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家庭生活研究(1949~1966)》是2018年8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民家庭生活研究(1949~1966)
- 作者:姜虹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定價:99 元
- ISBN:9787520130400
- 字數:313千字
《北京市民家庭生活研究(1949~1966)》是2018年8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虹。
《北京市民家庭生活研究(1949~1966)》是2018年8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虹。內容簡介本書是梁景和主編的“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論叢”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百姓的社會生活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由一個...
《北京市民家庭生活研究(1949—1966)》是2018年8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虹。內容簡介 本書是梁景和主編的“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論叢”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百姓的社會生活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由一個受壓迫的勞動階層成為國家的主人,尤其是首善之區的北京市民的社會生活更是如此,他們一方面感受著...
它的目標有三:其一是養成自讀、自習、自教的能力;其二是灌輸公民常識,培養國民應有的精神和態度;其三是實施生計教育,補助、指導、改善平民的生活。1926年,“平教會”從北京遷到定縣,1929年晏陽初及其同仁又舉家離開大城市,遷到定縣,調查和實施“平教會”的“平民教育計畫”。晏陽初認為,“要想普及中國平民...
第三章 北京市民對家庭生活狀況的自我評價 3.1 北京市民對家庭生活水平現狀的自我評價 3.1.1 總體人群對家庭生活水平現狀的自我評價 3.1.2 不同收入人群對家庭生活狀況的自我評價 3.1.3 不同特徵群體對家庭生活狀況的評價 3.2 北京市民對家庭生活狀況變化的評價和預期 3.2.1 與一年前相比對目前家庭生活...
5、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共和國十七年北京市民家庭生活研究(1949-1966)》,批准文號:14LSA006,執行時間:2014年7月—2017年6月。6、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首都新農村社會建設套用對策研究》,批准文號:09BfZH127,執行時間:2009年6月—2011年7月。7、科研基地—科技創新平台—...
《四世同堂》是老舍20世紀40年代最主要的長篇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作品。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與...
《老舍傳》是1994年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講述中國著名文學大師老舍的傳記。老捨生平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國小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筆名有“...
《火車集》是老舍的作品之一,《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出版社出版 包括以下作品: 《“火”車》、《 東西》 、《人同此心》 、《殺狗 》、《我這一輩子》、《 一封家信》、 《一塊豬肝》、《 浴奴》、《兔》。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
6.《1949年以來北京市的婚姻家庭》,載於《當代中國北京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 7.《美好性感受的社會文化原因》,載於《中國性學》一書,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內部發行),7000字 8.《對愛滋病“高風險性行為”的KAPR研究》,載於《中國健康教育》,第7卷,第4期,第43-48頁,...
家庭生活 原配高氏(乳名可能叫高大眾)(1876年-1930年9月9日),安徽六安霍邱臨淮鄉人,清末安徽統領副將高登科之女,育有三子一女。逝於安慶。註:關於陳獨秀原配夫人的名字,廣為流傳的是“高曉嵐”。然而根據唐寶林、張湘炳等學者的研究,高曉嵐並非陳獨秀夫人高氏的名字。陳獨秀三子陳松年在多次訪談和回憶中,也...
《新民晚報》是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直接領導的面向廣大市民的綜合性報紙,於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創刊,原名《新民報》,創辦人為三名中央通訊社編輯:陳銘德、吳竹似、劉正華,以“宣傳政策,傳播知識,移風易俗,豐富生活”為編輯方針,著眼於“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內容上,力求可親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讀...
老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不堪其辱,於1966年8月24日自溺於北京太平湖。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他所關注的是北京市民社會的多樣人物與紛繁變化的人情世態。老舍成功地表現了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與命運,為現代文學提供了新的審美對象和關注領域。老舍並非一味地展現...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全國婦聯,為爭取婦女解放而聯合起來的中國各族各界婦女的民眾組織。成立於1949年3月,原名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1957年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聯合會“,1978年又改名為“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1966年後,由於“文化大革命”,婦女解放運動遭到嚴重破壞,婦女工作停止了11年。1978...
