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衛生工作的意見
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委辦局,各區屬機構:
多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工作,不斷加大對衛生工作的投入,衛生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衛生服務水平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建立並逐步鞏固完善,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已基本得到緩解,衛生工作對促進我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保障作用。但是,與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衛生需求相比,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相比,還有許多薄弱環節,如衛生服務體系不夠完善,衛生服務網路的整體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現行的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缺乏活力,衛生技術人員整體水平偏低等。這些問題已成為我區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針對這些問題,根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的意見》(京發〔2003〕8號)及《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統籌城鄉衛生事業發展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意見》(京政發〔2005〕24號),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區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人民健康為宗旨,完善衛生服務網路建設,深化醫療服務體制改革,提高衛生服務網路的整體功能。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民眾醫療保健水平。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強傳染病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提高婦幼保健服務水平。加強衛生隊伍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技術水平。大力推進健康促進,提高民眾防病意識,為全區經濟社會戰略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保駕護航。
(二)工作目標。到2010年,我區衛生事業實現一個健全、兩個完善、三個控制、四個提高的目標。即:健全衛生服務體系;完善衛生服務功能、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控制傳染病、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提高衛生服務水平、提高人民民眾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人均期望壽命。
二、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一)建設1家大型綜合醫院。為適應懷柔經濟戰略大發展要求,加大城區醫院建設,提升綜合性醫院等級,根據懷柔區新城總體規劃,在懷柔東區建設1家三級規模的非營利性綜合醫院,承擔區域內危急重症和疑難病例的診療、適宜技術研究開發及教學培訓任務。與北京安貞醫院合作,以解決本區醫療技術力量不足的問題,從而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目標。隨著東區的建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步將該醫院建設成為懷柔區的醫療中心。
(二)加強專科醫院建設。懷柔區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在承擔轄區內醫療救治任務的同時,要重點發展專科特色,建立專科優勢,在專科上下工夫。其中,中醫醫院要全面貫徹“中西醫並重”的方針,發揮中醫藥在急、危、重症、疑難雜症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老年病方面的治療優勢,提高中醫診療水平。充分發揮中醫藥在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和特色,加強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和全科醫師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術培養,把適宜的中醫診療技術推向農村和社區。婦幼保健院要在提高全區婦幼保健工作水平的同時,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面向群體,面向基層”的婦幼工作方針,加強婦幼保健工作,保障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安佳醫院重點開展精神衛生防治工作,發揮專科特色,使醫院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三)強化區第二醫院的功能。根據北部山區醫療急救工作的需要,改革區第二醫院管理方式,將其從第一醫院管理中分離出來,獨立設定、獨立運行。在機構建設、人力資源補充、設備投入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傾斜,使其成為北部山區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和急診急救的中心。
(四)加強鎮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鎮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轄區內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任務;承擔疑難重症轉診和院前急救工作;負責對村級衛生機構的技術指導和鄉村醫生培訓等。每個鎮鄉保留1所非營利性衛生院,由政府舉辦。鎮鄉衛生院可以保留和開展專科特色醫療服務,但不得向醫院規模發展。強化鎮鄉衛生院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樞紐作用,根據本鎮鄉農村疾病譜和農民醫療需求,相應調整服務定位,有計畫地對危害農民健康的主要急、慢性病開展防治和康復工作,提高對急症首診和初步急救的能力。進一步探索鄉村一體化服務模式。村衛生室原則上由村委會舉辦,鼓勵村衛生室服務形式多樣化,積極開展巡診、入戶服務和套用中醫藥診療技術開展服務。
到2010年全區醫療機構設定形成1家三級規模綜合醫院、2家二級甲等專科醫院、2家二級合格醫院、3家民營一級醫院、1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13家由鎮鄉衛生院轉建)、90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24家標準化村衛生室的新格局。
三、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一)明確社區衛生服務目標。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強化服務的原則,建成區域統籌發展、服務網路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範、保障措施有力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有序服務格局。
