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統計局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及中央對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決落實巨觀調控措施,緊緊圍繞“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以創新體制、調整結構、最佳化環境、全面發展為主題,加快推進各項改革,大力發展首都經濟,切實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實現了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全市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經濟活力明顯增強,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統計局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地區生產總值:4283.3 億元
一、綜合經濟
經濟總量: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初步測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8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2%,增幅提高2.5個百分點,為1995年以來最高增速。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2.9億元,增長1.9%,增幅下降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10.4億元,增長16.7%,增幅提高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70億元,增長11.6%,增幅提高1.3個百分點。產業結構繼續最佳化,非農產業比重進一步上升,二、三產業比重達到97.6%,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8個百分點。
財政收支:地方財政收入增勢良好。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44.5億元,比上年增長29.7%。其中,增值稅68.9億元,增長21.9%;營業稅333.2億元,增長26.3%;企業所得稅121.7億元,增長29.9%;個人所得稅73.3億元,增長28.2%。全年地方財政支出898.9億元,增長22.3%;地方財政支出剔除中央追加支出後,為862.6億元,增長23.4%。其中,基本建設支出72.9億元,增長1.3%;科教文衛事業費213.6億元,增長21.6%;農林水支出33.2億元,增長26.8%;社會保障補助支出22.5億元,增長75.5%;城市維護費40.1億元,增長11%。
價格水平:價格總水平有所上漲。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高於上年0.8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4.8%,影響總指數上升1.4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5%,居住類價格上漲1.4%,菸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1.2%。除此以外,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4.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下降3.1%,衣著類價格下降1.1%,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下降0.8%。
生產領域價格漲幅較高。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3%,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3.7%,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6%。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為114.2%,比上年提高9.5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材料類、農副產品類、有色金屬材料和電線類、燃料動力類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分別為24.5%、22.3%、20.9%和20%。
投資:投資增勢趨於平穩。2004年年初,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偏高,通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措施,投資增速逐步放緩。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增幅下降1.7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631.4億元,增長22.7%;更新改造投資175.3億元,下降18.9%;房地產開發投資1473.3億元,增長22.5%。
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非國有單位投資成為帶動全市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全年全社會非國有單位完成投資1773億元,增長26.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70.1%,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其中非國有內資單位完成投資1369.7億元,增長22.5%,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4.2%,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市場全面開放。截止到2004年底,京承高速二期、盧溝橋污水處理廠、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燒廠、亦莊路東新區燃氣等16個項目實現市場化融資56億元。全年基礎設施投資447.4億元,比上年增長7.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7.7%。
重大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我市確定的66項重大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24.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8.7%。截止到年底,已有31個子項目交付使用。
二、主要產業
