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49年2月北平解放後,學校決定開設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最早開設的政治理論課程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社會發展史》《新民主主義政治》《政治經濟學》等;1949年11月學校正式成立政治課教學委員會。
1952年學校成立馬列主義教研室,分設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濟學兩個教研組。1964年,馬列主義教研室同學校其他七個系並列直屬學校領導。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得到更快發展。1979年1月,學校決定北方交通大學政治理論課教研室(馬列主義教研室)直屬學校黨委領導。
1984年,馬列主義教研室同其他十二個系所一樣成為學校直屬管理機構。
1985年7月學校成立人文社會科學部,部內分設政治理論課教研室、德育教研室、基礎部漢語教研室等三個教研室。
1986年9月,人文社科部開始舉辦學制三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在職研究生班。
1987年8月,人文社會科學部正式改名為人文社會科學系,並設立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自然辯證法、人文學科等五個教研室。1987年開始連續招收三屆政教專業師資班。
1996年7月,學校成立文理學院,並在院內單設社會科學部和思想教育研究室。
1997年6月,人文社會科學系改為社會科學部,主要承擔全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任務。
1998年學校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學院內單設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
2009年,語言與傳播學科從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分出,單獨成立語言與傳播學院。
2011年4月,學校正式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並明確馬克思主義學院為學校直屬領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二級機構,是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的依託單位。
辦學條件
學科建設
馬克思主義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流動站;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等四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哲學、科技哲學等六個二級學科碩士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已成為全國理工科院校中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的少數重點高校之一。
師資隊伍
馬克思主義學院擁有教職工 55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共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講師 16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27人。學院有國家“
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名,全國宣傳文化系統“
四個一批”人才1名,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1名,教育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名,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1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專家1名,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3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力人物1名,北京市特聘教授2名、特聘教師1名,北京市“四個一批人才”1名,北京市德育先進個人1名。
思政建設
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著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任務;承擔著面向全校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公共課教學任務;承擔著面向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學科碩士生和博士生專業課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承擔著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數十門文史哲幾大類文化素質課的教學任務。學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面實施了“三輪驅動”(學科帶動、科研拉動、教學推動)綜合改革措施,其做法和經驗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團隊擇優支持計畫,入選首批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示範點。
馬克思主義學院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學院教師先後主持或參與近百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出版專著和教材40餘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50多篇。學院在高度重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還高度重視套用研究和智庫建設,學院調研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應當接地氣》《新時代基層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等諮詢報告先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批示。
學術研究
馬克思主義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中國近現代史教研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教研部、研究生公共課教研部、文化素質教育中心等7個教研部、中心。設有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北交大研究基地、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發展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院等十餘個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