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PKU )隸屬於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傳播心理學的學府,早在1900年即開設心理學課程。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按綜合大學規格進行全面的學科建制,從事多方面的研究,提供高質量的綜合性高等教育,涵蓋心理學各主要方向,是中國最著名的心理院系。心理學系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講師9人(包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北京大學百人計畫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973課題組長3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畫專家組成員1人)。2016年5月10日,經北京大學批准,“心理學系”更名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英文名稱:School of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 外文名: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 簡稱:PKU
  • 隸屬於:北京大學
  • 創立時間:1900年
  • 教授:11人
  • 現任校長:林建華
辦學條件,辦學歷史,教學培養,現任領導,科研概述,國際交流,學生活動,實驗室,培養方案,

辦學條件

1917年創立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是中國現代科學心理學的開端,是由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倡導的,他曾在德國萊比錫大學修習科學心理學之父馮特教授的心理學課程,為把科學心理學引入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自此,北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原中科院上海腦生理所所長張香桐院士,已故的原中科院心理所所長潘菽院士。 一九五二年全國院校調整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復旦大學的心理學師資併入北京大學,合成為哲學繫心理學專業,雲集了國內一大批著名心理學家,成為國內最具實力的心理學研究、教學機構,其中有唐鉞教授,孫國華教授,程廼頤教授,周先庚教授,吳天敏教授,沈廼璋教授等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1977年,北京大學率先在國內恢復心理學,成立了當時國內第一個心理學系,並歸入理科,1978年招收第一批學生。
心理學系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可授予心理學各專業理學或教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目前,心理學系設有基礎心理學和套用心理學兩個本科專業,同時設有心理學成人自學考試點,開設大專和專升本教育,還受理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博士學位。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心理學系的科研領域涉及較廣泛的方面,包括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生理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發展心理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情緒心理學,比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工業與管理心理學,消費與廣告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工程心理學等,這一綜合特性為培養心理學高等基礎與套用心理學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
心理學系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是它的綜合性學科建設。心理學系的認知神經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也是目前國內唯一能以靈長類動物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機構,而她的臨床心理學、比較心理學、情緒心理學則是國內最早建立並最具特色的。心理學系設有心理學研究所,並設有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人力資源評價與開發中心、臨床心理學研究中心等機構。 心理學系有一系列設施服務於教學、科研各個領域,包括專用的計算機教室,各種錄音錄象設備,實驗動物中心。心理學系擁有國內高校最多的心理學圖書資料,有120多種外文專業雜誌、20種中文雜誌、近萬捲圖書的資料室。心理學系擁有一幢獨立的用於生物心理學研究、教學的實驗樓,一個專設的用於發展心理學研究、教學的實驗室,一個獨立的綜合辦公與研究實驗樓,並與校醫院合建有心理診所。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1987年,生理心理學被確立教育部重點學科,2002年,基礎心理學被教育部確立為重點學科。“基礎心理學”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被批准為北京市特色專業,2009年3月被批准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辦學歷史

