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時代的核心產業是製造業,其標誌性媒體包括電報、電話和報紙等。
後工業化時代的領軍產業是包括文化產業在內的服務業,其標誌性媒體是廣播電視。
全球化時代所展示出的嶄新支柱產業是創意產業,它在新媒體傳播中誕生和發展,標誌性媒體是網際網路和手機或二者的結合。
機構主頁
北京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網站 於2009年建立並運營,定位為搭建新媒體研究者、網際網路使用者的互動、分享平台。除首頁門戶外,下設網站論壇BBS、網路社交平台、資料分享平台等版塊,並積極促進與其他網站的交流合作,主、協辦有關新媒體和創意產業相關的線上、線下交流與分享活動。
宗旨
研究室目前正在進行著網際網路和手機傳播的多個研究項目。包括BBS、SNS、部落格和手機。
研究室自成立以來一直重視與國內外的新媒體研究者們分享和互動。已有若干研究成果與學界、業界分享,並組織多次與國內外的學界、業界的交流活動。
研究室秉信網際網路精神,號召全世界新媒體的使用者和研究者,聯合起來!
網際網路精神指向自由和平等,倡導融入、參與、互動、協商、開源與分享!
網際網路精神拷問人性和社會,鼓勵求索、孕育自強!激揚創意、馳騁萬邦!
網際網路精神喚醒真我和愛欲,消解任何個人或階層壟斷高貴與偉大的妄想!
新媒體的力量在於它們的“低準入、參與、互動、互動、自由、平等和分享”等特徵。新媒體的主體使用者們具有良知和反思能力。任何人或階層都沒有壟斷高貴和偉大的權力。以電視為代表、以單向傳播為基本特徵的傳統大眾媒體被整合或邊緣化只是個時間問題。
北大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室研究新媒體的基本預設就在與此。
新媒體的經濟意義在於它為資本構築各種互動的盈利平台的能力。平台的構造者或提供者收穫的是利潤,而平台的使用者得到的是互動的滿足和社會資本的增強。價值在新媒體使用者彰顯個性的社交結網過程中產生。在這個金融資本與社會關係的空前整合中,社會資本與商品行銷能夠互相促進嗎?網上的虛擬關係網是如何成為有機的或者說植入(嵌入)式商品增值鏈條的?在網上的經濟生活中,平台的構建者、提供者和使用者們的身份內涵是什麼?何種創意,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會成為創意產業?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意產業能夠極大的促進現實中的中小企業的商務活動,從而實質性的挑戰壟斷企業,並進而成為新經濟的主導產業嗎?
北大創意產業研究中心關注創意產業的出發點正在與此。
關注領域
新媒體提供的平台是公共空間,但它首先是個政治空間。BBS使用者們發帖、跟帖、討論、攻擊、經歷著史無前例的參與喜悅和沮喪。BBS最大的作用是什麼?是形成輿論以改變某項政策或法規?還是使千千萬萬的使用者們感受到反思和思索的力量,提升及認識作為公民的品質?它能讓使用者們逐步地擺脫現實生活中的階級偏見、歷史包袱、主奴意識等,展開理性的討論,成為構建公共領域的先驅者嗎?
新媒體提供的公共空間是當然的社會空間。從過去到現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強調基於零和博弈的關係,卻逐步地失去了與生人交往的能力。但是網路社會空間的平台使用者們正在嘗試著打破這種社會結構。無論是在以熟人交往為基調的社交類網路平台,還是在以生人為結識重點的社交類網站,成千上萬的平台使用者們都在嘗試著和不太熟的人或生人甚至外國人交流。他們都在分享些什麼?信任是如何構建的?誰是首先伸出手的先行者?他們是如何延伸和維護他們的社交關係網的?在交友的過程中,現代人的文明和認同是如何體現的?所有的這些,對我們傳統的社會結構和家庭制度都意味著什麼?
新媒體提供的公共空間內自然會有關於文化的探索。只有制度的改革,沒有相應的文化建設,往往會形成“解放了,但沒有自由”的尷尬局面。當我們要解釋為什麼一個民族會沉浸於模仿的喜悅,處處展示出對創新的麻木及對想像力扼殺的時候,就會凸顯出相關文化因素的解釋力。在現實空間內,我們一直在全球化/本土化或西化/本土化或傳統/現代之間糾纏。也許更關鍵問題是,誰在定義“全球”或“西方”或“現代”,誰又在定義“本土”和“傳統”?定義的標準又是什麼?當網際網路的使用者們在虛擬空間內討論文化的時候,是不是意味著定義這些概念的主體和標準發生了變化?如果是,他們所關注、認同和構建的文化又是哪些文化?還會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嗎?
活動概況
承辦活動
1.“兩岸三地五院‘一網’” 研究生研討會。研究室邀請到凱迪社區、天涯社區、強國論壇的等網友來到研討會與學界互動、參與。
2.建築學家趙翔講座,創意時代·產業:傳達和空間(建築),北京大學,2009年10月14日。
3.COST 298 Workshops ,“Participation in the Broadband Society” Short Term Scientific Mission to China,Peking University. Oct.27-31,2009.
