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

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第一家戲劇博物館。位於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2號首都劇場內。2007年6月12日對外開放。

建築面積1360平方米。展陳由序廳、建院創始人紀念館、劇目廳、學術廳、交流廳、劇院與觀眾廳及演員藝術形象畫廊等部分構成。

博物館有藏品近15萬件,其中包括一批重要的文稿,如郭沫若老舍曹禺沈從文等人的珍貴手跡和墨寶,葉子、朱琳、鄭榕英若誠等留下的珍貴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
  • 地理位置:王府井大街22號
  • 類別:藝術類
  • 投用時間:2007年6月12日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30-19:30
  • 館藏精品:郭沫若、老舍、曹禺、沈從文等人的珍貴手跡和墨寶
  • 開館時間:2004年
  • 藏品總數:76000件(套) 
博物館簡介,主要展廳,序廳,人物廳,劇目廳,舞美廳,特別文物,參觀信息,

博物館簡介

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22號首都劇場四層,是中國第一家戲劇博物館。戲劇博物館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該館集館藏、研究、展陳功能於一 體,包含序廳、歷史廳、人物廳、劇目廳、交流廳、學術廳、觀眾廳、舞美廳、多功能廳。豐富的圖片、文稿以及舞台美術模型、服裝、道具構成展陳主體,集中展示了北京人藝半個多世紀的建院歷史,以及曹禺焦菊隱等劇院奠基人的生平和藝術成就,重點介紹了人藝所排演的近300部作品中的經典劇目、舞台美術、劇院與觀眾、理論建設等內容。
博物館並辟有藝術家走廊、演員牆、作家牆等,展示出創造人藝歷史的幾代藝術家的形象。博物館有藏品近15萬件,其中曹禺、焦菊隱先生的創作手稿,郭沫若老舍沈從文先生參與劇目創作過程的往來信函,表演藝術家朱琳、于是之等人撰寫的創作日記等均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還通過舉辦各類戲劇專題展、學術研討會、藝術研究書籍出版等活動,增進與社會各界的互動和交流,為話劇觀眾和專業人士提供一個更為開放的研究空間

主要展廳

序廳

來到這裡,歐陽山尊先生題寫的館名在進門處抬頭可見。走進這道門,便走進了北京人藝55年厚重的歷史之中。
在序廳里,話劇《茶館》的大幅劇照十分搶眼。許多老北京長時間駐足在劇照前,細細回味這齣話劇的味道。劇照旁邊有個小玻璃盒子,裡面放著的是焦菊隱先生當年導演話劇時用的鈴。這個鈴其實和西餐廳或者大酒店前台叫服務員用的手鈴一樣,“啪”
地按下去就會有一聲清脆的響聲。戲劇博物館館長陳秋淮介紹說,排練的時候,焦導就通過這個鈴聲來告訴演員的開始和暫停。在序廳右側的牆上,按年代排列著人藝55年來排的300多台戲。陳館長介紹說,展廳正中央有一塊木地板,1984年到2004年間首都劇場的話劇演出都是在這個舞台上進行的。英若誠、于是之、朱琳這一代人藝老藝術家,在這個舞台上走過了他們的黃金時代。而濮存昕宋丹丹徐帆這一批當紅的人藝明星,都是在這塊地板上成長起來的。當然,這塊地板還遠遠代表不了人藝55年走過的歷程。在這個面積1600平方米的博物館,無法一一展示這些戲劇文物,陳館長和老人藝工作者們通過投票從中精選了43台劇目和2000多件藏品。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

人物廳

人物廳里展示著的人藝話劇大師們的許多珍貴文物和書稿。除了曹禺先生,還有焦菊隱、歐陽山尊等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介紹。《日出》是歐陽山尊在北京人藝建院後排演的第二個重要劇目。他作的《〈日出〉導演計畫》被收藏在展廳中。“喜聞樂見不等於迎合,要考慮劇場效果,使觀眾於美的享受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這是焦菊隱先生1963年年初為一篇論文所寫的提綱中的一句話。提綱名字就叫《論民族化》,戲劇本是舶來品,儘管進入中國已百年,但是戲劇民族化仍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焦菊隱先生從一開始,就在思索著這樣的問題。正是這些藝術家們一起為北京人藝奠定了厚實的藝術文化基礎,指明了人藝的發展方向。他們實在太重要了,以至於陳秋淮館長實在說不出到底誰的文物算是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定要說,“應該是人藝的這些戲劇大師們。”她說道。