一、開創現代中國心理學紀元(1900-1937)
北京大學的心理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本世紀初的三十年,心理學界的先賢們為改革中國、重塑民族思想性格而大力倡導、扶植心理學,開創了現代中國心理學的紀元。
西學漸入 帷幕漸開
1900年,京師大學堂日籍教員服部宇之吉在師範館講授心理學,拉開了在北大傳播科學心理學的帷幕。現存有他講述的一本中文《京師大學堂心理學講義》。
1903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其中規定在京師大學堂設立心理學課程,這是科學心理學第一次在中國取得合法地位。
1907年,曾任北京大學通訊導師的王國維先生翻譯的《心理學概論》出版,這本書對當時我國的師範教育事業和心理學的發展都有較大影響。1910年,王國維翻譯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進一步傳播西方心理學知識。
風雲際會,初具規模
1917年新文化運動拉開序幕,心理學開始在北京大學廣泛傳播。在蔡元培校長的支持下,陳大齊負責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中國現代心理學研究的開端。(附心理實驗照片)
1918年我國第一本自編大學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大綱》出版,作者陳大齊。該書較準確而全面地介紹了當時西方科學心理學的豐富內容和最新成就。
1919年4月在蔡元培、陳大齊的領導下,學校開始對新生進行心理測試,開創了中國大學新生心理測試的先例,是對舊教育制度的一次衝擊。
1920至1925年間陳大齊、陶孟和、劉廷芳等學者相繼出版了心理學論著,並向廣大學生、民眾講授心理學知識,為北大心理學的不斷發展、走向社會以及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6年11月19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正式成立。雖然起步時規模很小,但已積累了相對雄厚的學術功底。建系後,課程設定、儀器、圖書都比以前有所發展,北大的心理學此時已初具規模
迎難而上,風雨兼程
1927年,奉系軍閥下令取消北京大學,將其與其它8所高校合併為京師大學校,心理學系歸於哲學系。1929年,在廣大師生的強烈要求下,北京大學恢復校名,心理學系也隨即恢復。在北大31周年校慶之際,在校內舉辦大規模的民眾心理測驗,發出近二千張問卷,回收571張。這個問卷現在看來設計得較為粗糙,但反應了當時青年學生學以致用的精神,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大學生的思想風貌,心理特點。
1937年,抗日救亡成為時代的主題曲。心理學系師生隨全校大隊人馬撤出北平。此時心理學已經在北大牢牢紮下了根,雖然時局動盪,卻打消不了人們矢志進取的決心。
二、硝煙瀰漫的戰爭時期(1937-1949)
長沙臨時大學
1937年9月10日,基於當時的形式,教育部第16696號令宣布將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和西安兩地設立臨時大學。10月2日,原北京大學哲學系和教育學系(其中含心理學專業)、清華大學哲學系和心理學系、南開大學哲教系合併,組成“哲學心理教育學系”。
西南聯大
1938年4月2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哲學心理教育學系中的教育學組被劃出,原系改為“哲學心理學系”,分哲學和心理學兩組,系教授會主席由馮友蘭擔任。
抗戰勝利後的北大心理學
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大結束,三所學校各自回到原址復校。在1946到1949年間,心理學仍然設在哲學系內,課程設定情況基本同西南聯大時期沒有差異。
三、建國之初到恢復建系前夕(1949-1978)
建國初的院系調整
1952院系調整,將清華大學原理學院的心理學系、原燕京大學文學院的心理系等機構合併到北京大學哲學繫心理學專業,由孫國華教授任專業主任。當時共有教授6名:唐鉞、孫國華、周先庚、沈履、沈乃璋、桑燦南,講師兩名:吳天敏、陳舒永,助教三名:邵郊、孟昭蘭、陳仲庚。成立了心理學實驗教研室,普通心理學教研室,基本確立了當時北京大學心理學的局面。
院系調整之後
北大心理學專業進入相對快速發展時期。學習蘇聯模式的思潮在心理學的教學計畫和培養方案上得到了體現。1954年7月31日,制定了心理學專業五年計畫。這是北大心理學專業中最系統、最詳細的一次,為心理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經過五年計畫,心理專業有了極大的改進,集中了一大批著名的學者,形成了老中青三結合的局面,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北京大學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心理學重鎮。
發展中的心理學
經過五年計畫,心理專業有了長足的進展。從54級開始陸續留下畢業生任仁眉、楊博民、許政援、曹啟剛等,各個實驗室的力量得到了加強,開設的課程也增加了一部分,許多教師發表了大量論文,編寫和翻譯了多種教材。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心理學人才,為中國心理學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據不完全統計,僅在這一時期向中科院心理所輸送的人才就有30人之多,更多的人才則遍布全國各地,他們均已成為我國當今心理學事業的棟樑。