農業: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54億元,比上年增長6.8%(按現價計算)。其中,種植業產值105.4億元,增長3%;養殖業產值148.6億元,增長9.6%。2004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檔案,採取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生產的重要措施。全面取消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8000多萬元;對63.2萬戶種植小麥和玉米的農戶實施直接補貼,兌付直補資金1.1億元。在這些政策措施的積極作用下,全市糧食生產扭轉了連續13年下滑的局面,出現恢復性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31.7萬畝,比上年增長9.3%;糧食總產量70.2萬噸,增長20.9%。全年蔬菜產量489.2萬噸,下降7.2%;鮮蛋產量15.9萬噸,下降1.9%;肉類產量70.8萬噸,下降3.8%;牛奶產量70萬噸,增長10.7%;生豬出欄460.5萬頭,下降2%;家禽出欄17419.5萬隻,下降7.7%。
都市農業取得成果。首次評定出30個市級觀光農業示範園,觀光農業項目近2000項。新建120家標準化生產基地,累計達到800家,通過安全食品認證達標的生產單位超過60%。全市有235家綠色、安全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
工業: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290.2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增幅提高7.1個百分點。工業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3.4%,提高10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全部國有工業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259.5億元,增長19.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652.9億元,增長17%;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實現增加值474.8億元,增長24.9%。
增長結構出現積極變化。在重點監測的13個工業行業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製造業等7個行業增速在20%以上,形成了多點支撐的發展局面。其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23.1億元,比上年增長58.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8%,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2.8%。全年汽車產量53.9萬輛,比上年增長55.2%;其中轎車產量18.2萬輛,增長1.5倍。
高新技術產品製造業較快增長。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377.7億元,比上年增長17.7%(按現價計算),增幅提高10.6個百分點。其中電子與信息增長14%,生物醫藥增長18%,新材料增長40.2%,光機電一體化增長22.6%;占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4.7%、8.8%、10.7%和12.6%。程控交換機、行動電話機和微型電子計算機等主要高新技術產品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63.9%、16.5%和15.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0%。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69.3%,比上年提高18.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310.8億元,增長32%;利稅總額522.5億元,增長23.9%。
建築業:建築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20.2億元,比上年增長6.2%。建築業總產值達到1505.8億元,增長15.2%;房屋施工面積13073.6萬平方米,增長7.5%;竣工面積4526.3萬平方米,增長0.9%。建築企業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實現工程結算收入1542.5億元,增長16%;實現工程結算利潤131.5億元,增長16.4%。按施工產值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14.9萬元/人,增長14.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44.9億元,比上年增長7%。
貨物運輸一升兩降。全年貨運總量29988.5萬噸,比上年下降3%。其中,民用航空運輸56.9萬噸,增長20.3%;公路運輸27973萬噸,下降2.2%;鐵路運輸(傳送量)1958.6萬噸,下降13.5%。公路、鐵路、民航三種運輸方式貨運量比重分別為93.3%、6.5%和0.2%;與上年相比,公路貨運比重上升0.8個百分點,鐵路貨運比重下降0.8個百分點,民航貨運比重基本持平。
旅客運輸全面增長。全年旅客運輸量48681.5萬人,比上年增長48%。其中,公路運輸41552萬人,增長52.3%;鐵路運輸(傳送量)5436.8萬人,增長24.9%;民用航空運輸1692.7萬人,增長35.9%。公路、鐵路、民航三種運輸方式客運量比重分別為85.3%、11.2%和3.5%;與上年相比,公路客運比重上升2.4個百分點,鐵路客運比重下降2.1個百分點,民航客運比重下降0.3個百分點。
郵政業務基本穩定。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31.1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年訂銷報紙10.1億份,下降7.8%;訂銷雜誌3881萬份,下降3.4%;收寄函件7.7億份,下降7.9%;收寄特快專遞1500萬件,增長26.2%。年末郵政儲蓄餘額達到318.6億元,年淨增35.8億元。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全年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實現增加值3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信息傳輸業快速增長。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847.4萬戶,比上年增長23.9%。局用交換機容量達1110萬門,增長11.9%。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達到57.5線/百人,增長21%。全市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335.9萬戶,增長20.5%。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90.6部/百人,增長17.6%。
批發零售業:全年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263.7億元,比上年增長6.8%。
