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研究所所長是魏春景,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岩礦)研究所擁有較厚的師資隊伍,承擔著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其他省、部及企業的科研項目。

礦床學研究各類礦床的物質組成、成礦物質來源、成因機理及其時空分布規律等。岩礦科學一方面在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與地球動力學過程以及地球與宇宙的起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另一方面在成礦作用、資源勘查與評價、環境檢測與治理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套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研究所 
  • 機構地址:北京大學逸夫貳樓 
  • 主管部門:北京大學 
  • 研究方向: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所長:魏春景 
學科介紹,科研成就,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成員隊伍,

學科介紹

礦物學、岩石學與礦床學是地球科學的支柱學科,簡稱為岩礦科學。礦物學是運用物理學和化學等方法研究礦物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物理性質、產狀、成因與性能利用等。岩石是礦物的集合體,岩石學主要研究岩石的化學組成、結構構造、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以及相關的地質構造背景。礦床是地質過程中形成的有經濟價值的地質體,礦床學研究各類礦床的物質組成、成礦物質來源、成因機理及其時空分布規律等。岩礦科學一方面在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與地球動力學過程以及地球與宇宙的起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另一方面在成礦作用、資源勘查與評價、環境檢測與治理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套用價值。

科研成就

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岩礦)研究所承擔著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其他省、部及企業的科研項目,年均科研經費超過3千萬元,發表文章超過100篇。同時研究所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海外2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岩礦研究所的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包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和大型企業等。

師資隊伍

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岩礦)研究所擁有較厚的師資隊伍,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葉大年)、工程院院士1名(馬永生)、教授12名、副教授6名。其中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陳衍景、魯安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張立飛、陳衍景、魏春景、宋述光),北京大學百人計畫研究員1名(許成)。

人才培養

北京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岩礦)研究所包括3個碩士-博士學科點:
  (1)礦物學、岩石學與礦床學(岩礦)專業,包括變質作用與造山帶演化、岩漿作用與殼-幔過程、造山作用與成礦3個主要學科方向,有7名教授(張立飛、魏春景、宋述光、王河錦、陳衍景、賴勇、許成)和2名副教授(田偉、呂增)。2008-2014年,張立飛教授領導的“變質作用與造山帶演化”被評為國家創新群體,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該專業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8-9名。
  (2)地質學(材料及環境礦物學)專業,有1位中科院院士(葉大年)、3位教授(魯安懷、秦善、傳秀雲)和2位副教授(王長秋、李艷)。在傳統礦物學的資源屬性基礎上,研究現代礦物學的材料屬性與環境屬性,開發利用礦物的有用性能,研發礦物記錄、影響、評價與治理環境功能。近年來,在礦物與微生物互動作用領域形成研究特色,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魯安懷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連續兩次獲得科技部“973”項目資助。該專業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3名。
  (3)石油地質學專業,以岩礦所沉積岩石學方向的教師為主體,結合構造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方面的研究人員,於2008年聯合建立的碩士、博士學科點。有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2名教授(關平、吳朝東)、1名副教授(董琳)以及7名5名兼職研究人員。包括沉積地球化學、地震沉積學、層序地層學、盆地分析、儲層地質學、非常規油氣勘探與開發等7個主要學科方向。該專業每年與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8名。

成員隊伍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研究所成員(按姓名拼音順序)
所 長:
魏春景
副所長:
許 成
李 艷
成 員:
陳衍景
傳秀雲
丁竑瑞
董 琳
關 平
賴 勇
李文博
劉楚雄
劉平平
魯安懷
呂 增
馬永生
秦 善
宋述光
田 偉
王長秋
王河錦
吳朝東
葉大年
張立飛
張麗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