黎明前的黑暗
文化大革命一場浩劫使北大心理學專業跌入低谷,在1966年就不再招生,1975年被迫正式解散。然而,就是在那樣極其艱難的歲月里,心理學專業教師還是不忘用心理學服務於社會。他們的執著表現了專業科學工作者對獻身事業的追求所放射出的光輝,預示著心理學一旦得到社會的呼喚和承認時,這支受到長期壓抑的專業隊伍將會變得多么令人驚異地活躍。
四、全面恢復與發展時期(1978—2000)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中國重新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心理科學枯木逢春,恢復了她的勃勃生機。
1977年,原北大心理系教師自發回到哲學樓心理實驗室恢復業務,建立北大心理系的條件基本成熟。
1977年8月,中國心理學會在平谷召開心理學規劃座談會,老一輩心理學家潘菽等指出應該在北大首先建立心理系。訊息傳到北大,原心理專業教師孟昭蘭等向當時的校領導匯報了座談會的建議,立刻得到批准。
1977年12月27日,北京大學向教育部提交了《關於在北京大學建立心理系的請示報告》。同時,五人籌備小組建立,決定於1978年秋建系並開始招生。實驗室恢復運行,教學計畫著手準備。
在北大恢復心理學,是心理學界也是北京大學的一件大事。作為建國以來首建的心理學系,其本身不僅成為一個綜合性大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且開始在心理學界發揮她的獨特作用,從此,中國的心理學事業翻開了新的一頁。
1978年10月,在百廢待舉.草創之際,心理學系面向全國招收了第一屆本科生20名。此後四年,每年招生人數均保持在20—30名左右。不久,心理學系又建立了碩士點,於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此外,78年還辦了“回爐班”,把因文革而沒有上多少課的部分學生招回來進行補課(共9人)。
在建系的最初幾年,在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心理系的各位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心理系獲得了比較快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形成了一支具有極強實力的教學科研隊伍。到1983年,共有教職工49人,其中教師23人(男15人,女8人)。副教授以上者有12人,包括心理學界的元老唐鋮先生、教授周先庚先生、吳天敏先生(女)和程乃頤先生等。第二,高水平的隊伍帶動了教學科研的大發展。從建制上說,全系分為兩大教研室,一為普通心理和實驗心理教研室,二為生理心理和變態心理教研室。老師們一邊上課,一邊寫教材和參考資料。四年間,教師們共撰寫了幾十種教材和參考資料,約一千多萬字。在科研方面,全系教師中除個別年邁體弱外,大多均結合教學工作開展心理學基礎理論和實際運用課題的科學研究。普通心理和實驗心理教研室的科研項目主要涉及體育運動心理、觸覺、記憶、情緒、兒童發展、智力測驗和心理學史等方面;生理心理和變態心理教研室的科研項目則主要包括癲癇、靈長類動物的行為、動物行為的生化研究、情緒的生理指標、情緒和認知的關係及發展、心血管病人的心身反應特點、艾森克人格測量等方面。尤其是,年邁的唐鉞和周先庚兩位先生也幹勁十足,集中精力總結多年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經驗,開展有關著述工作。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第三,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教學科研硬體設備。建系之後不久就建立了心理學資料室。到1983年,已擁有中文心理學書籍10000餘冊,外文心理學書籍12000餘冊,中文期刊近100種,外文期刊近100種。中文資料1400餘冊。其它教學科研設備也從無到有。陸續建立起了生理心理、兒童心理、醫學心理和實驗心理四個實驗室。各個實驗室中的教學科研設備逐年增加,除了一部分自創的心理教學儀器外,還補充了一批國產的腦電圖儀、多道生理記錄儀等設備。還有從國外進口的速示器、生物反饋儀等設備。
第四,逐步建立了同國際心理學界的聯繫、交流與合作關係。在此期間,在荊其誠副系主任的積極籌劃下,北京大學心理系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立了系際交流與合作關係,王甦等陸續赴美進行了交流訪問,同美國心理學家合作開展科研活動,吸取外國先進的科技和科研成果,同時還向國外派遣數名留學生。
經過短短几年的努力,心理系已發展成一個初具規模的基礎理論和實際運用研究並重的系,為心理學系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穩步發展(1982至今)
1982年北大心理學系送走了第一批本科畢業生,迎來了第一批碩士研究生,以此為標誌,可以說北大心理學系此時已基本完成了滿負荷教學建制的建設,進入了平穩發展的階段。
2016年5月10日,經北京大學批准,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更名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教學培養

