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英語學院於2001年北京外國語大學60年校慶之際成立,其前身為歷史悠久的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是國務院指定的國家級重點語言學院之一,現包括英語系、翻譯系和若干研究中心。 英語學院師資力量全國領先,擁有一批在英語文學、外國語言學、翻譯研究和國別研究方面的教研專家,英語學院是我國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國家重點學科點所在地,本院鐘美蓀教授為教育部外指委主任委員,孫有中教授為秘書長,其教學層次齊全,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同時擁有博士後流動站。英語學院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國內第一、國際知名的英語語言文學、英語國家研究和國際新聞傳播學科,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培養國際型、通識型精英人才,為中國對外傳播做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BFSU 
  • 建立時間:1944年 
  • 院長:張劍 
  • 院訓:知周中外,道濟天下
  • 學院性質:二級學院
  • 知名校友:傅瑩、金立群、楊瀾、孫寧等
學院簡介,辦學特色,專業簡介,英語語言文學,翻譯專業,研究中心,學院名流,

學院簡介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前身為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的英語系(成立於1944年)。英語學院擁有全國最早的兩個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點之一和英語語言文學國家重點學科,是北京市特色學科建設點,並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學院下設英語系和翻譯系,有一支傑出的師資隊伍,現有博導12人,教授26人,副教授35人;現有在校本科生800人,碩士生350人,博士生約50人。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史上,英語學院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駐外大使和高級外交官,為國內兄弟院校輸送了一大批教學與學術領軍人物,為中國改革開放與對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英語學院院訓英語學院院訓
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發布,北京外國語大學三門學科進入全球前400,其中,英國語言&文化全球排名151-200,語言學全球排名51-100,現代語言全球排名101-150,以上三學科均為本院教研學科。

辦學特色

英語學院以全人教育、跨文化取向、創造性學習和跨學科課程設定為特色。本科教育致力於培養具有深厚的英語語言文學和翻譯學功底、寬廣的人文社科知識和出色的學習、思維、創造、合作與領導能力的國際型、通識型優秀人才。畢業生在外交、外事、國際經貿、對外文化交流、國際傳播、英語教育等領域具有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研究生教育包括英語文學、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翻譯學、美國研究、英國研究、澳大利亞研究、加拿大研究和愛爾蘭研究等方向,重視系統的專業知識傳授和嚴格的研究方法訓練。課程設定旨在夯實英語功底,拓展學術視野,培養具有人文素養、獨立研究能力和開拓精神的高級外語專門人才。畢業生在外交、對外傳播、國際文化交流、國際經貿和英語教育具有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英語學院重視對外合作和交流,與英、美、澳、加、新等國的10多所重點大學和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交流關係;建立了本科生、研究生短期留學和國外夏令營學習機制,並推出了本、碩、博三層次的對外合作辦學;吸納外國留學生攻讀學位,與中國學生同堂學習,實現教育的國際化。
英語學院以“知周中外,道濟天下”為院訓,以“人文教育、跨學科課程設定、融合式英語習得、跨文化能力培養和創造性學習”為辦學理念,致力於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英語語言文學和翻譯專業,為國家培養國際型、通識型精英人才。

專業簡介

英語語言文學

英語語言文學學科是原國家教委於1988年批准的全國第一批高校重點學科點之一(同一學科點全國僅批准了北外和北大2個)。2001年再次被評為重點學科。本學科點是“九五”期間教育部批覆預審的“211工程”學校中的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教育部2000年批准在北外建立的全國唯一的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英語語言文學是北外實力最雄厚的學科,曾擁有王佐良許國璋周珏良等一大批著名學者,他們不僅在英語系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英語教學與科研隊伍,而且組建了外國文學研究所和外國語言研究所,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文學》等權威學術期刊,奠定了本學科享譽國內外的學術地位。80年代初國家教委批准建立的英語語言文學第一批八個博士點中就有北外一個;80年代末國家教委批准建立的第一批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兩個博士後流動站,其中一個就設在北外。
繼老一輩學者之後,北外又湧現了一大批優秀學者,包括胡文仲錢青張中載吳冰何其莘梅仁毅劉潤清吳一安文秋芳莊繹傳等,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幹。這批優秀學者的崛起,使本學科的學術研究在國內始終保持一流水平並得到長足發展。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與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 秀教學科研人員,其中許多人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學者和全國各外語院系的學術帶頭人,此外還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外交官、媒體精英和翻譯人才。
本學科一直是國務院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全國高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外語教材編審委員會、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英語專業委員會、全國英國文學學會、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全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和澳大利亞研究會等重要學術機構主要負責人所在單位。200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在北外新增外國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博士點。可以說,北外在英語語言文學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翻譯專業