(二)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1.組建懷柔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負責制定懷柔區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制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辦法,依法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等進行準入管理,依法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的行業規章、技術規範和標準體系,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
多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工作,不斷加大對衛生工作的投入,衛生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衛生服務水平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建立並逐步鞏固完善,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已基本得到緩解,衛生工作對促進我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保障作用。但是,與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衛生需求相比,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相比,還有許多薄弱環節,如衛生服務體系不夠完善,衛生服務網路的整體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現行的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缺乏活力,衛生技術人員整體水平偏低等。這些問題已成為我區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針對這些問題,根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的意見》(京發〔2003〕8號)及《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統籌城鄉衛生事業發展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意見》(京政發〔2005〕24號),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區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人民健康為宗旨,完善衛生服務網路建設,深化醫療服務體制改革,提高衛生服務網路的整體功能。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民眾醫療保健水平。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強傳染病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提高婦幼保健服務水平。加強衛生隊伍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技術水平。大力推進健康促進,提高民眾防病意識,為全區經濟社會戰略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保駕護航。
(二)工作目標。到2010年,我區衛生事業實現一個健全、兩個完善、三個控制、四個提高的目標。即:健全衛生服務體系;完善衛生服務功能、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控制傳染病、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提高衛生服務水平、提高人民民眾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人均期望壽命。
二、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一)建設1家大型綜合醫院。為適應懷柔經濟戰略大發展要求,加大城區醫院建設,提升綜合性醫院等級,根據懷柔區新城總體規劃,在懷柔東區建設1家三級規模的非營利性綜合醫院,承擔區域內危急重症和疑難病例的診療、適宜技術研究開發及教學培訓任務。與北京安貞醫院合作,以解決本區醫療技術力量不足的問題,從而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目標。隨著東區的建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步將該醫院建設成為懷柔區的醫療中心。
(二)加強專科醫院建設。懷柔區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在承擔轄區內醫療救治任務的同時,要重點發展專科特色,建立專科優勢,在專科上下工夫。其中,中醫醫院要全面貫徹“中西醫並重”的方針,發揮中醫藥在急、危、重症、疑難雜症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老年病方面的治療優勢,提高中醫診療水平。充分發揮中醫藥在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和特色,加強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和全科醫師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術培養,把適宜的中醫診療技術推向農村和社區。婦幼保健院要在提高全區婦幼保健工作水平的同時,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面向群體,面向基層”的婦幼工作方針,加強婦幼保健工作,保障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安佳醫院重點開展精神衛生防治工作,發揮專科特色,使醫院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三)強化區第二醫院的功能。根據北部山區醫療急救工作的需要,改革區第二醫院管理方式,將其從第一醫院管理中分離出來,獨立設定、獨立運行。在機構建設、人力資源補充、設備投入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傾斜,使其成為北部山區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和急診急救的中心。
(四)加強鎮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鎮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轄區內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任務;承擔疑難重症轉診和院前急救工作;負責對村級衛生機構的技術指導和鄉村醫生培訓等。每個鎮鄉保留1所非營利性衛生院,由政府舉辦。鎮鄉衛生院可以保留和開展專科特色醫療服務,但不得向醫院規模發展。強化鎮鄉衛生院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樞紐作用,根據本鎮鄉農村疾病譜和農民醫療需求,相應調整服務定位,有計畫地對危害農民健康的主要急、慢性病開展防治和康復工作,提高對急症首診和初步急救的能力。進一步探索鄉村一體化服務模式。村衛生室原則上由村委會舉辦,鼓勵村衛生室服務形式多樣化,積極開展巡診、入戶服務和套用中醫藥診療技術開展服務。
到2010年全區醫療機構設定形成1家三級規模綜合醫院、2家二級甲等專科醫院、2家二級合格醫院、3家民營一級醫院、1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13家由鎮鄉衛生院轉建)、90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24家標準化村衛生室的新格局。
