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築節能研究發展中心為事業單位,經營範圍包括為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部和社會提供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進行建築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技術諮詢與服務技術轉讓建材產品中試生產、套用等服務。
2020年8月17日,北京建築節能研究發展中心與哥本哈根市資產組就北京建築能源效率試點課題舉行合作備忘錄線上籤字儀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建築節能研究發展中心
- 法定代表人:龔海光
北京建築節能研究發展中心為事業單位,經營範圍包括為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部和社會提供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進行建築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技術諮詢與服務技術轉讓建材產品中試生產、套用等服務。
2020年8月17日,北京建築節能研究發展中心與哥本哈根市資產組就北京建築能源效率試點課題舉行合作備忘錄線上籤字儀式。
北京建築節能研究發展中心2為事業單位3,經營範圍包括為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部和社會提供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進行建築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技術諮詢與服務技術轉讓建材產品中試生產、套用等服務。12020年8月17日,北京建築...
環能院是國內從事建築節能和建築環境領域歷史最悠久,專業門類最齊全,服務範圍最廣泛的專業機構。環能院是政府技術依託,引領行業科技發展,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研究開發機構。根據2020年1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下屬16個科研平台及1個下屬公司;有資深專家8名、...
北京建工院擁有北京市建築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功能性高分子建築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擁有一支綜合素質優良、梯隊結構合理、有發展潛力的人才隊伍,在專業技術人才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60多年來培養出一批如葉林標、陸欽摯、劉佩橫、朱琨、林遠征、李晨光等國內建築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並擁有一定數量的經營...
北京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隸屬於北京金隅集團,是北京金 隅集團技術中心本部所在地,是國內建材行業優秀的科研院所之一。北京建材總院先後建立了國 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固廢資源化利用與節能建材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及技術中 心,在綠色節能環保新材料、建築節能技術、固廢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的研究水平居...
該院目前設有2箇中心:建設工程質量司法鑑定中心、北京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專業所:預應力及空間結構技術研究所、預應力裝備技術研究所、鋼筋技術研究所、機電裝備研究所、工程材料研究所、模架技術研究所及地基所;1個全資單位: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一檢測所;3個參股單位:北京建築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方圓...
徐偉,研究員。現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空氣調節研究所所長,建設部供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中國建築學會暖通空調分會理事長,中國製冷學會副理事長兼空調熱泵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製冷學會熱泵與熱回收委員會副主席,國際能源組織(IEA)蓄能節能委員會中國代表,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北京城市建設研究發展促進會,成立於1987年,於2016年7月22日由北京市建築業經營管理研究會更為此名。促進會是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管的社會團體組織,從事城市建設領域的政策宣傳、專題調研、成果推廣、專業培訓、交流考察、諮詢服務、展覽展示、承辦委託和刊物編輯業務。促進會由北京住總集團、北京城建集團、...
建築能耗狀況測試與節能運行;設立熱線電話,開展專家諮詢、典型工程節能改造、實施能源契約管理、以及二氧化碳交易活動評估等;新產品研發 通過與企業結合,以中心為平台、構建產、學、研良性發展鏈,發展建築節能技術產品,推進工程套用。套用研究 承擔並開展建築節能領域具有導向性的和重要社會意義的基礎和套用研究;國際...
完整建立氣候區、建築類型、建設過程、能源類型全覆蓋的建築節能標準體系,填補節能標準基礎理論、關鍵數據及研究方法技術空白,建立暖通空調系統設計、運行、調試和評價標準體系。創建我國近零能耗建築技術體系,推動我國近零能耗建築發展速度及規模居世界前列。提出地源熱泵適宜性圖譜,建立“適宜性前評估-熱物性測試-系統化...
而國際上已開發國家的建築能耗一般占全國總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斷,國家建設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築耗能比例最終還將上升至35%左右。如此龐大的比重,建築耗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軟肋。我國建築節能狀況落後,亟待改善 在70年代能源危機後,已開發國家開始致力於研究與...
《一種蓄熱型蜂巢式靜電過濾器及往復式建築通風裝置》鄧高峰 著作 《學校節能減排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年 6 月;《工程建設標準的智慧財產權問題研究與案例分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 年 4 月;《測量設備期間核查方法指南與實例》,中國標準出版社,2021 年 7 月;《中國清潔供熱產業發展報告...
中心內設15個處室,下設北京康居認證中心和培訓中心兩個獨立法人單位。現有職工82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2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1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占76%,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名。中心主要業務包括:建築節能與綠色低碳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城市更新與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高建築工業化套用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水平能力,培養符合新型建築工業化領域發展趨勢、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優質人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認證中心決定聯合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共同開展建築工業化套用工程師(裝配式建築設計、裝配式建築施工)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及...
建築節能是關係到我國建設低碳經濟、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要想做好建築節能工作、完成各項指標,我們需要認真規劃、強力推進,踏踏實實地從細節抓起。建築節能工作複雜而艱巨,它涉及政府、企業和普通市民,涉及許多行業和企業,涉及新建築和老建築,實施起來難度非常大。在建築節能的初期...