翻譯系成立於2007年,但其翻譯教學回溯至1950年代的英語系,老一輩教授周珏良、莊繹傳等曾翻譯了《毛澤東選集》和《鄧小平文選》等國家級重要文獻。王佐良教授有英國詩歌翻譯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丁往道教授的《搜神記》是中國文化經典翻譯的爐火純青的力作。張載良、王若瑾等教授則是享譽全國的老一輩口譯專家,前者曾任聯合國駐日內瓦中國首席翻譯,後者是聯合國口譯處中文組前組長。
翻譯系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既有獲得聯合國會議口譯一級譯員認證的實戰型人才,又有獲得翻譯研究博士學位的理論與實踐並重的人才。2001年,翻譯系曾承擔北京申辦2008奧運會所有重要檔案的翻譯工作,為成功申奧立下汗馬功勞。
翻譯系本科教育為四年,在一、二年級,學生必須修讀英語系的核心技能課程,繼續雕琢英語的聽說讀寫基本功;同時修讀基礎國情課程,增進對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的了解。此外,還必須通過獨立中文讀寫,提高母語修養。從二年級開始,學生接受口筆譯的基礎訓練;在三四年級,除了每周4小時的專題筆譯和各種形式的口譯高強度訓練,還需要修讀以英文講授的英語文學、英語語言學、英美社會和文化、國際政治與經濟等領域的選修課程,以及各種翻譯專業課程,以拓寬知識面、提升學科意識和從業潛力。
翻譯系的本科生在完成本專業學習的情況下,還可以輔修國際關係、國際經貿和法律等專業的輔修課程或雙學位。
翻譯系碩士教育包括型學術碩士學位(翻譯學)和套用型職業翻譯碩士學位(MTI),以及翻譯學博士學位。
翻譯系在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和中國外文局建立實習基地,組織學生直接參與或觀摩各種口筆譯實踐活動,學生畢業之前將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一定數量的翻譯作品。
翻譯系聘請了知名的翻譯家、成功的口譯譯員和高校翻譯研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定期舉行“翻譯論壇”,為學生提供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對話精英的平台與機會。

研究中心

我院現有11個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研究生教學、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等工作,並有相當數量的國內外訪問學者和博士後在各中心從事研究工作。
英美文學研究中心
語言學研究中心
翻譯研究中心
MTI中心(筆譯方向)
美國研究中心
加拿大研究中心(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
英國研究中心(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培育基地)
愛爾蘭研究中心
澳大利亞研究中心
華裔美國文學研究中心
跨文化研究中心

學院名流

我院自建系伊始,就有一批學貫中西、德高望重的大學者和老專家,他們潛心教研,躬身垂範在我國英語學界產生過重要影響,為我國外語教育和外交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現將其中一些作簡要介紹,以示尊敬或紀念。
許國璋(1915-1995), 男, 漢族,浙江海寧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許老於上世紀40年代相繼畢業於清華大學、牛津大學
許國璋教授許國璋教授
許國璋教授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和語言哲學家。他在近半個世紀的教育生涯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 將畢生心血傾注在英語教育和語言研究事業上,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積極倡導外語教學的改革,對我國外語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珍惜人才,教書育人,嚴謹治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為我國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許國璋先生先後擔任過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主任,外國語言研究所所長,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英語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外語教學與研究》雜誌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副主編等職,曾獲國家教委和北京市高教哲學社會科學優 秀成果獎。教材和論文多次獲國家級、省部級獎。於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王佐良(1916-1995),男,漢族,浙江上虞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佐良教授於上世紀40年代先後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牛津大學,他是我國著名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作家,翻譯家,散文家。
王佐良教授王佐良教授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與許國璋吳景榮曾被譽為新中國的“三大英語權威”,為新中國英語教育和英語翻譯所做出巨大的貢獻。王佐良教授曾歷任英語系主任、副院長、顧問、文研所所長、院學位委員會主席、《外國文學》主編,兼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莎士比亞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翻譯協會理事等多種職務。著有大量學術論著、散文、遊記、序跋、書評、劇評和讀書隨感。在中英和英中翻譯兩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參加了《毛澤東選集》(1-4卷)英譯工作。此外還主編了多種學術書刊,如《英美文學活頁文選》、《美國短篇小說選》、《文苑》等。多部著作獲獎。於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周珏良 (1916.3-1992.10),男,漢族,安徽東至人,出生於天津,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東至人。194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1948年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英語系研究院。
周珏良教授周珏良教授