三、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一)明確社區衛生服務目標。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強化服務的原則,建成區域統籌發展、服務網路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範、保障措施有力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有序服務格局。
(二)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1.組建懷柔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負責制定懷柔區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制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辦法,依法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等進行準入管理,依法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的行業規章、技術規範和標準體系,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
2.有效利用現有衛生資源,合理設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考慮服務人口、服務面積等因素,全區規劃設定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城區每個街道辦事處分別設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中心下設社區衛生服務站。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逐步與醫療機構剝離,獨立設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所需房屋由區政府無償提供。每個鎮鄉設定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鎮鄉衛生院轉型或改建而成,下設社區衛生服務站。
(三)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
1.強化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功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要突出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具備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要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及時掌握社區人群健康狀況及影響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有計畫地實施干預措施和預防保健服務;開展常見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及傳染病防治、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區康復、精神衛生、健康教育及計畫生育技術指導等,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綜合性健康管理與服務。
2.提高基本醫療服務能力。要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初診制度和區內綜合醫院(專科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雙向轉診機制。
3.拓展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在保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功能落實的基礎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以根據社區居民需求,提供不同層次的康復保健、家庭護理、臨終關懷等延伸性衛生服務。
(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合理配備社區衛生技術人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2000名服務人口配備全科醫生、社區護士、預防保健人員各1名;專科執業醫師和護士,藥劑、檢驗和管理等人員不超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總數的25%。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師總編制內配備一定比例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人員編制,由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根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職責、功能、服務半徑及服務人口具體核定。加強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要通過學歷教育、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和鎮鄉、村衛生技術人員轉型教育培訓等,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綜合素質、服務能力和崗位技能。鼓勵退休5年以內的中高級衛生技術人員經過全科醫學培訓後,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吸納符合條件的社會從醫人員及鄉村醫生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四、推進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
(一)切實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將懷柔區衛生防病委員會更名為懷柔區公共衛生管理委員會,負責全區公共衛生組織管理工作。各委辦局、鎮鄉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為成員單位,要明確專兼職人員負責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落實公共衛生措施。各村委會、居委會設定1名公共衛生協管員,協助管理公共衛生工作,組織村民、居民參與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等公共衛生活動。區衛生局為開展公共衛生工作的專業指導部門。
(二)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1.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組織網路。在現有區、鎮鄉、村三級防保網的基礎上,將精神衛生保健所、牙病防治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納入公共衛生服務網路,構建以區衛生局為主導,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保健所、牙病防治所為龍頭,以二級醫院和鎮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紐帶,以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的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同時通過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將衛生防病工作延伸到家庭,通過中國小衛生保健機構和學校醫務室將衛生防病工作落實到學校、托幼機構,建立有效的學校疾病預防控制網路。
