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雲觀與近代中國社會

北京白雲觀與近代中國社會

《北京白雲觀與近代中國社會》是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海晏。本書依據大量史料文獻,對北京白雲觀做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具體包括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研究了北京白雲觀與晚清社會;第二部分研究了白雲觀與民初社會;第三部分研究了20世紀30年代白雲觀的兩次住持危機;第四部分研究了白雲觀與近代宮觀制度的改革;第五部分研究了20世紀40年代白雲觀的訴爭。

基本介紹

  • 書名:北京白雲觀與近代中國社會
  • 作者付海晏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30日
  • 頁數:305 頁
  • 定價:8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311601 
  • 叢書: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 用紙:膠版紙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大量史料文獻,對北京白雲觀做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具體包括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研究了北京白雲觀與晚清社會;第二部分研究了白雲觀與民初社會;第三部分研究了20世紀30年代白雲觀的兩次住持危機;第四部分研究了白雲觀與近代宮觀制度的改革;第五部分研究了20世紀40年代白雲觀的訴爭。

作者簡介

付海晏,男,漢族,湖北襄陽人,2004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2010月9月至2011年9月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系訪學。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畫。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副院長。主要從事近代中國宗教社會史、社會經濟史、法律社會史研究。自2004年以來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等7項,參與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國家清史工商人物傳、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多項。著有《北京白雲觀與近代中國社會》、《變動社會中的法律秩序:1929—1949年鄂東民事訴訟案例研究》、《中國近代法律社會史研究》,另合編、參編有《包鷺賓學術論著選》、《博覽會與近代中國》、《大數據與中國歷史研究》等書。近年來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目前正在從事《中國近代宗教統計資料整理與研究》、《貽谷與近代中國》等課題研究。

目錄

導論 1
第一章 白雲觀與晚清社會 8
第一節 白雲觀與全真龍門聲勢之高漲 8
第二節 白雲觀與晚清政治 29
第三節 雅士與俗人:高仁峒的社會生活 68
第四節 白雲觀與晚清城市生活 81
第二章 白雲觀與民初社會 101
第一節 道教改革之先聲? 102
第二節 維持或振興? 109
第三節 白雲觀的信眾網路 116
第四節 物質與精神生活 124
第五節 城市旅遊與大眾媒體中的白雲觀 139
第三章 20世紀30年代白雲觀的住持危機 157
第一節 陳明霦之被革 157
第二節 安世霖繼任住持風波 168
第三節 白雲觀住持危機中的道教與政治 179
第四章 20世紀40年代白雲觀宮觀制度的改革 186
第一節《白雲觀全真道範》之頒布 186
第二節 白雲觀組織綱目之革新 188
第三節 道教教育班:白雲觀宮觀改革的新事物 200
第四節 白雲觀的宮觀管理制度 205
第五節 白雲觀的經濟制度與生活 212
第六節 被遺忘的道教改革? 222
第五章 安世霖的悲劇:1946年白雲觀火燒住持案 227
第一節 奪觀 229
第二節 纏訟 238
第三節 慘案 248
第四節 變動社會中的道士、道教與政治 273
結論:國家、宗教與社會——以白雲觀為中心的歷史透視 284
附錄一《白雲觀住持安世霖為整飭觀務聲明書》(節錄) 290
附錄二 北平地方法院刑事判決(三十五年度重字第九十二號) 292
參考文獻 296
後記 393

編輯推薦

元代以來,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幾無動搖。處於京畿要地的“全真第一叢林”——北京白雲觀,自然跟王朝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遭逢“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道教在近代百年又經歷了哪些興衰浮沉? 歷史學者付海晏教授憑藉深厚的學養、寬闊的視野和敏銳的直覺,擷取北京白雲觀三代住持的遭遇,窮十年之功撰就《北京白雲觀與近代中國社會》,以一觀之變探究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核心。
第一代住持名為高仁峒,締造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得益於內廷權監、同戒兄弟劉素雲,高氏與慈禧太后的關係日益密切。大清權力中心猶如天然的磁力場,為高氏引來了王侯將相、金銀財寶以及香車美女。如何理解高氏之盛? 要知道,傳戒是一項耗費巨大的道教活動,也能從某種程度反映宮觀之興衰。令人咋舌的是,既是神仙中人又是政治中人、既是文人雅士又是破戒俗人的高仁峒,以傳戒5次、戒子1708人的數據,超過北京白雲觀民國以前記錄數字的三分之一,在全國全真叢林中照樣首屈一指。
第二代住持名為陳明霦,遭遇了左支右絀、顧此失彼之窘。陳明霦於辛亥遭道徒推舉上任,一生經歷晚清、北洋和民國三個政府。共和肇始,陳氏等人積極適應社會潮流,聯合向大總統袁世凱上書,提議成立中央道教會、倡導信仰自由、改革傳統弊病,終因種種原因“無疾而終”。北洋政府時期,陳氏與遜清內宮、民國新貴、官商士紳仍然保持著密切聯繫,同時也引來了“勾結”“腐化”的輿論批評。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陳氏因未“重新登記”而遭撤革,爾後“捐助費用”恢復職務,最終在“歸奉洋教”的傳聞中悄然逝去。
第三代住持名為安世霖,見證了西風殘照、日薄虞淵之衰。於陳明霦撤革事件中反水,繼任主持時存在不合慣例之處,與日偽政府進行秘密勾結、個人生活違背清規戒律、宮觀改革方案令人不滿……安世霖的主持生涯基本在日偽政府時期,同時也充斥著一系列的矛盾、衝突和鬥爭。在多年的纏訴中,反對者以上述理由訴諸法律,安世霖卻始終能夠得到日偽權要的庇護。抗戰勝利後,反對者不再相信國家機構能夠制裁安世霖,便私自依照道教太上清規將其架火焚死。弔詭的是,安氏的許多改革方案卻得到後世道教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