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環境與經濟研究所

北京大學環境與經濟研究所致力於通過環境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推動社會主體的行為改變,服務於相關政策和制度的改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環境與經濟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s, Peking University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北京大學環境與經濟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環境與資源經濟學、環境管理制度研究、環境風險分析和管理。如,區域大氣環境管理、林區改革與林權改革、農業碳匯項目評估、環境風險分析和管理、環境經濟政策、貧困與環境、貧困減緩與環境保護、政策選擇與比較研究、以及國際環境協定履約政策等。在學科建設方面開展了“環境經濟學學科發展項目”,該項目是瑞典海外發展署(SIDA) 資助在世界範圍建立的六個”環境促進發展中心”(EfD Centers)之一。

發展歷史

北京大學是國內最早從事環境經濟學與政策研究的科研和教學機構。在葉文虎教授的推動下,張世秋教授於80年代末期開始正式組建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小組(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y Group, EEPS),致力於研究中國和全球環境問題,通過經濟學、管理學和政策分析方法從學術角度研究環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係,為環境治理制度建設、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決策支持。
北京大學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於推進中國的環境經濟學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以及學生培養,一直以來都是國內環境經濟學與政策研究的重要機構,許多研究成果轉化為環境政策建議,為中國解決國內環境問題和參與國際環境協定提供了有力的決策支持。一些重要的學術思想以及研究範例,逐漸被接受並影響到相關研究。

科研成就

北京大學環境與經濟研究所在環境經濟主要領域持續開展了系列研究:
20世紀80年代末期,將費用有效性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引入中國,並開展環境價值評估以及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工作。90年代初期在中國開展環境經濟學培訓。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持續性地研究環境污染控制策略,涉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消耗臭氧層物質(ODS)、近地面臭氧、PM2.5、全球共有資源管理以及全球環境協定履約問題等。
20世紀90年代開始,開展環境經濟政策研究,包括環境稅、排污權交易等;其中可交易的ODS配額制度以及ODS進出口管理制度政策建議被採納並實施。同期,開展基於環境權益的環境管理制度安排的理論研究。
20世紀90年代末期,基於環境權益研究環境公平與環境正義問題,並以環境與貧困問題作為重點,在中國國際環境與發展合作委員會(CCICED)資助下,分別以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灌溉水、城市水價為例研究國家重大環境和資源保護項目對地區社會經濟、居民收入和福利產生的影響進行案例和實證研究。
2005年後,隨著城市空氣污染日益嚴重,開展了大量城市以及區域空氣污染控制策略研究,並對機動車污染控制政策進行持續性研究;相關研究結果直接貢獻於奧運會空氣品質保證方案的制定。
2010年以來,在團隊多年研究方法和調查經驗基礎上,集中對環境價值評估方法的改進與研究,特別是傳統條件價值評估和選擇實驗進行改進,創新性套用到中國環境污染相關的健康和感官等價值評價中。
在EEPS工作基礎上,為整合環境經濟學與政策的研究力量,進一步推進環境與經濟發展的整合研究, 2007年10月成立了北京大學環境與經濟研究所。旨在通過多學科研究人員的合作,推進跨學科研究和交叉學科發展,為國家制定合理、有效的環境政策提供科學支持。研究所隊伍主要由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環境與資源經濟學、環境政策和環境與資源管理研究的學者組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