進一步明確疾病預防控制管理機構的職責。區衛生局負責轄區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規劃指導,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發揮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作用,提高轄區疾病預防控制的綜合能力。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疾病預防與控制、應急事件預警與處置、疫情收集與報告、監測檢驗與評價、健康教育與促進、套用研究與指導、技術管理與服務等項工作。精神衛生保健所負責指導、管理精神衛生工作。牙防所負責指導管理牙病防治工作。鎮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保健所、牙病防治所的指導下做好預防接種、傳染病疫情及健康危害因素報告、指導村(社區)開展衛生防病宣傳教育、精神衛生和牙病防治工作;承擔村(社區)疾病預防控制的具體工作;受區衛生局委託承擔公共衛生管理職能。村衛生室承擔鎮鄉衛生院交辦的預防保健任務,協助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普及衛生防病知識。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明確職責、提高效能、城鄉兼顧、健全體系的原則,堅持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運行管理機制相結合,加強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建設,合理安排疾病預防控制經費和建設資金,保證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條件,保障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開展。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按核定編制合理設定人員,最佳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隊伍結構,招聘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充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嚴格控制非專業人員進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立專業人員培訓機制,鼓勵現有專業人員業務深造;實施崗位責任制和定期考核制度;引入競爭機制,做到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提高疾病預防控制隊伍的整體水平和服務能力。
2.完善衛生監督體系。
加強衛生監督機構和隊伍建設。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核定人員編制,嚴格人員準入。根據衛生監督需要和地域特點,在渤海鎮、雁棲鎮、湯河口鎮、楊宋鎮、橋梓鎮設立衛生執法監督派出站,同時在鎮鄉聘任衛生檢查員,進一步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建立執法責任制、關鍵崗位輪換制。對衛生監督人員實行定期培訓和考核制度,不斷提高衛生監督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政治思想素質,建立職責明確、行為規範、執法有力、保障到位的衛生監督體系。
明確衛生監督職責和任務。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衛生監督管理職責,制定相關政策;負責衛生監督工作的巨觀管理、組織協調和信息發布。衛生監督所依法監督管理食品、化妝品、消毒產品、生活飲用水及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依法監督管理公共場所、職業、放射、學校衛生等工作;依法監督傳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監督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及其執業人員的執業活動,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市場,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行為;承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健全衛生監督工作的運行機制。強化依法行政,加大衛生執法監督力度,提高執法效率。在不改變衛生行政部門執法主體的前提下,將衛生行政部門所有執法監督職能集中由衛生執法監督機構統一行使。實行按區域劃分為主的綜合執法監督模式。加強衛生監督機構內部稽查,進一步規範衛生監督工作。
(三)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
1.強化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功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要突出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具備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要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及時掌握社區人群健康狀況及影響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有計畫地實施干預措施和預防保健服務;開展常見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及傳染病防治、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區康復、精神衛生、健康教育及計畫生育技術指導等,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綜合性健康管理與服務。
2.提高基本醫療服務能力。要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初診制度和區內綜合醫院(專科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雙向轉診機制。
3.拓展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在保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功能落實的基礎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以根據社區居民需求,提供不同層次的康復保健、家庭護理、臨終關懷等延伸性衛生服務。
(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合理配備社區衛生技術人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2000名服務人口配備全科醫生、社區護士、預防保健人員各1名;專科執業醫師和護士,藥劑、檢驗和管理等人員不超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總數的25%。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師總編制內配備一定比例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人員編制,由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根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職責、功能、服務半徑及服務人口具體核定。加強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要通過學歷教育、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和鎮鄉、村衛生技術人員轉型教育培訓等,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綜合素質、服務能力和崗位技能。鼓勵退休5年以內的中高級衛生技術人員經過全科醫學培訓後,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吸納符合條件的社會從醫人員及鄉村醫生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四、推進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