心理學系每年招收約40餘名本科生,65名碩士生,10名博士生。同時招收自學考試專升本、夜大專升本學生,在職研究生班學生,並接受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博士學位。
心理學系實力雄厚,每年都吸引一批高素質的學生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全國統考進入心理學系。其中本科生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都取得優秀的成績,成為最有競爭力的畢業生,其中85%以上繼續在國內攻讀研究生或進入國外著名大學深造。 我系與國外許多著名大學的心理學系建立有長期交流合作關係,合作包括雙方互訪,共同研究,共享信息,交換教學。心理學系還與相當一批外國研究機構、學者保持各種形式的學術往來。此外,心理學系與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有長期學術合作協定。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近年來,報考心理學系研究生的人數直線上升,報考2006年碩士生的報名人數達600多人,考錄比高達50:1,居全校之首。自1998年舉辦首期套用心理學專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之後,已有2000多人先後進入我系學習。此外,近年來報考並進入我系的港台地區學生及外國留學生也日益增多,體現我系教育逐漸國際化的趨勢。

現任領導

系黨政領導成員
系主任:方方(總體,學科發展)
副主任:吳艷紅(教學,學生工作),謝曉菲(財務,行政),李晟(科研,人事)
辦公室主任:曲振卿(行政,人事,黨委秘書)
系主任助理:姚翔
黨委書記:吳艷紅
副書記:魏巍
委員:王壘,周曉林,韓世輝,錢銘怡,蘇嚴捷
學術委員會成員
主任:周曉林
委員:周曉林,吳艷紅,王壘,錢銘怡,陳霖(校外),舒華(校外)
學位委員會成員
主任:周曉林
副主任:饒毅
委員:韓世輝,王壘,錢銘怡,蘇彥捷,謝曉非
倫理與人體保護委員會成員
主任:王壘
副主任:錢銘怡
委員:韓世輝,李量,蘇彥捷,王登峰,吳艷紅,謝曉非,周曉林,朱瀅

