譜老化實驗箱。此外,還具有多套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等先進檢測和研究設備。現有設備資產總值達2000餘萬元。
研究團隊
喬利傑梯隊
主要方向為:環境斷裂研究。研究一些高強鋼、不鏽鋼和Ti合金等的應力腐蝕的規律和機理,如高鐵車輪、鐵軌等的應力腐蝕,以及對金屬(船板等)進行一些腐蝕的安全評價和壽命預測等。
李曉剛梯隊
主要方向為:大氣、水、土壤等自然環境下的腐蝕與防護,以及石油化工等工業環境下的腐蝕與防護,成立了材料環境腐蝕數據共享平台。近幾年承接了很多石油管線、城市地下管線等很多項目。
何業東梯隊
主要研究方向為:材料表面化學與技術,利用表面化學等方法製備各種表面塗層,如航空航天用防護塗層等。
孟惠民梯隊
主要方向為:電化學腐蝕。如油田原油開採、輸送過程中的多相流體系腐蝕過程和塗層腐蝕失效過程中的電化學檢測評價技術等;
路民旭梯隊
主要方向為:環境損傷評估。近年來承擔了很多石油天然氣工業中材料腐蝕損傷項目,與中石油、中石化及一些生產石油管線鋼的鋼鐵企業合作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