(一)切實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將懷柔區衛生防病委員會更名為懷柔區公共衛生管理委員會,負責全區公共衛生組織管理工作。各委辦局、鎮鄉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為成員單位,要明確專兼職人員負責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落實公共衛生措施。各村委會、居委會設定1名公共衛生協管員,協助管理公共衛生工作,組織村民、居民參與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等公共衛生活動。區衛生局為開展公共衛生工作的專業指導部門。
(二)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1.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組織網路。在現有區、鎮鄉、村三級防保網的基礎上,將精神衛生保健所、牙病防治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納入公共衛生服務網路,構建以區衛生局為主導,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保健所、牙病防治所為龍頭,以二級醫院和鎮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紐帶,以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的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同時通過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將衛生防病工作延伸到家庭,通過中國小衛生保健機構和學校醫務室將衛生防病工作落實到學校、托幼機構,建立有效的學校疾病預防控制網路。
進一步明確疾病預防控制管理機構的職責。區衛生局負責轄區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規劃指導,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發揮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作用,提高轄區疾病預防控制的綜合能力。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疾病預防與控制、應急事件預警與處置、疫情收集與報告、監測檢驗與評價、健康教育與促進、套用研究與指導、技術管理與服務等項工作。精神衛生保健所負責指導、管理精神衛生工作。牙防所負責指導管理牙病防治工作。鎮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保健所、牙病防治所的指導下做好預防接種、傳染病疫情及健康危害因素報告、指導村(社區)開展衛生防病宣傳教育、精神衛生和牙病防治工作;承擔村(社區)疾病預防控制的具體工作;受區衛生局委託承擔公共衛生管理職能。村衛生室承擔鎮鄉衛生院交辦的預防保健任務,協助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普及衛生防病知識。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明確職責、提高效能、城鄉兼顧、健全體系的原則,堅持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運行管理機制相結合,加強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建設,合理安排疾病預防控制經費和建設資金,保證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條件,保障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開展。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按核定編制合理設定人員,最佳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隊伍結構,招聘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充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嚴格控制非專業人員進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立專業人員培訓機制,鼓勵現有專業人員業務深造;實施崗位責任制和定期考核制度;引入競爭機制,做到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提高疾病預防控制隊伍的整體水平和服務能力。
2.完善衛生監督體系。
加強衛生監督機構和隊伍建設。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核定人員編制,嚴格人員準入。根據衛生監督需要和地域特點,在渤海鎮、雁棲鎮、湯河口鎮、楊宋鎮、橋梓鎮設立衛生執法監督派出站,同時在鎮鄉聘任衛生檢查員,進一步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建立執法責任制、關鍵崗位輪換制。對衛生監督人員實行定期培訓和考核制度,不斷提高衛生監督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政治思想素質,建立職責明確、行為規範、執法有力、保障到位的衛生監督體系。
明確衛生監督職責和任務。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衛生監督管理職責,制定相關政策;負責衛生監督工作的巨觀管理、組織協調和信息發布。衛生監督所依法監督管理食品、化妝品、消毒產品、生活飲用水及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依法監督管理公共場所、職業、放射、學校衛生等工作;依法監督傳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監督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及其執業人員的執業活動,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市場,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行為;承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健全衛生監督工作的運行機制。強化依法行政,加大衛生執法監督力度,提高執法效率。在不改變衛生行政部門執法主體的前提下,將衛生行政部門所有執法監督職能集中由衛生執法監督機構統一行使。實行按區域劃分為主的綜合執法監督模式。加強衛生監督機構內部稽查,進一步規範衛生監督工作。
3.建立婦幼保健服務體系。
依據母嬰保健法律法規,組織並提供法定範圍的服務;掌握本地婦女兒童健康狀況和影響群體健康的主要因素,掌握本地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變化趨勢,制定干預措施並組織實施;承擔婦幼保健技術培訓、健康教育及必要的科研任務;承擔本地婦幼衛生監測信息的收集、統計、分析、質量控制和匯總上報工作;組織婦幼保健適宜技術的推廣套用。強化婦幼保健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婦幼保健服務水平。
4.完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
