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
人文交流是我國對外戰略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多次強調的“三輪驅動”的核心(即政治互信、經貿往來與人文交流)。人文交流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內涵,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是踐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發展整體外交的內在動力,是引領和指導我國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抓手,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依託北京大學深厚的人文底蘊、國際關係學院頂尖的學科優勢、北京大學的綜合學科科研與人才培養優勢,致力於引領人文交流學術新潮流、推動中外人文交流事業蓬勃發展、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宗旨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溝通人文,理解世界”(Connecting People,Understanding the World)為理念,整合和發揮北京大學學科優勢、平台優勢、智力優勢,不斷提升北京大學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和對外戰略的水平和能力,打造我國對外人文交流的國際知名品牌,促進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
發展歷史
原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由教育部批准設立並由北京大學承辦的集教學科研、政策諮詢與人才培訓為一體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目前,基地是北大唯一一家教育部設立的人文交流綜合智庫,服務於人文交流“十大機制”,引領國內人文交流研究的高地,統籌、協調和推進我國中外人文交流事業的建設。
自2011年10月成立以來,在教育部、北京大學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領導下,基地依託北京大學深厚的人文底蘊,在學術研究、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積極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做出了卓越貢獻。實際研究與交流區域逐漸超越中美,拓展到中國與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呈現出服務我國十大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發展趨勢。
基於此,2019年12月,根據“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機構章程,經北京大學研究決定:將“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更名為“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2020年1月,教育部批覆同意更名。
三大目標
1. 助推北京大學 “雙一流”建設、服務首都“四個中心” 戰略定位,打造人文交流學術高地。
2. 推動中外人文交流與中外關係發展,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使命。
3.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定位
建設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一流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科研機構、高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養中心
工作方向
面向學術
加強在全球治理、人文交流、科技發展等多領域學術研究,建立新型特色大國智庫研究體系,產出學術專著、政策諮詢、社會評論等多樣化的研究成果。
面向社會
開展中外學界、政界、商界等友好人士往來,組織代表團互訪,舉辦學術研討會、系列講座、高端論壇、深度訪談等活動,增進各國友好人士間的交流。
面向國家
推動多邊國際合作,建立互訪、互聯交流機制,打造中外合作平台,促進各國教育、科技、人才、經濟等多領域的切實合作,為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面向未來
構築跨學科、全方位、多層次的新型交叉學科布局,打造一流智庫青年科研隊伍,夯實理論基礎,站穩學術高地。
榮譽
公共外交特色案例
2021年9月2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
中國智庫建設與評價高峰論壇”在京舉行。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案例
“大國博弈背景下的公共外交與人文交流:高校智庫的責任、角色與創新
”參選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主辦的2021中國智庫綜合評價,榮獲【公共外交】特色案例稱號。
2020年6月評價院全面啟動了第二輪“中國智庫綜合評價研究項目”,面向全國開展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專家研討等多角度、多層次、多樣化的相關調查,以“中國智庫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2021年版)”和《人文社會科學智庫評價指標體系(GB/T 40106-2021)》為標準,聚焦“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和“內部治理創新”六項特色指標,進行智庫綜合評價和特色案例遴選,最終全國評選出特色案例56個。特色案例指“智庫聚焦自身優勢與特色,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和發揮智庫功能等方面進行了突破性探索並取得重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