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
雖然有保姆照顧,但他還是願意和自己的老伴一起上街買東西,一起打理生活。在北京的一些書店裡,常常能看見他的身影。一些研究歷史、尤其是研究“文化大革命”歷史的學者去訪問他,他總是比較客觀地介紹那時的情況。他的口才仍然很好,頭腦也清楚,記憶力很強,2003年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傳(1949-1976)...
1946年—1949年,鄭洞國擔任“湖南私立九澧中學”校長,該校為現今“湖南省石門縣第一中學”。人物紀念 鄭洞國墓 1991年1月2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歲。骨灰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2006年清明時節,根據鄭老將軍生前遺願,鄭氏親屬將其骨灰由北京八寶山遷回原籍石門,安葬於夾山南麓。4月5日,在風景秀麗的夾山國家...
1955—1966年 任建築工程部技術司副司長,施工局、科技局副局長。1973-1982年 任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國家建工總局科技局副局長。1982年 任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科技委委員、顧問,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中國建築總公司技術顧問。主要論著 1 吳世鶴.怎樣保證基礎工程質量.“一汽”施工管理經驗....
1962年,調任北京市文聯任作協籌委會副主席。1964年,前往北京房山縣南韓繼大隊蹲點。1966年6月,出席亞非作家緊急會議,之後回單位參加“文化大革命”。1967年4月,《青春之歌》再次遭到大規模批判。1969年2月,在清理階級隊伍中被揭露為“假黨員”,被迫寫認罪書。1971年1月,正式恢復黨組織生活。1972年,開始...
孫中山誕辰紀念日(The anniversary of Sun Yat-sen's birth),是緬懷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日,時間為每年的11月12日。1966年11月,中國台灣地區曾將這一日定為“中華文化復興節”。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中國國民黨通過...
1966年8月,金鐵霖回到北京後發現自己被納入“樣板團”,被團里安排唱“黑頭”。本來是學習西洋聲樂的金鐵霖,開始每天由京劇老師帶著吊起了嗓子,學習用中國傳統京劇的唱法發聲。經過金鐵霖的認真練習,把京劇《沙家浜》《海港》《紅燈記》中主要角色的唱段都拿了下來。也正是在學習京劇唱腔過程中,金鐵霖提高了...
”從1966年初,到1977年秋,整整11年他再沒有投寄過一篇論文。良緣晚結 “文革”開始後,陸家羲並不放棄對組合數學的研究。有一次,在批鬥所謂“走資派”的會上,他躲在不引人注目的會場的一角,在小本上演算起來。開始他還警惕地注意左右,可很快就進入了忘我的境界。批鬥會快結束時,人們終於發現了他的...
1966年——黃熙文,台灣漫畫家。1970年——Jay-Z,美國著名說唱藝人。1971年——梁赫群,台灣媒體工作者;1972年——宮村優子,日本女性聲優。1973年——田村淳,日本搞笑藝人、主持人、歌手(樂團主唱)。1973年——泰雅·賓絲,美國超級名模、節目主持人。1976年——台灣演員陸明君出生 1982年——荷蘭籍華裔車手...
江西居民收入差距實證分析與對策研究 延邊城鎮居民收入與全國水平對比分析 新鄉市低收入家庭生活現狀調查分析 擴大城鄉居民消費問題研究 “兩型社會”居民消費指數探析 陝西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關係實證研究 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潛力分析 擴大消費對江蘇經濟成長拉動作用研究 廣東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類型與特徵 西安與北京、上海城鎮...
1949年4月,從《東北日報》調回北京新華總社任特派記者,隨第四野戰軍南下採訪。5月至12月發表《狂歡之夜——長沙市民歡迎解放軍入城速寫》《記湖南的和平解放》《衡寶之戰》等幾十篇通訊、特寫,寫匯集《南征散記》出版。1950年7月,任新華社編委會委員,農村編輯組組長。1951年11月,任新華社結東總分社第一...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後,其居於天津。不久,張學銘進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畢業後返津任天津市人民公園主任。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張學銘也受到衝擊,1973年平反。“文革”結束以後,張學銘任天津市工程局顧問、民革中央委員、民革天津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張學銘不僅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