消費品市場穩中見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191.8億元,增長14.4%。其中,吃類商品零售額610.8億元,增長22.7%;穿類商品零售額242.1億元,增長15%;用類商品零售額1224.6億元,增長8.2%。居民消費結構穩步升級,汽車、家居、通訊類商品消費快速增長。全年銷售機動車44.7萬輛,比上年增長9.8%。其中,新車30.4萬輛,增長3.9%;舊車14.3萬輛,增長24.8%。在限額以上商業企業零售額中,與住宅消費相關的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倍,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1.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8.8%;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41%。
新型業態進一步發展。年末全市連鎖商業企業達到152個,實現零售額635.2億元,分別增長4.1%和32.6%。連鎖商業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達到29%。商業布局逐步改善。年末,郊區鄉鎮連鎖超市、便利店達到443家,比上年末增長1.5倍。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028.8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批發業4122.4億元,零售業906.3億元,分別增長30%和2.6%。全年實現利潤167.4億元,增長1.1倍;實現利稅218.8億元,增長70.5%。
金融保險業:全年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5.4%。
信貸投放明顯收縮。根據巨觀調控的要求,金融機構嚴格控制信貸規模。年末,全市中資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12600.2億元,比年初增加1457億元,新增貸款比上年減少646.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4721.6億元,比年初增加420.4億元,少增309.4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6414.7億元,比年初增加919.8億元,少增244.6億元;票據融資756.5億元,比年初減少11億元,少增161.1億元。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1625.9億元,比年初增加3327.4億元,多增398億元。其中企業存款餘額12310.1億元,比年初增加2080.1億元,多增656.5億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122.3億元,比年初增加828.8億元,少增75億元。
保險市場平緩發展。年末,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30家,比上年增加10家;保險中介機構184家,增加84家。全年保費收入278.9億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5.9億元,增長26.9%;人身險保費收入213億元,下降7.6%。全年各類保險賠款給付支出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產、壽險分別為33.2億元和21.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和1.3%。
資本市場穩步發展。全年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18512.9億元,比上年下降20.8%;其中股票成交額7247.7億元,增長43.8%;國債成交額671.7億元,下降42.8%;基金成交額78.9億元,下降28.5%。年末上市企業(A股)達到82家;其中,當年上市企業(A股)6家,籌集資金16.7億元。
房地產業:房地產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228.4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473.3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商品房開復工面積9931.3萬平方米,增長9.5%;竣工面積3067萬平方米,增長18.2%。
商品房市場需求活躍。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472萬平方米,增長30.4%;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2285.8萬平方米,增長29.1%。全年商品房銷售額1249.1億元,增長39.1%;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1085.1億元,增長37.5%。商品房價格有所上升。全年商品房平均售價為每平方米5053元,比上年提高316元;其中,商品住宅平均售價4747元,提高291元。存量房交易量進一步擴大。全年存量房成交面積708.3萬平方米,成交金額217.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1.6%和78.2%。
旅遊業:旅遊市場恢復正常。全年接待海外遊客315.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0.4%,比2002年增長1.6%。旅遊外匯收入31.7億美元,增長66.8%。接待國內旅遊者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36.8%;旅遊收入1145億元,增長62.2%。年末,全市共有星級飯店613家,客房數達到9.1萬間。客房出租率64.7%,比上年末上升13個百分點。
三、對外開放
進出口:對外貿易強勁增長。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出口總值94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2%。其中,出口205.7億美元,增長21.8%;進口740.8億美元,增長43.5%。地方企業進出口總值為280.7億美元,增長48.3%。其中,出口106.1億美元,增長44%;進口174.6 億美元,增長51%。出口產品結構繼續最佳化。機電產品出口71.2億美元,增長46.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1.7億美元,增長51.7%;占地方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67.1%和48.8%,分別比上年提高1.3個和2.5個百分點。出口市場保持多元化。在主要出口市場中,對亞洲出口49.3億美元,增長51.7%;對歐洲出口30.4億美元,增長29.2%;對北美洲出口16.4億美元,增長42.2%。基礎產品進口大幅增加,在地方進口商品中,礦物燃料、潤滑油及相關原料增長1.2倍,動植物油、脂及蠟增長1.1倍。
經濟技術合作: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保持良好勢頭。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契約額8.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6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8.8%和70.8%。年末在外人數2552人,比上年末增長22%。
