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中心區服務功能疏解與新區協調發展研究

《北京城市中心區服務功能疏解與新區協調發展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宋金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城市中心區服務功能疏解與新區協調發展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宋金平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年來,北京城市規模增長速度加快,亦莊、通州、順義等新城快速發展,也出現瞭望京、回龍觀、天通苑等大型邊緣居住集團,但是這些新城與居住集團功能不健全,服務、就業設施依然集中於中心城區,形成了居住與就業的空間錯位,導致交通擁堵、空間隔離等城市問題,亟待展開城市功能疏解的研究。本項目採用混合方法(mixed methods)系統梳理北京市人口空間分布變化與就業空間格局的演變,剖析居住-就業的空間錯位現象;集成GIS技術、整數規劃方法和格瑞-勞瑞模型進行服務就業分布的模擬與最佳化,明確服務功能疏解的內容與方向;基於田野調查和問卷調查探索功能混合、居住-就業平衡的新區發展模式,研究不同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實踐上,有助於緩解居住-就業的空間錯位,減少浪費性通勤,提升城市運行效率。理論上,有益於推進我國城市化和城市空間結構的研究,完善和發展轉型期中國城市快速發展進程進程中關於城市可持續性增長的理論。

結題摘要

中心城區城市功能的高度集中與新城服務功能的不健全加劇了北京交通擁堵、環境質量惡化及居住-就業空間隔離等問題。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北京也積極探索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實施路徑。根據既定的研究目標與主要任務,通過構建多源資料庫並集成GIS空間分析技術,採用問卷調查和數理統計分析相結合的混合方法,對北京人口-就業空間格局演變、居住-就業空間錯位、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及其影響以及新城發展的空間效應與發展路徑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發現:北京居住和就業均呈現多中心發展的趨勢,但居住與就業的集聚區仍存在一定空間錯位,遠郊區職住分離現象較為突出;居民的通勤時間和通勤距離仍在增加,北京過剩通勤較為嚴重,土地的混合利用密度提高可以有效提高通勤效率;產業升級與產業部門的空間轉移不斷進行,但進程緩慢,通過功能疏解並健全新城新區的服務功能,實現中心區與新城協調發展勢在必行。我們識別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選擇服裝批發業作為案例對商戶、企業、居民、政府等多元主體實地調研和訪談,發現功能疏解對疏解地及承接地企業、相關從業人員及周邊居民既帶來正面影響,但也引發許多負面效應,政府需要發揮引導與管理的作用,有側重、分階段地落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任務和目標。從人口、產業和空間形態等視角剖析了北京新城發展的空間效應,發現新城發展對外來人口的截留效果顯著,但對北京戶籍人口的疏解作用有限;對第二產業疏解作用明顯,但對第三產業空間分布的影響較小;新城發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心城區空間擴展的壓力,中心區的擴展方式由外延轉為填充。此外,我們還對通州副中心建設、職住空間平衡與最佳化、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中心城區與新城協調發展等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研究成果不僅對北京城市空間結構最佳化及國內其他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具有實踐指導意義,也發展和完善了職住空間關係、城市功能疏解以及新城發展領域的研究,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