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西貫市回民國小

北京市昌平區西貫市回民國小

北京市昌平區陽坊鎮的西貫市回民國小參觀。這個回族國小的前身是西貫市清真寺興辦的回民國小堂,所以稱之為“從清真寺走出的回民國小”,它的發展經歷,正是中國回族教育歷史的部分縮影。

2020年4月26日,學校被認定為北京市第二批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達標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昌平區西貫市回民國小
  • 地區:北京
  • 類型:回民國小
  • 面積:20畝
基本信息,發展歷程,

基本信息

過去中國的很多清真寺,都開辦過經堂教育,很多回族學校,就是脫胎於經堂教育的。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現象,對於一個民族來講,教育是這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而西貫市回民國小就是這類清真寺辦學的典型代表。它位於昌平區西南部的陽坊鎮,是北京市51所民族學校之一,由昌平區教委直接領導的農村少數民族國小。1909年,西貫市村里七位先輩們捐銀1050兩,在清真寺旁興辦了西貫市初等國小堂,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9年,西貫市回民國小畢業生近3000名,在眾多畢業生中,湧現出許多傑出校友,如新中國第一代電影解說員李連生先生,國家一級表演藝術家李崇善先生,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俊臣教授等。如今學校占地面積20畝,建築總面積405平方米,新建環形200米塑膠操場,辦學條件達到了北京市新的辦學條件標準。2009年該校共有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47名,少數民族學生占46.8%,在校教師22人,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少數民族教師占77.6%。

發展歷程

2009年10月28日上午,昌平區西貫市回民國小舉行百年校慶慶典活動暨昌平區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市政府副市長程紅出席儀式並為學校授牌。根據媒體報導,“自1909年建校以來,西貫市回民國小經歷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和不懈的追求,以其嚴謹的教風和紮實的學風,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西貫市回民國小以學校為基地,充分發揮教育功能,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促進了鄉村和諧,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近年來,學校以發展民族教育,傳承民族教育為己任,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學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西貫市村是北京市117個民族村之一。全村890多戶人家,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回族。 二十世紀初,“西學東漸”在京、津等地興起,西貫市村回民中有七位先賢第一筆捐資1050兩白銀,以清真寺為校址,辦起了回民新式初等國小堂。  後來,學校改名西貫市國民國小,得到北平師範大學附屬鄉村教育實驗區的援助,增加了五年級和六年級兩個班,成為完全國小。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敵偽勢力為實行奴化教育,在西貫市陽坊鎮設了一所兩級國小,把西貫市國民國小合併過去,還要西貫市國民國小每月攤派2300多斤玉米、煤炭及雜費交陽坊國小,內困外壓,國民國小被迫停辦。1947年元月,西貫市村民向昌平縣政府遞交在清真寺成立“伊光完小”,恢復國民教育的報告。昌平縣長批准成立西貫市“伊光完小”。1949年3月,學校學生不斷增加,清真寺無法容納,西貫市村回族老人李明夫毅然捐出他家的16間房屋和3畝菜園子,讓學校作教室和操場。李明夫還將一面做工十分考究的鏡子捐了來出,讓學生正冠正容,六十餘年來,鏡子仍然完好無損。 1981年6月17日,市政府批准西貫市國小為“西貫市回民國小”,列為昌平區民族重點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