4.開心網執行長程炳皓講座,“開心與社交類網路(SNS)傳播的發展”,北京大學,2009年12月30日。
參加活動
5.COST298 Conference, “The Bad, the Good and the Challenging”, Copenhagen, May 13-15, 2009.
6.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 (CIRC) hosted in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ay 27-29, 2009.
7.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Policy: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USA, Oct.9-11, 2009.
8. “‘可持續發展時代’國際研討會”。本中心楊伯漵教授於受邀參會,並發表了題為“公共空間的私人化和個人化:以當代中國的公路公交為例”的講演。福岡大學,日本,2010年3月19日。
9.“兩岸三地五院‘一網’” 研究生研討會,北京大學,2009年6月26至27日。
10.“East Meets West: Dialogue Between Broadband Societies” Workshops for COST 298 “Participation in the Broadband Society” Short Term Scientific Mission to China,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d Peking University,Oct.27-31,2009.
11. 第二屆新媒體傳播學年會,“媒介演變與社會發展”,清華大學主辦,北京,2009年11月22日-23日。
12. 中國哈佛—燕京學者第四屆北京年會,“多元視角下的公民身份與共同體”,北京大學,2009年10月31日。
13. 第五屆社會網及關係管理研討會暨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網暨社會資本研究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大會,“社會資本與社會建設”,由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網暨社會資本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承辦,上海,2009年10月23-25日。
14. "加拿大-中國:危機與挑戰”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南開大學舉辦,此次會議由加拿大政府資助,加駐華使館協辦。北京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楊伯漵教授應邀參加了會議,並作了題為“80後關於國籍的取向:基於 ‘貓撲大雜燴’BBS使用者自己的調查”的演講。2010年1月8日-1月10日。
15. “天津日報與搜狐網戰略合作”會議。北京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楊伯漵教授應邀參加並發表主題為“何為網際網路精神、何為新經濟”的演講。2010年3月13日。
學術成果
會議論文
1. 樂媛 “網路BBS論壇政治討論中的左右意識形態與派別劃分——基於“強國論壇”和“貓眼看人”的對比分析, 宣讀於首屆“新媒體傳播學年會”,2008年11月15日。該文被收錄於南京大學《中國網路傳播研究》2009年5月。
2. Boxu Yang, Yuan Le, Shanshan An, “The Less Expected: An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on the Internet in China”, presented in COST298 Conference, “The Bad, the Good and the Challenging”, Copenhagen, May 13-15, 2009
3. Yuan Le, Boxu Yang “Online Political Discussion and Left-Right Ideological Debate”, presented in 7th 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 (CIRC) hosted in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phia, May 27-29, 2009
4. 安珊珊 “多樣性議題偏好與有限議題影響——網際網路BBS論壇意見領袖輿論參與特徵研究”,該論文在2009年6月27日召開的“兩岸三地五院‘一網’研究生論壇”中宣讀,並獲得本論壇的優秀論文獎。
5. Boxu Yang, Yuan Le, Shanshan An, “Democracy and the Established Arrangements: Political Engagements on the Chinese Qiangguo and Maoyan BBS Forums”, present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Policy: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USA, Oct.9-11,2009.
6. 安珊珊、楊伯漵“無規律擴散與有限參與——中文 BBS 論壇長貼擴散規律研究”,該論文在2009年11月22日-23日的第二屆新媒體傳播學年會宣讀,並獲得本次年會的優秀論文獎。
7. Boxu Yang and Shanshan An, "Going Abroad and Being a Citizen of the Country Desired: The Ultimate Demonstration of Intercultural Attitudes on A Chinese BBS", presented in The 16th IAICS Conference, Guangzhou, June18-21, 2010.
8. 樂媛、楊伯漵 “激進主義的未來?網路極化現象初探”,該論文宣讀於北京大學主辦的第8屆中國網際網路研究年會,2010年6月29-30日。
期刊論文
1.楊伯漵:“社會空間與新媒體”,載《人類文明中的秩序、公平公正與社會發展》,關世傑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
2.滕曉彥、楊伯漵:“網際網路是否消除了公民參與的性別影響?”,《中國網路傳播研究》第三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3.樂媛 、楊伯漵,“中國網民的意識形態與政治派別”,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9年4月號,總第112期。同文收錄於《中國網路傳播研究》第三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4.趙春梅、楊伯漵:“父母教養方式對國中生電子遊戲成癮的影響”,少年兒童研究,2009年8月。
5.楊伯漵,“新媒體的力量”(導語) ,中國傳媒報告,2009年第3期。
6.陳紅,“北京市居民手機報使用情況的定性考察——通過新媒體看‘議題融合’理論之初探”,中國傳媒報告,2009年第3期。
7.安珊珊,“多樣性議題偏好與有限議題影響——網際網路BBS論壇意見領袖輿論參與特徵研究”,中國傳媒報告,2009年第3期。
8.唐芳,“政治網民的社會經濟地位與政治傾向——基於強國和貓眼的探索分析”,中國傳媒報告,2009年第3期。
9.王蓓,“簡訊在社會關係網路中的擴散研究”,中國傳媒報告,2009年第3期。
10. 樂媛、楊伯漵,“網路極化現象研究——基於四個中文BBS論壇的內容分析”,青年研究,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