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17年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1920年建立了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是我國最早開設護理本科教育的學校。
1942年,北京協和醫學院被日軍占領而停辦,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聶毓禪校長克服種種困難,將護校遷到四川成都,借華西聯合大學的校舍和醫院繼續招生。
1952年停辦,1950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決定停辦高等護理教育,重點發展中等護理教育,在此情況下,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護士學校於1954年成立。
1985年恢復高等護理教育後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系。
1985年恢復招收護理本科生。
1996年與原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校合併成立了我國第一所護理學院,開始招收護理專科生和碩士生。
2004年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護理學院聯合啟動了我國第一個護理學博士項目。
2007年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
2010年開始自主招收博士研究生,在全國率先形成了護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多層次教育格局。
2014年成為國家衛計委婦幼司首批開展護理專業助產方向本科招生的試點單位之一。
2015年開始招收30名助產方向培養的護理本科生。為適應社會及用人單位的需求。
2017年停止招收專科生,同時擴大護理本科生招生數量。
建設成果 北京協和醫學院在我國現代醫學和護理學發展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培養了許多高質量的醫學和護理人才,對我國醫學和護理教育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協和的歷史同時也反映了過去幾十年歐美醫學對我國醫學的重大影響。它在教育方針、指導思想、教學計畫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長期實踐經驗,對我國當前醫學教育、護理教育和衛生事業的發展,仍有不少可借鑑之處。
協和護理教育自開辦以來,一直為全國各地培養輸送護理人才。建校以來護理專業共畢業學生數千名,連年就業率達到100%。自1983年我院1931屆畢業生王琇瑛先生成為我國第一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起,至今已有7名畢業生獲此殊榮,為我國護理院校之首冠。大多數畢業生成為護理行業的領導及骨幹,協和護理教育為推動中國護理事業的建設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6年我院率先在全國進行高等護理教育改革以來,先後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北京護理學會護理成果”二等獎等榮譽並榮獲“國家教育部套用型護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市重點學科”等稱號。
2002年學院開始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護士會(ICN)等國際組織合作,並於2010年12月被WHO正式任命為“護理政策制定與質量管理合作中心”,2016年更名為“護理政策制定與領導力合作中心”。
2016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護理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心”由學院聯合醫科院系統六家醫院共同組建,未來將圍繞臨床護理和護理教育等工作開展系列研究,為今後協和護理乃至全國護理工作的進一步創新與發展提供持續有力的支撐。
學科建設 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自1996年,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護理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先後完成了“護理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護理專業課教學安排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建立了一套與國際接軌、符合我國對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促進護理專業自身發展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突出了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整體護理的思想,淡化了學科界限,形成了以綜合性課程為主的護理專業課程,其基本構成是“公共基礎和人文素養課程群”、“專業基礎課程群”和“專業課程群”三大部分。
目前協和的護理教育已經形成博士、碩士、本科高層次的辦學格局。
師資力量 護理學院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優良的教學環境。全院44名教職工中專職教師25人,其中博士及以上學歷15人占比60%、高級職稱18人占比72%;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1人,同時擁有境內外的客座教授及兼職教師。有85%的專業教師在中華護理學會、北京護理學會等行業組織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中華護理教育》等各類專業期刊雜誌擔任委員、主編、編委等職務,此外,學院院長李崢教授擔任了中華護理學會副理事長,劉華平教授擔任了北京市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委員和北京市政協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
教學資源 實驗中心 護理實驗教學是護理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深學生對護理知識、護理技能理解的必要教育過程,是研習護理技能、培養規範職業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關鍵環節。
2008年,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4年,由護理學院和臨床醫學院共同組建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獲評為“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中心建立實驗開放管理系統,使中心具備網上教學、網上預約練習等功能,豐富網路教學資源,支撐自主式、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突出護理實驗教學特色,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實驗教學資源共享的安排上,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搭建多層次、廣覆蓋的實驗教學平台,構建“立體多維”的實驗實訓教學體系,推動套用型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
教學醫院 學院現有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和北京安定醫院等4家臨床實習基地,以診治疑難重症為特徵的北京協和醫院是我院學生的主要實踐教學基地,它所擁有的病案室與名教授和圖書館一起被譽為“協和三寶”。除原有的北京和平里醫院和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2018年新增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高碑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3家教學實踐基地,為護理專業教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好條件。
圖書館 北京協和醫學院圖書館 [17]是歷史悠久,藏書豐富(>86萬冊)的醫學專業圖書館;協和自建校以來就非常重視圖書館建設,該院校圖書館歷史悠久、藏書豐富,2000年被指定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醫學分中心,也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衛生與生物
醫學信息 合作中心, 藏書以生物醫學書刊為主,藏書51.2萬冊,電子圖書1.5萬冊,外文醫學期刊5000餘種。此外,還藏有千餘部中醫古籍。其擁有的中國醫學文獻分析和檢索系統向全國提供醫學信息,並在全國建立起醫學信息網,為教學、科研和醫療工作提供了珍貴的信息資源。
病案室 協和注重對
病案 的系統管理和醫學生採集病史,寫好病案的培養。保存的近220萬冊病案,對疾病治療和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際交流 學院與國際知名大學及其教學醫院有著廣泛的聯繫和深入地交流,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北卡羅萊納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都有著緊密合作。每年學院均會組織優秀學生出境交流學習學,每年接受20-30名國外護理專家來訪講學。
學校標識 校徽
院校徽章為璧形,寓意為中西合璧,其綠色和白色象徵生命的常新與永恆。徽章的內容包括盾牌、殿堂、桂冠、玉蘭、綬帶及院校中英文名稱。
校訓“勤、慎、警、護“ 知名校友 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 榮獲第29屆
南丁格爾獎章 ,是中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護理工作者。
榮獲第31屆南丁格爾獎章。
榮獲第32屆南丁格爾獎章。
黎秀芳
榮獲第36屆南丁格爾獎章。
劉淑媛
榮獲第42屆南丁格爾獎章。
榮獲第43屆南丁格爾獎章。
李紅
榮獲第47屆南丁格爾獎章。
校園環境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校本部坐落在北京
王府井 地區。清朝時為豫王府,後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買下,於1921年建成了這所宮殿式外形的校園和醫院建築。優雅的環境和古典風格的建築顯露出濃厚的歷史底蘊。
學院設有東西兩校區,分別地處東單和八大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