劇目廳

劇目廳展示的是人藝55年最經典最有代表性的劇目的照片、道具、服裝等。精選出來的如《日出》、《駱駝祥子》、《蔡文姬》……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戲劇幾乎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註解。在櫥窗中可以看到老一輩人藝工作者
排戲時的導演手記、演員日記,那個時候演員每天都要寫下自己對角色的體驗心得,導演也要認真記下排練時的情況和想到的問題。于是之扮演的程瘋子、葉子扮演的丁四嫂、羅世剛扮演的馮狗子、李曉藍扮演的王二春……這些膾炙人口的舞台形象都有他們的扮演者在台下一本本厚厚的日記做思想的支撐。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
收藏

舞美廳

展廳中《帶槍的人》演出服裝是早期人藝戲劇工作者聰明才智的一個表現。陳館長介紹說,在早期的艱苦條件下,工作者製作服裝道具都要煞費苦心。北京人藝1957年首演的前蘇聯戲劇《帶槍的人》是一部帶有著鮮明時代烙印的主流戲劇。出於特定年代的舞台表現需要,當時秉承嚴格的現實主義演劇風格的北京人藝,必須要在舞台上搬演出蘇維埃革命期間的全套場景,以便令當時對蘇聯影片無比熟悉的觀眾們完全信服。根據當時的情況,全劇僅民眾演員的幾十身呢子大衣就是個問題,這些大衣製作起來耗時費錢,而且倉促間去哪兒能買到那么多呢子布料呢?服裝製作組的師傅們開動腦筋,反覆商量,終於發現了一種成本低廉、簡單易用的“呢子”布料,他們選用麻袋布、棉綢等便宜的面料,染色後加襯裡製成軍裝,上台在燈光的作用下,效果非常好,甚至顯得比真正的呢子毛料製成的服裝效果還要好,因為麻袋布紋路粗糙,加上襯裡後挺闊板實,比紋路細緻、相對柔軟的呢子要更適合製作舞台服裝。

特別文物

周總理批示
周恩來總理關於首都劇場的批示檔案被放在歷史廳醒目的位置。這是一封歐陽山尊先生寫給韋明的信,信頭有周恩來總理的批示“交齊商辦”。這封信背後是周總理關心北京人藝劇場建設的一段故事。陳秋淮館長介紹說,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剛剛成立時,沒有自己的劇場。北京人藝開張的四個小戲(《喜事》、《夫妻之間》、《麥收之前》、《趙小蘭》)是在今天的大華電影院(1945年以前叫“光陸電影院”)首演的。當年大華電影院的照片在旁邊的展板上還能看到。1953年,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周揚,北京市副市長張友漁吳晗聯名打報告給周恩來總理,申請建造話劇專用劇場。當時初步構想打造一個可容納900位觀眾的小劇場。地址就選在了王府井大街22號。後來,總理特地請來曹禺、焦菊隱和歐陽山尊三位人藝負責人詳談劇場建設的問題。總理認為應該建一個可容納1200人的大劇場。於是幾位先生回去找來設計師,預算成本做成報告。最後委託周總理的秘書韋明轉呈報告的同時,附上了歐陽山尊給韋明同志的信。“交齊商辦”,這裡的“齊”指的是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
曹禺書房挪進博物館
在人物廳里,最重要的就是曹禺先生的書房了。在這個小房間裡,曹禺先生當年書房裡的所有擺設都原封不動地挪到了這裡,包括木製的地板和書櫃裡的書,這些書多得壘到了書架的頂部。書桌上的檯燈是老式的普通檯燈,曹禺先生的眼鏡還擺在文案上,椅子上還厚厚地墊著鬆軟舒適的坐墊,一切顯得祥和安寧,好像先生只是出門遛彎兒了,隨時都可能回來坐下繼續創作……先生的成名作都寫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後來他寫了很多戲的開頭,但是也總停在了開頭。看了這幾行話,仿佛明白曹禺先生一生對於人性的執著探索和追求。這位以寫悲劇著稱的劇作家自身的悲劇也許比他筆下的悲劇更令人惋惜。書架左側的一個展示櫃裡有一張紙,上面是曹禺先生1990年為《曹禺戲劇活動65年展覽》寫的說明書:“我喜歡寫人。我愛人,我寫出我認為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寫過卑微、瑣碎的小人。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多么難以理解。沒有一個文學家敢說‘我把人說清楚了’。”似乎這不僅是為一次展覽而做的說明書,也是先生創作話劇的心得和解釋。

參觀信息

地 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2號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
交通路線:乘103、104、803、420路燈市西口站下或112、111、109、846、812、855、810路美術館站下。
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10:30-19:30(周一閉館,19:00停止入場)票價:成人 5元 學生 2元(持本人學生證購票參觀)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地圖
2022年10月30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正式恢復對外開放。
2022年11月22日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暫時閉館。
2023年1月12日,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發布公告,宣布自2023年1月17日起恢復開館,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10:30~19:00,18:30停止入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