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仿生界面科學未來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9年12月31日,是位於海淀區永豐基地豐德中路13號貝倫產業園5號樓的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仿生界面科學未來技術研究院
- 登記管理機關:北京市民政局
- 社會組織類型:民辦非企業單位
- 法定代表人:江雷
北京仿生界面科學未來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9年12月31日,是位於海淀區永豐基地豐德中路13號貝倫產業園5號樓的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
北京仿生界面科學未來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9年12月31日,是位於海淀區永豐基地豐德中路13號貝倫產業園5號樓的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基本信息登記證號: 016635X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52110000MJ...
江雷長期在交叉科學領域從事仿生界面材料的合成與製備方面的研究,在功能界面材料、有機/無機納米雜化材料、光電轉換材料、SPM技術等方面都取得過重要成就,在仿生特殊浸潤性界面材料方面取得了系統的原創性成果。人物經歷 1965年3月,江雷出生在吉林長春,祖籍江蘇鎮江,在家排行老二,父親是吉林大學化學系的教授,母親是...
202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王樹濤設計構築了多尺度結構匹配細胞識別的仿生智慧型界面與器件,實現了血液中痕量癌細胞的高效高特異液體活檢。1)提出了“結構匹配和分子識別協同”的界面設計理念,突破了傳統上僅靠分子識別的局限,構築了系列多尺度細胞特異識別粘附...
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山東省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 所屬科研系統:生物能源研究室、特種功能材料研究室、化石能源研究室、氫能與燃料電池研究室、先進儲能技術研究室、太陽能研究室、泛能源大數據與戰略研究中心、仿生能源界面技術研究中心 設施資源 儀器設備 館藏資源 據2024年2月圖書館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
提出了多種界面摩擦調控的原理方法;提出利用超分子組裝發展新型自約束液體潤滑材料的新理念;在材料表面結構和化學改性方面開展了創新性系統研究,截至2020年2月,利用表面化學結構和組分的協同作用,研製發展了10多種具有防腐減阻、減阻防污功能的仿生塗層材料,研製了系列潤滑添加劑和生物潤滑材料;相關技術服務於多家...
中國科學院膠體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下屬工作部門。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膠體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膠體與界面科學實驗室成立於1998年, 1999年進入化學所分子科學中心,2002年晉升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 2003年膠體與界面科學實驗室與化學熱力學室合併,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膠體與界面科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以基礎研究為主,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術創新研究,並與高新技術套用和轉化工作相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高水平的化學研究機構。 1953年,中國科學院決定在北京籌建綜合性的化學研究...
Sho Tsuji(東京大學):Tsuji研究了解嬰兒所處的社會環境如何影響其語言習得(這是未來讀寫能力的一項關鍵指標),從而提供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基於科學的社會幹預措施 吳丹(浙江大學):吳丹正在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技術,以提高其檢測腫瘤和中風、監測胎兒大腦發育的能力 易莉(北京大學):易莉對中國自閉症兒童的...
《界面科學與技術》可以作為機械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從事表面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參考。作者簡介 溫詩鑄,清華大學教授。1932年生於江西省豐城市。1955年於清華大學機械製造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機械設計教研室主任、摩擦學研究室主任、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機械設計與理論...
根據2019年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共有研究單位18個,其中包含2箇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8個下屬研究部門及7個支撐平台。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納米器件與套用重點實驗室、納米-生物界面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1個):納米器件重點實驗室(與科技部...
( 4 ) 納米尺度功能系統的可控集成方法研究, 參與, 國家任務, 2013-01--2017-08 ( 5 ) 基於上海光源的X射線遺傳標記探針研製及納米分辨細胞顯微成像研, 負責人, 中國科學院計畫, 2017-01--2021-12 所獲榮譽 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省部級一等獎二項。獲1990年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994年中科院自然...
《筆式用戶界面》是200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筆式用戶界面》可作為信息科學技術領域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供從事人機互動方向的科研和技術開發人員參考。內容簡介 《筆式用戶界面》從理論、方法、技術和實現等方面系統地闡述了筆式用戶界面的概念、模型、數字筆跡計算、開發方法和開發環境...
江蘇大學表界面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是江蘇大學下屬研究機構。簡介 江蘇大學表界面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緊密圍繞表界面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高性能、自動化、綠色化和節能降耗發展主題,在摩擦副表面形貌最佳化設計、工藝及裝備、性能檢測與表征、以及減摩抗磨技術等方面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通過“內求精幹,外聯合作,服務社會,” ,...
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地-氣界面科學中心研究表層地球系統中的海洋-陸地-大氣界面上控制痕量氣體傳輸和轉換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及其大氣環境和氣候效應,揭示自然和人類活動共同作用下的大氣環境和全球氣候變化規律以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對大氣物質輸入的回響,為人類認識大氣環境和氣候變化規律、實施環境治理和...
(3)複雜結構光子晶體(組成和結構兩個方面)的化學方法製備及性質研究;光子晶體化學方法製備新技術及其形成機理研究。(4)仿生材料(結構)的構建及其在服裝紡織材料方面的套用研究,具體包括生態結構的模擬以及纖維和織物內部或表面修飾。曾主持或參與的研究項目 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期間,參與導師桂琳琳教授為首席科學家...