利用外資:外資流入繼續加快。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806項,比上年增長33%;契約外資金額62.6億美元,增長92%。實際利用外資30.8億美元,增長43%。從外資的產業投向看,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全年第三產業吸收契約外資金額38.7億美元,占全市契約外資金額的比重為61.8%。投入較多的行業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契約外資金額達到21.5億美元,增長1.7倍。年末,在京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和研發中心分別達到7家、139家和189家。
開發區:開發區建設和發展進入新階段。年末,全市27個開發區累計入區企業29752家,其中投產企業24416家,分別比上年末增加5353家和4368家。全年各類開發區實現總收入4876.2億元,比上年增長25%;實現工業總產值2796億元,增長37.2%(按現價計算);實現利潤287.4億元,增長20.9%;應繳稅金209億元,增長13.2%。
中關村科技園區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268家,比上年增長3.1%。年末,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0364家,比上年末增長24.9%。全年實現總收入3625.2億元,比上年增長25.6%;實現增加值760.9億元,增長25.1%(按現價計算),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8%;實繳稅金133.6億元,增長11.2%。
四、城市建設與管理
危舊房改造和經濟適用房:危舊房改造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完成危舊房改造投資203.1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拆除房屋72萬平方米,下降61%,其中拆除危房29.9萬平方米,下降57.3%;動遷居民2.4萬戶,下降54.3%。全年經濟適用房投資98億元,比上年增長6.3%;施工面積 89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308.8萬平方米,分別下降1.4%和15%;銷售面積306.3萬平方米,下降4.3%;實現銷售額90.4億元,下降0.8%。
城市交通:交通設施建設繼續加快。全年完成交通運輸投資14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占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達到33.3%。軌道交通項目進展順利,捷運四、五、十號線(含奧運支線)全面開工,在建規模達到86.3公里。公路建設穩步推進,全年新改建公路953公里;其中,在建高速公路100公里,六環路黃村至良鄉段24公里已建成通車。城市道路建設進一步加強,首體南路、圓清路、五塔寺路、白雲路、馬家堡西路等工程建成通車,道路通行能力不斷提高。6座交通樞紐建設按計畫進行,其中,動物園交通樞紐已經啟用,進入試運行階段;六里橋綜合客運樞紐基本具備試運營條件;馬駒橋一級貨運樞紐年底已報竣工。
城市公交體系逐步完善,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公共電汽車(含小公共,下同)線路達到599條,公共電汽車運營里程17206公里;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114公里,與上年末持平。全市共有公共電汽車運營車輛2萬輛, 比上年增加1204輛;客運計程車運營車輛5.2萬輛,減少1.1萬輛。全年城市公共運輸共運送乘客51.2億人次(不含計程車),比上年增長17.9%;其中公共電汽車運送乘客45.2億人次,增長16.6%;軌道交通運送乘客6.1億人次,增長28.4%。全年出租汽車客運量達到5.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3.5%。
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187.1萬輛,比上年末增加19.4萬輛;其中轎車保有量109.6萬輛。私人汽車保有量達到129.8萬輛,比上年末增加18.2萬輛;其中轎車保有量80.3萬輛。
公用事業:公用事業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自來水售水量6.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7%;其中生活用水5.4億立方米,增長8%。張坊、平谷、懷柔等應急水源工程先後建成通水,為保證首都供水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全國電力供應普遍較為緊張的形勢下,我市通過採取一系列調配應急措施,夏季用電高峰日均削減負荷約30萬千瓦,避免了大面積停電及非事故拉路。全年售電量451.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9%;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80.2億千瓦時,增長13.8%。全年煤氣銷售量達1.8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3.1%;天然氣銷售量達23.3億立方米,增長22.3%;液化石油氣銷售量達12.6萬噸,下降13.7%。年末,全市燃氣家庭用戶達到385.3萬戶,其中天然氣家庭用戶252.8萬戶,占全市家庭燃氣總戶數的6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城市熱力管網供熱面積達到877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8%。
五、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科技人員隊伍穩步壯大,科技經費投入持續增加。年末,全市開展科技活動的單位4000家,擁有科技活動人員29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指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與無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25萬人,占科技活動人員總數的86.2%。全市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510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300億元,增長17.1%,R&D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7%。
《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關於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等一系列地方政策法規出台,北京的創新、創業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創業孵化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年末,全市孵化器總數66家,入孵企業約2300家,總孵化面積80多萬平方米,建立大學科技園14家。創新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年末,全市共有科技中介機構5000多家,相關行業協會150餘家,各類專業服務中心500多家。專利成果喜人。全年申請專利18402件,比上年增長8.2%;授權專利9005件,增長9.2%。技術交易日趨活躍。全年成交技術契約35549項,契約成交總金額42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5%和60.1%;其中技術交易額387.5億元,增長71%。北京產權交易所累計掛牌項目2976個,掛牌總金額3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項目成交749個,成交金額77.5億元。
