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

十一中分校地處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附近,是全市第一家住宿國中學校,學校現有教職工75人,學生700多人,其中在校住宿生250餘人。

作為曾經的民辦公助校,2008年回歸公辦,成為一個獨立法人的國中校。

2019年3月,入選北京市首批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達標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
  • 簡稱:十一中分校
  • 創辦時間:1968年
  • 地址: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附近
  • 所屬國家:中國
學校簡介,德育建設,教學科研,校園文化,辦學情況,學校設施,學校榮譽,

學校簡介

十一中分校(原永定門中學)始建於1968年。1998年6月經北京市教委、崇文(現屬東城)區教委批准,依託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在原永定門學校的基礎上成立的一所教育體制改革試驗校(民辦公助),學校堅持四獨立(法人、校舍、教師、經費)進行改革試驗成績顯著,成為名校。2008年9月經市、區教委批准回歸公辦學校。現為一所具有18個教學班的國中校。改革試驗期間,學校有正式公辦編制的教師占60%,社會招聘教師占40%。學校高峰期有36個教學班,共有教師120名。回歸公辦後學校教師均為在編教師,其中高級教師11人,一級教師23人,二級教師23人,職員3人,學校工人2人,臨時用工8人。
學校實行兩線三級管理制度即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團委—團支部—學生會—班委會。負責學生日常的全面管理。2、實行學生自治管理制度,採用班級達標評價方式,實施民主監督、民主管理。3、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開展青少活動。4、德育處負責班主任、班委會的培訓、管理、教育、評價任務,組織落實學校德育工作計畫,對學生進行評價、獎懲管理和教育。5、德育處負責組織全校師生的法制、安全、衛生、社會實踐、課外活動,實施德育教育。

德育建設

習德移情旨為育人,學校開展年級組長、班主任系列培訓,堅持班主任例會制度,開展班主任案例分析會,加強對班主任常規工作的檢查和落實,做到五到位。2、重視師德建設,組織實施關愛教育,開展導師制、小組合作制;重視全員育人。3、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和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學校制訂了《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方案(德育校本課程體系)》,以單元的形式以活動為載體開展系列教育活動。4、建立心理諮詢室配備專兼職教師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5、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路,成立家長委員會,建立網路平台。全面實施管理和教育。6、學校組織體育、文藝、科技、衛生各種社團、興趣小組,全面開展素質教育,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教學科研

校以課改為方向,以關愛為靈魂,打造課程文化,建構教學特色。辦學之初,學校提出“適應市場、服務教育、創新育人”的辦學思想,和中央教科所合作開展主體性教學研究、差異教學(常態分班異步分層教學)研究,住宿生的初試社會教育研究、無土栽培驗證性試驗研究、科技活動課的示範研究、審美教育研究,青春期健康教育研究,研究成果顯著獲國家“九五”課題先進校。2002年,學校承接國際“多元智慧型課題研究”“首都青少年愛水行動”項目,為學生創設和諧的育人環境、健康的心理環境、豐富的課外活動,選擇和創設多種多樣的適宜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運用多種智慧型,融合各種課堂教學,形成了多元的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2006年落實新課改,進一步提出了“承認差異、尊重個性、開發潛能、因材施教、抓差促優、整體發展”的辦學思路,倡導“關愛是教育的最重要模式”。在師生中實施“一二三四五”教學方略。使關愛教育的思想明確化、具體化和系列化。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形成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鞏固和提高為重點的教學流程。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幹部教師學生的三個捆綁、採用“四清”方式解決基礎知識的落實問題。運用興趣驅動策略、自我意識策略、個性展示策略、多元評價策略、能力遷移策略等五個教學策略,深入推進小組合作制學習以及導師制. 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開發特色課程。學校重視教師培訓,開闢一條教師發展的新路。學校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習理論、轉變觀念、指導工作、研究課題、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起內外兼容、職能結合“師德、文化、教研、科研”為一體的培訓網路。全體教師樹立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情感、注重過程性的和全面的評價等五點教學新理念。