在物理化學領域,陳立桅長期從事能源電化學器件的材料、界面、原位表征及其性能研究。人物經歷 1973年10月,陳立桅出生於浙江寧波。1988年9月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93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1996年獲北京大學碩士學位;2001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001至200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和IBMT.J.Waston做聯合博士後...
《青年拔尖人才說材料化學(第一輯)》是2023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組織的“零壹科學沙龍”先進材料專題研討活動,在12篇由青年拔尖人才基於各自取得的階段性科研成果所做的科普報告的基礎上整理、集結而成。全書主要涵蓋了仿生材料、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多相複合...
研究人員表示,當前這項研究揭示了一種整器官生物工程學方法,結果可能會證明,這項技術不僅對治療肝病至關重要,而且對腎臟和胰腺等器官的生長也很關鍵。威克弗里斯特大學浸信醫學中心再生醫學研究所研的科學家都參與了這個項目和其他很多組織及器官研究項目,而且還在研發用來恢復器官功能的細胞療法。生物工程肝臟還能用來...
這種Repliee系列的互動式仿生人具有識別和處理語言並且作出回應的能力。Cyborg與Bioroid 賽博格(Cyborg,即Cybernetic Organism的略稱),是把控制技術融入生物體(不一定是人類)而製造的科學幻想生物,即生物思考、機器身體的科學生命體。現在主要指代用人工無機結構對人類或者動物的身體進行強化而成的科幻生命體。生物機器...
製造以及系統套用等方面的基礎科學和關鍵技術研究,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凝鍊形成了微納結構與器件、微納加工技術、電子線路設計及套用和光電子器件與儀器等四個穩定的特色學科研究方向,為我國載人航天(神州系列)、深空探測(嫦娥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了關鍵器件及核心支撐技術,成為我國動態測試和微納感測器件...
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生物晶片市場盈利能力依然處在較高水平。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和企業投入到生物晶片這一領域,雖然還有很多相關技術仍然制約著生物晶片技術的快速發展。2011年6月24日,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煙臺分中心在毓璜頂醫院落成。這是既2007年在新疆建起第一家分中心,包括山西、寧夏、山東煙臺,...
人機接口技術是研究如何使人方便自然地與計算機交流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除了最基本的要求機器人控制器有 1 個友好的、靈活方便的人機界面之外, 還要求計算機能夠看懂文字、聽懂語言、說話表達, 甚至能夠進行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 而這些功能的實現又依賴於知識表示方法的研究 。因此, 研究人機接口技術既有巨大的套用...
研究人員套用納米技術,利用延展性較好的貴金屬金為原材料,以硅藻外殼為模具,用生物模板法複製了具有優質光學性質的硅藻外殼結構。接著測試了該黃金仿生結構複製品的各個結構和光學性質,並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而後通過計算機模擬獲得不同外殼各層組件的結構(如不同孔徑、形狀等)的光學測試闡釋了硅藻外殼捕獲太陽光、...
新型號的先進飛機價格不斷攀升,航空技術領先的國家和地區都先後對航空產品提出了“買得起”的要求。而材料在航空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構成中占有相當份額,所以科學地選材和努力發展低成本材料技術是航空材料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發展方向 1. 高性能 高性能是指輕質、高強度、高模量、高韌性、耐高溫、耐低溫,抗氧化、耐...
根據2023年9月中國化學會網站數據,麥立強先後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24年10月,據武漢理工大學訊息,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麥立強教授團隊在水系鋅離子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開發了一類初層溶劑化殼層不含有機溶劑分子的複合水系電解液,克服了傳統複合水系電解液...
科研所專家教授擔任評審,一批電子信息、軟體、製造業、自動控制、感測和無線通訊、精密機械以及仿生材料等領域的院士專家擔任顧問,結合中國中山電展會、中國中山動漫遊戲展近100所軟體學院的教授、專家的參加;將是國內科研技術與企業項目、創意設計與時尚體驗、科普與教育的一場巨大盛會,推動地方的科技進步和國民科學...
2001年1月—2003年5月,在德國馬爾堡大學高分子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3年6月—2004年5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工系做訪問學者。2004年—2018年,任江西省新能源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南昌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昌大學高分子研究所主任。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 才計畫工程。2009年,入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該項研究攻克了在下一代超高速、低功耗的相干光傳輸系統不可或缺的電光轉換器件。鈮酸鋰薄膜材料及其光子集成技術研究為實現我國光通信產業鏈自主可控提供了有力保障。9.首次發現光學微腔中的界面回音壁模式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肖雲峰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陳幼玲副研究員合作,首次發現了光學微腔中的界面回音壁...
“電子眼”又稱“電子警察”,是“智慧型交通違章監攝管理系統”的俗稱,1997年在深圳研製成功後開始逐步推廣使用,電子眼是通過對車輛檢測、光電成像、自動控制、網路通信、計算機等多種技術,對機動車闖紅燈、逆行、超速、越線行駛、違例停靠等違章行為,實現全天候監視,捕捉車輛違章圖文信息,並根據違章信息進行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