科研概述

心理學系擁有國內一流的科研隊伍,近20年來發表SCI論文數居國內高校心理學系之首。2001年SCI論文平均影響因子居北京大學之首,且為全校平均影響因子的3倍,體現我系科研成果的水平。99年5月,為貫徹中央政府及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經過反覆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心理學系制訂了學科建設、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心理學系的五年規劃,對心理學系教學、科研、國際合作、科技開發等方面的發展方向、規模、目標和發展模式作了充分論證和闡述,確立了把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建設成中國認知神經科學及套用心理學領域的教學、科研、國際交流中心的目標。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專業設定:
目前,心理學系設有基礎心理學和套用心理學兩個本科專業,有認知神經科學、工業與經濟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四個教研室,形成了比較整齊的學科建制。認知神經科學教研室主要研究知覺、注意、記憶、語言、思維、意識、社會認知等大腦高級功能的認知、神經機制。設有認知心理學實驗室、實驗心理學教學實驗室、腦成像實驗室、神經經濟學實驗室、生理心理學教學實驗室,視知覺研究實驗室和靈長類動物電生理實驗室等。
工業與經濟心理學教研室
該教研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組織管理心理學、人事評價與甄選、績效評估、職業生涯規劃、領導力開發、群體決策、風險認知、文化與認知、消費行為、廣告心理學、投資心理學/行為金融學等。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研室
研究方向包括:兒童早期語言的獲得和發展、兒童閱讀正常與異常發展、兒童社會性正常與異常發展、兒童執行控制能力和心理理論的發展、兒童問題行為的形成機制及預防和干預措施等。
臨床心理學教研室
研究方向包括中國人人格特徵、羞恥和社交焦慮、應激和壓力管理、強迫症病人認知功能等,設定了系統的臨床心理學教學課程,包括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概論、會談與診斷、臨床心理學專題、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心理動力治療、認知治療、家庭治療、倫理規範等,並有精神科見習、心理治療實習,以及系統的督導訓練,具有與國際接軌的臨床心理學研究生培訓方案。
畢業生情況
在全系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望,其畢業生也得到了較好的就業、深造機會。近3年來,我系本科生就業率達到100%,就業率居於全國同類專業的首位。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已經培養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終身教授彭凱平、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位副所長傅小蘭教授、張建新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嘉教授、教育部語言套用司司長王登峰教授、恒基偉業常務副總裁馬慶、知名導演英達等等,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不輟耕耘,為北大心理系書寫著濃墨重彩的畫卷。我系本科生也得到了國外著名心理學組織和教學單位的認可。例如,07年本科畢業生林志成獲美國心理學會2008年度青年研究者獎(Early Researcher Award), 08年畢業生李楠欣獲美國心理學會2009年度Scott Mesh心理學研究榮譽獎學金(Scott Mesh Honorary Scholarship for Research in Psychology)以及美國國家榮譽心理學會(Psi Chi, National Honor Society of Psychology)的國家科研獎勵(National Research Award)。
心理學系學生就業情況: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國際交流

心理學系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心理學機構建立有長期學術交流合作關係,並與世界上眾多學術機構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每年我系均與國際各學術機構互派教師,進行教學交換和合作科研。每年,我系與德國慕尼黑大學共同舉辦認知神經科學與心理學高級研討會。

學生活動

心理學系的各級學生是有朝氣、有志氣、有理想、有才幹的青年人。他們開展大量的課餘科研、文體活動,並建有心理學社。他們多次發起高校心理學文化節,舉辦講座,電影展播,參觀及社會實踐。他們還曾在全國大學生首屆創業大賽中獲得金獎。
近三年來,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知識,加強修養,我系每年先後組織學生訪問團赴香港、台灣地區以及美國、日本、歐洲國家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和遊學,形成國內高校少有的培養教育特色。