公司主要有建築標準與標準設計、城鄉規劃、建築工程設計、工程總承包、技術諮詢和產品製造安裝等多元業務。發展歷程 1956年10月,國家建設委員會標準設計院(標準院前身)成立。同年,編制中國第一套全國通用單層廠房標準設計,在中國各類單層工業建築中套用建築面積達6億平方米。1957年,國家建設委員會標準設計院組織編制...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低碳情景下區域建築能源需求預測研究,2012-2013。6、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建築節能合作項目,華北地區建築節能技術綜合套用案例分析及適應性研究,2010-2012。7、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軟科學研究項目,太陽能光熱建築套用發展與強制安裝激勵政策的研究,2010-2011。論文著作 (1)...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成立於1998年4月,由原土木工程系、建築系、暖通空調專業、建築勘察設計院等合併組成,2005年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工程學科併入建工學院。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3個系,9個研究所,3個工程實驗中心,設定4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
張燕平 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院長 林海燕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楊 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主任 項 勤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財經委主任 修 龍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院長 徐永模 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副會長 塗逢祥 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節能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 黃 艷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 ...
1980年秋,機械化所由西安搬遷到河北廊坊,從此建築機械研究所有了自己的研究、生產、生活場所,為後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發展 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發表了關於以城市改革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科技體制開始進行改革。建設部把建築科學研究院作為部的改革試點單位,建研院把機械化所作為院的改革...
近十年來,還積極投入北京市乃至全國許多城市的夜景照明的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工作,為我國夜景照明的蓬勃健康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建築熱環境方面,主要研究建築材料與構件的熱工性能、建築圍護結構的傳熱和水分遷移過程,建築室內的熱舒適性以及建築節能等等。長期以來,對各種各樣的建築材料和構件的熱、濕性能進行了...
北京市軌道交通節能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軌道交通節能工程研究中心是一個綜合研究軌道交通節能新技術的平台,由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導。聯合中國節能工程技術研究院、北京千駟馭電氣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清華大學建築節能中心、天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捷運運營公司等單位的軌道交通領域團隊作為中心的技術支持。
《綠色工業建築評價導則》適用於新建、改建、擴建、異地建設的工廠或工業建築群中的主要生產廠房,其他輔助生產廠房、集中動力站房、倉儲類建築可參照使用。綠色工業建築評價體系由可持續發展的建設場地、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與污染物控制、室內環境與職業健康、運行管理七類...
江億,1952年4月25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人工環境工程學科的倡導者之一,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30]。 1973年江億考入清華大學建工系暖通專業學習;1985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86年獲得北京首界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988年獲得第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0年擔任清華大學建築技術科...
魏慶芃,男,漢族,博士,現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技術科學系副教授 教育簡歷 1992.9-1997.7 清華大學熱能系暖通空調專業本科,獲學士學位 1997.9-2003.12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技術科學系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8.12-1999.12 比利時列日大學套用科學系熱工實驗室,交換學生 專業履歷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清華大學...
康艷兵,副研究員,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管理中心主任,同時兼任“國家發改委/聯合國開發署/全球環境基金 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積極推廣節能燈”項目辦公室主任·。人物經歷 2001年,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能源研究會節能與企業能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節能專業...
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管理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設監理協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副理事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理事、智慧低碳城市運行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建築業協會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F座改造設計,《建築創作》10/2009 綠色價值觀,《建築創作》03/2010 符號拼貼與技術拼貼,《建築創作》06、2011 結合太陽能的中國西部地域性綠色居住建築,第九屆中國城市住宅研討會論文集,2011 可持續發展思想影響下的建築師角色的轉換,2012中國建築學會年會優秀論文 國內外生態城鎮比較與研究...
1995年留校任教至今,歷任講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及教學組長,現兼任建築系三年級設計教學組長、建築系副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可持續發展的城鎮人居環境、建築設計方法論和開放建築理論與設計,近年來致力於城鎮系統研究、綠色住區研究與實踐、既有建築綠色改造的設計與技術的研究。1995年碩士論文《計算機輔助高效住宅...
室內空氣品質研究 1997年進入清華大學後,張寅平就開始進入建築環境領域,並選擇室內空氣品質作為主攻研究方向。張寅平帶領團隊完成的項目名為“室內空氣揮發性化學污染控制機理研究”,該項目涉及傳質機理、過程特性、材料物性測試和預測等多個關鍵性科學問題。以多孔介質傳質機理和過程特性為突破口,發展系列室內材料污染物...
發展史 世界綠色建築發展史 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築師保羅·索勒瑞提出了生態建築的新理念。1969 年,美國建築師伊安·麥克哈格著《設計結合自然》一書,標誌著生態建築學的正式誕生。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使得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各種建築節能技術應運而生,節能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先導。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