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完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強化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組織領導,明確各部門職責任務,規範報告和應急處理程式,做好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急準備工作。按照北京市緊急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方案,到2010年,懷柔區將以區內最大的綜合醫院為依託,建成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北京急救分中心(120分中心),並逐步實現與110、119相互聯動,提高醫療急救應急反應能力。同時加強醫療急救站建設,與急救分中心形成較為完善的急救網路,使城區急救反應時間為5—10分鐘,平原急救反應時間為10-15分鐘,山區急救反應時間為30分鐘,儘快建立起以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中心)為龍頭、以懷柔急救分中心(120分中心)為主體、以鄉鎮急救站為基礎的三級醫療急救體系。區衛生局要加強醫療急救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醫療急救能力和水平。
5.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開展創建衛生鎮、村和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提高農村整體衛生水平。到2010年創建國家衛生鎮1個、市級衛生鎮2個、市級衛生村30個。全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全區農村無害化戶廁改造率達到100%,生活飲用水井安裝消毒設施達到100%。
五、加強衛生隊伍建設
(一)積極開展學歷教育,最佳化衛生隊伍學歷結構。要按照全區衛生人才培養計畫,認真開展在職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教育,最佳化衛生隊伍學歷結構。鼓勵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學歷教育。
(二)加強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和繼續教育。一是發揮醫學教育機構作用,加強學科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培養,有計畫地選派有發展潛力的人才到市級醫院學習進修、強化培訓。重視衛生管理幹部的培訓,鼓勵中青年幹部參加衛生管理專業的高等學歷教育。二是逐步推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三是加強培養全科醫師、社區護士、社區防保醫師和康復技師。四是加強鄉村醫生培訓,認真組織鄉村醫生參加各種學歷教育和業務培訓。鄉村醫生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每年不少於12天。
(三)做好對口支援和臨床醫生下基層工作。加大對口支援力度,保證受援單位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根據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之前到農村服務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凡是晉升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臨床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到農村鄉鎮衛生院(重點對口支援單位)工作6個月以上,否則不予聘任。
(四)做好定向招生工作。從2006年開始,區衛生局與首都醫科大學簽訂定向招生協定,重點培養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和專科學生,畢業後經過規範化培訓充實到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來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五)進一步穩定衛生隊伍。根據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制定衛生人才建設規劃,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政策,堅持引進為主,培養為輔;本科為主、專科為輔的原則,積極引進成熟型人才及本科以上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妥善解決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勞務補助等實際問題。
六、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
(一)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堅持政府組織引導,農民自願參加、以農民大病醫療統籌為主,多種形式並存、多方集資合理負擔、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基本原則,推行以大病醫療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和改革大病醫療統籌管理辦法,提高參統率,降低報銷起付線,適當提高報銷比例,擴大受益面。在此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鎮鄉、村舉辦鎮辦鎮管、村辦村管等多種形式的農村合作醫療,以補充大病醫療統籌的不足。
(二)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加強對合作醫療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區農民大病醫療統籌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和完善農民大病醫療統籌政策,組織開展合作醫療工作,管理合作醫療資金。各鎮鄉按照任務和要求,負責具體組織和實施。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要認真做好合作醫療資金統籌、支付和管理工作,做到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對報銷款實行封閉管理。區財政局、審計局依法對合作醫療資金的運行情況進行監督。
(三)完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解決城鎮戶口、因國家或集體徵占土地農轉非人員以及帶轉散居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醫療救助對象主要是農村貧困家庭和五保戶。政府設立醫療救助基金,對農村五保戶和貧困家庭中患大病者給予醫療費用補助。
依據母嬰保健法律法規,組織並提供法定範圍的服務;掌握本地婦女兒童健康狀況和影響群體健康的主要因素,掌握本地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變化趨勢,制定干預措施並組織實施;承擔婦幼保健技術培訓、健康教育及必要的科研任務;承擔本地婦幼衛生監測信息的收集、統計、分析、質量控制和匯總上報工作;組織婦幼保健適宜技術的推廣套用。強化婦幼保健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婦幼保健服務水平。
4.完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