實驗室

心理學系有一系列設施服務於教學、科研各個領域,現有實驗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套用心理學4個教學實驗室,包括專用的計算機教室,各種錄音錄象設備,實驗動物中心。心理學系擁有一幢獨立的用於神經生理心理學與動物心理學研究、教學的實驗樓,一個專設的用於發展心理學研究、教學的實驗室,一個獨立的綜合研究實驗區,及一個行政辦公區,並與校醫院合建有心理診所。總面積約3000平米,配備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如:多導事件相關電位系統、TMS系統、雙眼競爭實驗系統、多媒體電腦、眼動儀、多導儀、液相色譜、攝錄像編播系統和語音分析系統等。
1)生物心理學實驗室
A.生理心理學教學實驗室
生物心理實驗室以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為主要研究對象,是高校中唯一一個靈長類實驗室。目前正在開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動物行為、動物認知、心理行為發生髮展機制比較研究,精神分裂症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機制研究。承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子課題等。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從1981年起開設“生理心理學實驗課”。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和實驗教材經過了數次革新,並研製開發了適合教學的實驗設備,如動物行為訓練作業系統等,為同學們從事此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該課程已成為心理系的特色課程之一。
B.電生理實驗室
該實驗室的研究領域為聽覺認知的心理物理學和神經科學、言語加工的聽覺機制、言語的信息掩蔽與能量掩蔽的理論模型以及神經機制、情緒學習的神經生物學、精神分裂症的動物模型。該實驗室的負責人為李量教授。
2)認知心理學實驗室
A.實驗心理學教學實驗室
該實驗室是著名心理學家陳舒永教授和楊博民教授於1978年北京大學恢復重建心理學系時成立的,他們率先在國內開設了實驗心理學課程。目前該實驗室主要用於本科生實驗心理學實驗課的教學。所承擔的課程“實驗心理學”於2004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該實驗室研製的 “PES心理實驗系統(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System)”於1994年獲得國家教委委級鑑定(鑑定號:94教儀鑒16號),是目前國內心理學界唯一通過鑑定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實驗心理學是目前心理學系本科生主幹基礎課程中學分最多、實驗數量最多、學生撰寫實驗報告最多的一門課程,具有整齊的教學隊伍、豐富的教學手段、完善的教材建設。該實驗室負責人為耿海燕副教授。
B.ERP&TMS實驗室
在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工程”學科建設項目支持下,認知腦成像實驗室於2001年1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目前主要的實驗設備包括事件相關電位(ERP)系統和穿顱磁刺激系統(TMS)。該實驗室用於支持認知神經科學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由韓世輝教授負責。
C.心理與行為實驗室
在北京大學“校級本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支持下,心理與行為實驗室於2007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該實驗室用於支持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和科學研究,由吳艷紅教授負責。
D.認知心理實驗室
該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有三個:語言加工、注意與執行控制、以及社會神經科學,試圖以多種研究手段、從行為和神經機制兩個層面上闡述人類認知和社會活動的本質。該實驗室的負責人為周曉林教授。
E.視知覺研究實驗室
視知覺實驗室由北京大學“985”工程支持建設。主要的實驗設備包括劍橋視覺研究系統 (Cambridge Research System), SMI 500Hz 高速雙眼眼動儀,立體鏡,以及附屬的頭托和額托,該實驗室負責人為方方教授。
3)套用心理學實驗室
多媒體行為實驗室
該實驗室是經由學校社科部支持、學校有關機構批准建立,由211計畫資助,於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專用於套用心理與行為研究的教學與研究實驗室。從事社會心理學、工業與組織管理心理學、領導心理學、消費與廣告心理學,經濟心理學等綜合性研究。該實驗室的負責人為施俊琦博士。
4)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實驗室
該實驗室是由著名心理學家孫國華先生於1955年9月創建,著名心理學家吳天敏、許政援教授曾在此工作,並承擔完成國家教委“八五”、“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為:兒童語言和閱讀性發展,社會性發展,數學認知能力發展。該實驗室負責人為王莉副教授。
5神經經濟學實驗室
周曉林教授領導的神經經濟學實驗室致力於決策、社會性決策、和社會認知神經基礎方面的研究。神經經濟學關注人類大腦如何進行經濟和社會性比較、如何計算效益和價值、如何評價決策的結果、如何加工社會信息、如何決定是背叛還是合作等等問題。我們採用神經科學的技術方法,從認知、情感、行為與神經系統等層面,研究趣味橫陳的社會現象與紛繁複雜的社會問題,既包括對社會認知的假設驗證,也包括對古老問題的重新詮釋。

培養方案

心理學系碩士研究生包括三個專業: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一、培養目標、學習年限及應修學分
1. 培養目標: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和比較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一門外國語,具備從事心理學教學、科研和其他實際工作的能力。
2. 學習年限:3年
3. 應修學分:共36學分
其中必修:22學分(含4學分外語課+5學分政治課)
選修:14學分
各專業的學生至少應交叉選修其它專業2門課程(4學分);外專業考生補修本科生課程由導師決定,所修學分不計入碩士應修學分中。
二、論文發表要求
研究生在學期間,要求在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接受即可),方可申請進行論文答辯。
三、學位論文開題
研究生在入學後第3或第4學期進行論文開題。開題報告按專業方向組織,由至少三位教師組成審核小組審查通過(如第一次未通過,可在第四學期末之前再進行一次),填寫選題報表審核表(研究生院下載區),方可進入論文研究階段,並報系教務辦公室備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