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繼續深化。一批重大科研項目如30米35kV/2kA高溫超導電纜研發及產業化示範、電動汽車的研製開發、官廳水庫流域水質改善關鍵技術研究等取得重大進展。
教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高等教育體系繼續完善。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7 所,比上年增加4所;其中,本科院校27所。全年共招收本專科學生14.7萬人,增長2.7%;本專科在校生達到50萬人,增長9%;畢業學生9.96萬人,增長18.9%。全市共有48所普通高校和115個科研機構培養研究生,全年招收研究生5.6萬人,增長17.9%;在學研究生達到14.4萬人,增長19.8%;畢業研究生2.95萬人,增長31.4%。建立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制度,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9.43%。大學生公寓和高教園區建設步伐加快。60萬平方米大學生公寓竣工並交付使用。
高中階段教育協調發展。普通高中招生9.4萬人,在校生 27.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7.7萬人,在校生25.7萬人;其中,普通中專招生3.3萬人,職業高中招生2.6萬人,技工學校招生1.8萬人。
基礎教育進一步調整最佳化。頒布實施《北京中國小辦學條件標準》,調整了137所規模小、辦學效益不高的中國小,其中國小112所,國中25所。農村義務教育條件改善。全年市、區縣兩級投入6000多萬元,全面完成了半山區和農村平原地區113所辦學困難學校的改造任務。在延慶等9個區縣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教育骨幹光纖網,建成600所校園網。為郊區200所中國小設立醫務室並配套相應設備,提高了衛生防病和健康教育的水平。全市普通國小1504所,在校生51.6萬人;國中422所,在校生38.7萬人。
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79所民辦高校,在校學生22萬人;93所民辦普通中學,在校學生3.6萬人;12所民辦國小,在校學生0.5萬人。
文化:文化事業欣欣向榮。演出市場碩果纍纍。大型京劇交響劇詩《梅蘭芳》、大型奇幻兒童劇《迷宮》、大型情景魔術晚會《魔法傳奇》、科普木偶劇《南極精靈》及評劇《劉巧兒新傳》等精品劇目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全市共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172個,其中電影院62個;放映場次18萬場,觀眾達到814.4萬人次,票款收入1.85億元。繼續實施農村電影“2131工程”(即到21世紀初實現每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解決京郊農民看電影難的問題,為農村觀眾放映故事片5.3萬場次,觀眾達到1656.6萬人次。北京電視台動畫頻道開播,電視節目達到10套。全市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9.5%,有線電視入戶率為62.1%。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順利推進。年內實現了讓90個自然村的農村居民看上電視的目標。移動數位電視在公交系統試播成功,已有48條線路的1700輛公車安裝了移動數位電視。出版發行業經過改組改造,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北京市屬出版單位出版報紙51種,與上年持平;出版雜誌168種,下降4.5%;出版圖書4713種,增長36.1%。共有17種出版物在國家各類大獎的評選中獲獎,其中圖書4種、期刊5種、電子出版物2種、音像製品5種。
文物保護工作取得可喜成績。“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畫進展順利,年內安排項目30項,已全面啟動,其中16項已完工。自2003年開始,對全市6處世界文化遺產進行全面修繕,並對其保護現狀和管理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積極做好城市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配合危舊房改造、城市重點整治工程、奧運大型場館建設完成了相關文物保護和考古勘探發掘工作,並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年末,全市擁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64處。全市境內註冊登記的博物館達到127個,博物館館藏文物226萬件,固定展覽200多項,臨時推出展覽400多項,參觀人數達2500萬人次。
衛生:公共衛生建設與疾病控制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截至年底,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已成立,10個遠郊區縣緊急醫療救援分中心全部建成,完成了32個遠郊區縣鄉鎮急救點的建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病業務樓已動工建設。醫療機構網路直報建設全面完成。針對“4.22”非典疫情和禽流感疫情,迅速啟動相關預案並及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防治疫情的決定性勝利。
農村衛生保健不斷加強。全市農村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覆蓋率區縣級達到100%,鄉鎮級達到87%,村級達到90%。全市共有230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到64%。13個郊區縣均已開始為就醫農民實施報銷,年內已為25萬人次提供報銷服務。農村改水改廁取得新的進展,全市完成農村改水項目總計3661個,受益人口達到338.6萬人;改造農村糞便無害化處理戶廁32533座。
體育:擴充全民健身設施,積極開展民眾體育活動。當年配建1229個全民健身工程,總面積82.6萬平方米,總投資1.17億元,其中市體育彩票公益金投入達4200萬元。截至年底,全市所有街道、鄉鎮和有條件的社區居委會、55%的行政村均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晨、晚練輔導站累計4437個;年內開展全市各類民眾體育活動總計3240項次,參加活動人數達到532.7萬人次。舉辦了國際長跑節、萬人太極拳表演、全國城市體育舞蹈公開賽、慶申奧成功長跑活動等;舉辦了第10屆全民健身周活動,吸引了206萬市民參與;舉辦全民健身大課堂近百場,萬餘人受益。