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完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強化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組織領導,明確各部門職責任務,規範報告和應急處理程式,做好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急準備工作。按照北京市緊急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方案,到2010年,懷柔區將以區內最大的綜合醫院為依託,建成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北京急救分中心(120分中心),並逐步實現與110、119相互聯動,提高醫療急救應急反應能力。同時加強醫療急救站建設,與急救分中心形成較為完善的急救網路,使城區急救反應時間為5—10分鐘,平原急救反應時間為10-15分鐘,山區急救反應時間為30分鐘,儘快建立起以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中心)為龍頭、以懷柔急救分中心(120分中心)為主體、以鄉鎮急救站為基礎的三級醫療急救體系。區衛生局要加強醫療急救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醫療急救能力和水平。
5.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開展創建衛生鎮、村和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提高農村整體衛生水平。到2010年創建國家衛生鎮1個、市級衛生鎮2個、市級衛生村30個。全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全區農村無害化戶廁改造率達到100%,生活飲用水井安裝消毒設施達到100%。
五、加強衛生隊伍建設
(一)積極開展學歷教育,最佳化衛生隊伍學歷結構。要按照全區衛生人才培養計畫,認真開展在職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教育,最佳化衛生隊伍學歷結構。鼓勵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學歷教育。
(二)加強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和繼續教育。一是發揮醫學教育機構作用,加強學科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培養,有計畫地選派有發展潛力的人才到市級醫院學習進修、強化培訓。重視衛生管理幹部的培訓,鼓勵中青年幹部參加衛生管理專業的高等學歷教育。二是逐步推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三是加強培養全科醫師、社區護士、社區防保醫師和康復技師。四是加強鄉村醫生培訓,認真組織鄉村醫生參加各種學歷教育和業務培訓。鄉村醫生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每年不少於12天。
(三)做好對口支援和臨床醫生下基層工作。加大對口支援力度,保證受援單位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根據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之前到農村服務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凡是晉升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臨床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到農村鄉鎮衛生院(重點對口支援單位)工作6個月以上,否則不予聘任。
(四)做好定向招生工作。從2006年開始,區衛生局與首都醫科大學簽訂定向招生協定,重點培養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和專科學生,畢業後經過規範化培訓充實到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來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五)進一步穩定衛生隊伍。根據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制定衛生人才建設規劃,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政策,堅持引進為主,培養為輔;本科為主、專科為輔的原則,積極引進成熟型人才及本科以上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妥善解決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勞務補助等實際問題。
六、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
(一)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堅持政府組織引導,農民自願參加、以農民大病醫療統籌為主,多種形式並存、多方集資合理負擔、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基本原則,推行以大病醫療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和改革大病醫療統籌管理辦法,提高參統率,降低報銷起付線,適當提高報銷比例,擴大受益面。在此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鎮鄉、村舉辦鎮辦鎮管、村辦村管等多種形式的農村合作醫療,以補充大病醫療統籌的不足。
(二)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加強對合作醫療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區農民大病醫療統籌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和完善農民大病醫療統籌政策,組織開展合作醫療工作,管理合作醫療資金。各鎮鄉按照任務和要求,負責具體組織和實施。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要認真做好合作醫療資金統籌、支付和管理工作,做到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對報銷款實行封閉管理。區財政局、審計局依法對合作醫療資金的運行情況進行監督。
(三)完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解決城鎮戶口、因國家或集體徵占土地農轉非人員以及帶轉散居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醫療救助對象主要是農村貧困家庭和五保戶。政府設立醫療救助基金,對農村五保戶和貧困家庭中患大病者給予醫療費用補助。
七、加大衛生事業投入力度
(一)為保證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區、鎮鄉兩級政府逐年增加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農村衛生事業。
(二)按照市、區、鎮鄉分級負擔的原則,加強衛生標準化建設、改造和基本設備的標準化配置,加大信息化建設和衛生人員培訓的力度,保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正常開展。
(三)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醫療、藥品等全部收入全額上繳區財政專戶,全部支出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工作人員待遇由財政予以保證。
(四)為緩解農村衛生人才緊張狀況,引導鼓勵城市醫務人員支援鎮鄉衛生事業。在鎮鄉從醫人員學歷進修、職稱晉升、獎勵工資優先。並制定優惠政策向鎮鄉、向社區人員傾斜。經考核合格,允許部分鄉村醫生進入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對承擔公共衛生任務的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給予勞務性補貼,儘快解決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險問題。