歷任清華大學外文系講師,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北京外語學院英語系教授。英譯作品《毛澤東選集》(合譯)、《周恩來選集》(合譯)、《毛澤東詩詞》(合譯)等。周珏良先生是我國英語界著名教授、學者,在英美文學、中西比較文學、翻譯和中國文化方面深有研究,尤其在中西文論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樹。曾擔任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他學識淵博,語言功底深 厚,曾參加過《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周恩來選集》上卷和《毛澤東詩詞》等英譯本的定稿工作。曾給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翻 譯,多次在重大的國際、國內會議上擔任同聲傳譯工作。於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伊莎白·柯魯克(1915--)加拿大人,著名國際友人,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教授、教育家、新中國英語教學園地的拓荒人,
溫總理接見伊莎白教授溫總理接見伊莎白教授

我校著名外國老專家,多次獲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伊莎白教授1915年出生於中國成都一個加拿大傳教士家庭,伊莎白的童年和少女時代,有一半光陰在中國度過。成年後,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專攻心理學,1938年獲碩士學位;隨後,她回成都探望雙親,並且深入中國西部農村開展調查。20個世紀30年代伊莎白教授從加拿大返回中國,開始在中國進行社會調查,親歷了中國農村的生活,見證了在中國革命時期,中國農村的歷史變革,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革命和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時期,最後留在中國,任教於北京外國語學院,為中國培養外語人才,將畢生獻給了中國的革命和教育事業。
薄冰(1921.12—2013.8),山西應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語教育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1947年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外國語文系,長期從事英語語法的教學與研究,鮮有學英語而不知薄冰先生者。
薄冰教授薄冰教授

《英語語法手冊》、《薄冰英語語法》、《英語時態》……半個世紀以來,他的英語語法專著成為暢銷書,累計銷量均達數百萬冊,影響了幾代人的英語學習,“他寫了我們人生第一本語法書”,這是很多學子的共同記憶。一家台灣出版機構讚譽薄冰為“5億人口的英文老師,60 年來影響中國語言學習的十大人物之一”。厚往而薄來,只留一片冰心。作別懷念他的親人、朋友、學子,薄公還是走了。著名語言學家、英語語法學家、英語教育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薄冰於2013 年8月17日辭世,留下了他的57 部著作,曾經也將繼惠及莘莘學子。經常譯介國外傳媒動態的北外教授展江說,自己最初的英文底子,就是靠手抄1975年版的《英語語法手冊》打下的。一位與薄冰做過多年同事的老教授說,薄冰做學問非常認真,他作為英語語法界的泰斗,還是把精力主要放在對語法教學的研究上,這點堪為楷模。
胡文仲(1935--), 天津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51年初入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習。
胡文仲教授胡文仲教授

1954年本科畢業。畢業後留校在翻譯班及師資班進修。自1957年起在英語系任教。1979─81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進修,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在英語系繼續任教,並任副系主任。1982年被評為副教授。1984年任教授,同年被任命為北京外國語學院副院長。1987年任博士生導師。《外國文學》主編及《中國英語教學》雙主編之一。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 會長;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會長;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會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等職。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和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和澳大利亞文學研究。

學院地址
地址:西三環北路2號北京外國語大學東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