競技體育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市共有專業體育運動員近千人,共獲得國際和全國性比賽獎牌125枚,其中金牌49枚,銀牌45枚。在第28屆奧運會上,我市運動員獲得5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的優異成績,其中金牌數位居各省市之首。
六、人口、就業與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人口繼續保持增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92.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6.3萬人,增長2.5%,增幅提高0.2個百分點。全市人口出生率為6.1‰,比上年增加1個千分點;死亡率5.4‰,增加0.2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0.7‰,增加0.8個千分點。據公安部門統計,2004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62.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2%。
就業和社會保障: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年末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6.4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3%,下降0.13個百分點;全年安排17.43萬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68.64%,提高0.56個百分點。其中,“4050”失業人員再就業率為69.8%。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工作穩步推進。通過勞務輸出、技能培訓等措施,5.5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了就業。崗位開發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共開發社區就業崗位14.32萬個,比上年增長7.27%,安置失業人員10.63萬人。全市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已發展到197家,累計安置就業特困人員1.3萬人。其中,當年新增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47家,新安置就業特困人員4861人。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各項基金擴面征繳取得積極成效,參保人數不斷增加。全市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60萬人、484萬人、308萬人和259萬人,分別比上年淨增11.5萬人、47.9萬人、1.4萬人和16.1萬人。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繳率均達到98%以上。出台了外地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辦法。大力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確立了個人帳戶與待遇調整機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以及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方式,並在大興、通州進行了試點,全市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6.8萬人。城市居民保障標準有所提高,失業保險金提高到347-446元,職工最低工資提高到545元,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402-510元。全市共有16.1萬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0.3萬人;享受農村低保的農民7.5萬人,比上年增加0.8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323家,床位2.9萬張,收養各類人員1.7萬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0.2萬處,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68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5.5億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款0.26億元。
居民生活: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7.8元,比上年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5%。人均消費支出為12200.4元,比上年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由於糧油及相關副食品價格上漲,城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2%,比上年上升0.5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7172元,比上年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其中,生產性收入6141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886元,比上年增長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9%。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6%,比上年上升0.9個百分點。居住環境有較大改善。全年竣工住宅2344萬平方米,增長12.6%。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有望達到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3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七、資源與環境
土地資源:根據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我市認真開展了土地利用現狀和使用情況的調查、核查工作,開展了全市基本農田的核查工作,基本查清了耕地和基本農田情況、建設項目批准用地和違法用地情況。根據核查結果,加大了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全市自上而下簽定了基本農田責任狀,350.4萬畝基本農田全部落實到地塊,其中農作物用地254.9萬畝。基本完成了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的階段性工作任務。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用地,全市470個開發區減少到28個,核減規劃面積46768公頃,核減率為53.4%;截止到年底,已退回土地14626.2公頃,復耕土地11735.6公頃。進一步加大對土地違法問題的查處力度,依法處置閒置土地,查處違法土地行為2411件,責令退還土地1500.7公頃,復耕土地449.9公頃,收回閒置土地174.8公頃。規範控制建設用地協定出讓範圍,全面推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招標、拍賣、掛牌制度。全年全市征占地及農用地轉用項目用地7286.6公頃,比上年增長12.1%。72宗經營性項目土地使用權入市成交,成交土地面積438.5公頃,分別比上年增長46.7%和1倍。