八、加強藥品監督管理
在全區範圍內實施藥品放心工程,開展藥品質量專項整治活動,打擊假冒偽劣藥械行為,淨化藥品市場。建立藥品協管員工作機制,各鎮鄉、街道辦事處設立專兼職藥品協管員,形成以專業監督為主,社會監督為補充,責、權、利一體的管理機制。推行村衛生室藥房標準化管理,以規範村衛生室購藥渠道為手段,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發揮資源作用的原則,逐步推行村衛生室藥品統一配送。
九、加強對衛生工作的領導
(一)切實提高對衛生工作的重視程度。高度重視衛生工作,保護和增進公眾健康,是各鎮鄉、各有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各鎮鄉、各有關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衛生事業的重大意義,把衛生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組織領導工作。各級政府要把衛生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定期進行研究,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動員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衛生工作。
(二)明確職責,抓好落實。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明確本部門在衛生工作中所承擔的具體職能和工作任務。區衛生局要充分發揮好主管部門的行業管理職能,要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衛生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根據全區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制定懷柔區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依法對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等衛生資源進行配置和管理;依法對區域內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進行預防控制;依法對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等進行監督。區發展改革委、農委、教委、人口計生委、區編辦、財政局、藥監分局、民政局、勞動保障局等部門,也要制定適應衛生改革和發展的配套措施,並認真組織實施。各單位要密切配合,加強協調,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搞好衛生工作。
(三)加強對衛生工作的監督考核。加強對衛生工作監督考核,把改善農村基本衛生條件、組織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民眾健康水平、減少本地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數、保證衛生支出經費等目標作為各級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保證衛生事業各項規劃目標的實現。
(一)為保證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區、鎮鄉兩級政府逐年增加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農村衛生事業。
(二)按照市、區、鎮鄉分級負擔的原則,加強衛生標準化建設、改造和基本設備的標準化配置,加大信息化建設和衛生人員培訓的力度,保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正常開展。
(三)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醫療、藥品等全部收入全額上繳區財政專戶,全部支出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工作人員待遇由財政予以保證。
(四)為緩解農村衛生人才緊張狀況,引導鼓勵城市醫務人員支援鎮鄉衛生事業。在鎮鄉從醫人員學歷進修、職稱晉升、獎勵工資優先。並制定優惠政策向鎮鄉、向社區人員傾斜。經考核合格,允許部分鄉村醫生進入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對承擔公共衛生任務的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給予勞務性補貼,儘快解決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險問題。
八、加強藥品監督管理
在全區範圍內實施藥品放心工程,開展藥品質量專項整治活動,打擊假冒偽劣藥械行為,淨化藥品市場。建立藥品協管員工作機制,各鎮鄉、街道辦事處設立專兼職藥品協管員,形成以專業監督為主,社會監督為補充,責、權、利一體的管理機制。推行村衛生室藥房標準化管理,以規範村衛生室購藥渠道為手段,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發揮資源作用的原則,逐步推行村衛生室藥品統一配送。
九、加強對衛生工作的領導
(一)切實提高對衛生工作的重視程度。高度重視衛生工作,保護和增進公眾健康,是各鎮鄉、各有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各鎮鄉、各有關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衛生事業的重大意義,把衛生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組織領導工作。各級政府要把衛生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定期進行研究,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動員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衛生工作。
(二)明確職責,抓好落實。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明確本部門在衛生工作中所承擔的具體職能和工作任務。區衛生局要充分發揮好主管部門的行業管理職能,要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衛生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根據全區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制定懷柔區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依法對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等衛生資源進行配置和管理;依法對區域內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進行預防控制;依法對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等進行監督。區發展改革委、農委、教委、人口計生委、區編辦、財政局、藥監分局、民政局、勞動保障局等部門,也要制定適應衛生改革和發展的配套措施,並認真組織實施。各單位要密切配合,加強協調,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搞好衛生工作。
(三)加強對衛生工作的監督考核。加強對衛生工作監督考核,把改善農村基本衛生條件、組織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民眾健康水平、減少本地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數、保證衛生支出經費等目標作為各級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保證衛生事業各項規劃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