校園文化

校徽(教師用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品高),校歌(由校長閻榮亮作詞,紀恆作曲)

辦學情況

學校依據招生政策,按計畫實施招生,歷年招生情況為:14個班、12個班、10個班、8個班、6個班的比例下降,其中每年招收兩個寄宿班。現有18個教學班,其中6個寄宿班。

學校設施

校園面積13.5畝,建築面積7000多平米,操場面積3000多平米,具有200米塑膠跑道,四個草坪籃球場,兩個草坪羽毛球場,體育設施齊全、校園環境整潔優美。走進校門呈現眼前的是兩幅具有生活氣息的壁畫和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延伸的是展示師生活動的靈犀園長廊;校園雖小,小中見大,小中見美,充滿了文化氣息。學校有教學樓一座,具有18個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兩個學生計算機房,四個現代化設備齊全的理化生實驗室,一個立體的現代化的天文歷史綜合教室,一個現代化影像播錄室,一個電子手工製作室,一個模型俱樂部,一個體能測試室。兩個電聲音響齊全的音樂教室,一個供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的機器人工作室,一個生物組培實驗室,一個多功能活動室。學校教育教學設備齊全,特色鮮明。
學校有學生公寓樓一座,設有60個住宿房間,配有太陽能供熱系統,學生住宿洗漱舒適方便,住宿樓環境整潔優美,安全衛生設施齊全。配有學生衛生室,每個房間設有煙感器、每個樓層設有監控器。學校有設備齊全的寬敞的學生A級食堂和洗浴室,保證師生的一日四餐和每天的洗浴。住宿管理嚴格有序,學生在校生活豐富多彩和諧快樂。
1998年,建立教育體制改革試驗校,開展改革試驗;1999年,成立了寄宿部,招收寄宿生;2000年,成為北京市“紅十字會”學校,開展了紅會活動;學校成為中央教科所的實驗校,開展教改實驗;2001年,成為聯合國自然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的“首都青少年愛水行動”項目學校;同年開展了“國際多元智慧型教學課題研究”;2002年,成為北京市首批“綠色學校”、健康促進校,同年早我校召開了全國多元智慧型教學課題現場會;開展了青少年模擬法庭教育活動,和崇文(現屬東城)區檢察院成立共建,聘請了法制副校長開展法制教育;2003年,抗擊非典活動中,學校多名教師參與了空中課堂教學活動;2004年,學校管樂團與加拿大學生管樂團開展了手拉手公演活動;2005年,學校將棋隊和日本中學生將棋隊在日本東京舉行了友誼賽;2006年,學校開展了第八次課程改革試驗;全體教師樹立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情感、注重過程性和全面性評價等五點教學新理念,獲得了課改先進校。2007年,學校代表北京市參加了在貴州舉行的“紅絲帶伴我行”經驗交流會;2008年,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奧運活動,北京市奧運知識競賽;2009年,組織150名師生參加國慶慶典背景操表演活動,北京市民眾遊行優秀組織獎。

學校榮譽

學校榮譽:全國“九五”教育科研課題中學教學策略研究先進校、北京市紅十字學校、北京市青春健康項目示範學校、北京市健康促進校、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學習方式下學習策略套用研究基地校、共青團北京市委“青年文明號”北京市文明禮儀學校、北京市中國小科技教育示範校、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教委環保局“綠色學校”、中華美德教育活動示範校、首都青少年“愛水行動”項目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先進學校、北京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北京市瞭望杯第一名、體育項目傳統學校、崇文(現屬東城)區的綠色學校、崇文(現屬東城)區的平安校園、崇文區的文明單位、崇文(現屬東城)區的共青團工作示範校、崇文(現屬東城)區的課程改革先進校、崇文(現屬東城)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崇文(現屬東城)區科技活動傳統項目學校。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