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最老的斜街

在地安門以北,鼓樓前臉兒,有一條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菸袋斜街。這條街東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長。在明朝初年,這條街叫"打魚廳斜街",清朝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聞考》一書稱之為"鼓樓斜街"。

那後來為什麼叫菸袋斜街了呢?這裡頭有個緣由。
當年,住在北城一帶的旗人大都有抽旱菸或水煙的嗜好,於是城裡的菸葉行業就發展起來了。那時候還不時興抽菸捲兒,抽菸講究用菸袋。
住在斜街上的人家挺有經濟頭腦,看準了行情,一戶挨一戶地開起了菸袋鋪。打那兒以後,甭管是"打魚廳斜街",還是"鼓樓斜街",漸漸地都聽不到了,"菸袋斜街"可是越叫越響。
不過,還有個事兒很值得注意,就是菸袋斜街本身特像一隻菸袋,三百米長的街道像煙桿,東口像菸袋嘴兒,西口到頭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像菸袋鍋兒,您說,這種巧合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菸袋斜街上的菸袋鋪,大都是高台階兒,門前豎一個一米多高的木製大菸袋當幌子,黑色菸袋桿兒,金色菸袋鍋兒,鍋兒下綴著紅布條兒,一看就知道是賣菸袋的。
那時候,這裡的菸袋鋪兒生意都不錯,據說,有的鋪子還給慈禧太后通洗過水菸袋,這事兒使菸袋斜街的知名度大為提高。
清政府倒台後,王公貴族沒了依靠,紛紛破產,靠變賣家藏古董來維持生活。而那些新權貴和富商大賈們又好玩這些東西,所以菸袋斜街又變成了一些古玩商的根據地,先後出現了一些古玩玉器後,除此以外,街上還陸續開了一些酒館、飯鋪、服裝店、澡堂子、理髮館,短短的一條街,生意還挺興旺,再加上建築風格樸素典雅,街頭景觀有濃郁的老北京特色,難怪老北京人對它的印象這么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