水資源:降水情況好於上年。全年降水539毫米,比上年增長19%,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92%。但水資源形勢仍然嚴峻。年末,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19.04米,比上年末下降0.71米,地下水儲量累計減少3.6億立方米。正式組建水務局,開始建立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加強水資源的統一調度,採取嚴格措施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使用。全年向密雲、官廳兩大水庫調水2.41億立方米,其中從外省調水9400萬立方米。在保障城鄉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密雲水庫蓄水量達到8.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9億立方米;官廳水庫蓄水量2.3億立方米,增加1699萬立方米。南水北調北京段工程進展順利,永定河倒虹吸主體工程建設基本完成。強化節水管理,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制定了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和分階段工作方案。綜合水價由上年的4.01元提高到5.04元。全年農業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工業和生活完成節水技改措施51項。
生態環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加強。全年拆除違法建設和臨時建築75.3萬平方米,城市市容不斷改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繼續推進。控制大氣污染第十階段措施繼續實施,嚴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完成燃煤鍋爐改造1037台,對重型汽油車和機車新車實行第二階段排放標準,加強機動車排放檢測監管。全年空氣品質達到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為229天,比上年增加5天,占全年總天數的62.5%。水環境治理力度加大。開展了水源三、四廠防護區內的污染源調查,加強了對密雲、懷柔水庫的水質保護;啟動了永定河、潮白河砂石坑生態恢復及整治工程。污水處理系統逐步完善。盧溝橋污水處理廠和清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建成,城近郊區污水處理廠達到8座,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88萬立方米/日。城近郊區污水處理率達到58%,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再生水利用取得新進展,新建再生水利用管線52.7公里,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25%。積極推動其他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五環路內28個暴露垃圾堆的治理任務;全年清除各類施工渣土3259.5萬噸;全市第一個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理廠竣工。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書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城近郊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3.8%(按產生量計算),遠郊區縣達到33%。完成首都機場及周邊地區噪聲功能區劃,對四環路兩側部分道路進行了交通噪聲治理工程。
綠化美化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綠化造林40.48萬畝,植樹4230萬株;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49.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取得新進展。其中,綠化隔離地區新增綠化面積4.76萬畝,平原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新增綠化面積4.02萬畝,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新增綠化面積31.7萬畝。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得到加強。啟動了密雲水庫濕地、漢石橋濕地建設工作,保護區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8%。城市園林綠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楔形綠地建設進入前期準備階段。城近郊區新增綠地面積848公頃,其中新增大型綠地20餘處,共117公頃。城近郊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公報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中增加值為現價,除註明外,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計算。
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不含居民住宅銷售額。
4、“二四八工程”是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的簡稱。指建立兩大體系、建設四個基地、實施八項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兩大體系即首都創業孵化體系和首都經濟創新服務體系。四個基地即北京軟體產業基地、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北京生物醫藥基地和北京新材料基地。八個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即數字北京工程、高清晰度數位電視產業化工程、大直徑半導體矽晶片及大規模積體電路產業化工程、能源結構調整及清潔燃燒技術產業化工程、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品產業化工程、綠色食品及良種工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工程和北京保護臭氧層工程。
5、恩格爾係數是指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的比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