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是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2021年8月16日發布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 發布時間:2021年8月16日
  • 發布單位: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印發通知,內容全文,

印發通知

關於印發《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附屬檔案: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021年8月16日

內容全文

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發展氫能產業是我國實現“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目標,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舉措。北京率先打造氫能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於落實首都高質量發展戰略,支撐京津冀能源結構轉型、引領全國氫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在“十四五”期間加快我市氫能產業發展布局,制定本方案。
一、氫能產業發展形勢
氫氣具備來源廣泛、清潔高效和套用場景豐富等多項優點,被認為是清潔多能的二次能源載體,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媒介,是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
國際氫能產業發展已經到了關鍵機遇期。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主要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已經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戰略規劃,氫能產業的商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 年,氫能產業將創造 3000 萬個工作崗位,減少 60 億噸二氧化碳(CO2)排放,創造 2.5 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並在全球能源消費占比達到 18%。
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視窗期已經形成。近年來,我國政府對氫能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套用為牽引,將氫能列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 2025 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 1 萬億元;到 2050 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 6000 萬噸,實現 CO2減排約 7 億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 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 12 萬億元,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發展氫能產業是推動京津冀能源結構轉型,促進京津冀在全國範圍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重要支撐。京津冀區域是國內最早開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發和示範套用的地區之一,具備研發實力突出、產業基礎完備、氫能供給多元、產業鏈完整、套用場景豐富等優勢,三地產業與經濟結構互補性強,為區域協同發展氫能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北京市氫能技術與產業能力
北京市氫能技術研究在我國起步最早,經過近二十年持續研發和企業孵化培育,現基本掌握氫能產業體系各技術路線主要環節的關鍵技術,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全產業鏈基本貫通,在科技創新、產業基礎、支撐要素和市場套用方面具有全國領先優勢。截至 2020 年底,北京市氫能產業相關企業、機構數量約 150 家,其中,氫能供應領域 73 家,燃料電池領域 89 家。2020 年,北京氫能產業實現產值約 30 億元,總體處於中試到產業化過渡階段。
在氫能供應產業領域,北京的整體技術水平與產業化能力全國領先。北京是我國石化原料制氫和工業副產品制氫的主要技術方案研製和供給方,電解水制氫的鹼性電解槽技術路線成熟;在儲運環節,氣態、固態和液態儲運的多數技術瓶頸實現突破,車用氣瓶產業化能力較強;加注環節的成套設備供應和建設交付運營能力均已具備。前沿領域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固體氧化物電解水、液氫核心裝備及液氨、甲醇等氫儲運媒介等關鍵技術與零部件均提早啟動研發布局。
在氫能終端套用產業領域,北京的整體技術水平與產業化能力國內優勢地位明顯。膜電極、雙極板、空壓機等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部件環節已基本實現自主化,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炭紙等依賴進口的領域已實現突破,電堆、動力系統全國領先,較早啟動了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甲醇重整制氫燃料電池、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布局。
註:全文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