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7月5日,中共中央為推動抗日救國民族運動,減輕國民黨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壓力,決定以紅軍第七軍團(軍團長尋淮州、政委樂少華)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7月7日,抗日先遣隊6000餘人由江西瑞金出發,經福建...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舊址庭美堂,位於尤溪縣坂面鎮坂面村,1934年遺蹟,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西向東,占地面積3425平方米,建築面積2517平方米。遺蹟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舊址庭美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20世紀30年代重建,坐西向東,占地面積3425平方米,建築面積2517平方...
1934年7月6日,中共中央令紅七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以尋淮洲任軍團長,樂少華任政治委員,紅七軍團奉命從福建連城地區調回瑞金。 7月6日,紅七軍團從瑞金出發,經長廷清流、永安,攻占大田。7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宣...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廟首宿營地舊址位於廟首鎮廟首村老街33號右前方10米處。歷史沿革 1934年12月8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撤離旌德縣城,經蔡家橋向廟首方向前進。當夜宿營廟首村,宣傳抗日救國,戰士們在牆壁寫標語,如“白軍兄弟們起來暴動,跟我們北上抗日去!”等等。12月9日,紅軍在廟首召開大會,向民眾宣傳...
建築面積3221平方米。遺蹟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舊址雙興堂,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坐北向南,平面呈橫向長方形,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21平方米。1934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尤溪軍事行動期間曾居住在雙興堂。堂內留存紅軍標語11幅。保護範圍 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黃山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這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2006年開始運作,引進外來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紅色收藏家羅文田投資創建紅軍北上抗日紀念館。到2009年底,一期工程順利結束,2010年“七一”前夕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歷史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是1934年7月初,由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從中央蘇區派出掩護紅軍主力部隊進行...
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結束了史無前例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一結束,黨和紅軍轉移到了抗日的前進陣地,樹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抗日運動的中心,推動了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新階段的到來,促進了抗日戰爭的實現。這是中國共產黨北上抗日的正確方針的偉大勝利。檔案資料 中 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出發宣言(1934年...
1934年《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是1934年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書報紙,黑色,鉛印。縱列43行,只一張。該文是:“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1934年7月15日”發表的。內容為決心排除一切困難北上抗日,同全中國武裝隊伍聯合起來共同抗日,提出了堅決反對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政策、...
1934年10月,由於“左”傾冒險路線的錯誤領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第一方面軍連同後方機關人員8.6萬餘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分別從江西的瑞金、雩都(今於都)和福建的長汀、寧化出發,開始戰略轉移。留下的紅二十四師和十多個獨立團等共1.6萬餘人及部分黨政工作人員,在項英、陳毅等...
北上抗日先遣隊 《北上抗日先遣隊》是201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洪川宿營地舊址位於白地鎮洪川村晨光組西200米處。1934年12月10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湯口會師後,沿公路向北轉移進入譚家橋。14日上午9時許,與國民黨軍隊發生激戰,紅軍失利,部隊傷亡很大。為了保存實力,先遣隊從譚家橋向旌德孫村轉移。紅軍路過洪川,為了不驚動洪川老百姓,他們露宿在洪川的...
1934年7月,紅軍態勢日趨惡劣,紅七軍團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約6000餘人)被遣向閩浙皖贛諸省發展游擊戰,而當時實際的戰略意圖,是以聲東擊西方式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蘇區向西南部退卻。這場戰鬥的意圖是積極的,但由於戰略指揮上的失誤,使這場伏擊戰變成了遭遇戰,致使紅七軍團損兵折將。1934年7...
1934年7月,粟裕率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赴閩浙贛根據地,成立紅十軍團,任參謀長。後又赴皖浙贛邊區創建革命根據地。由於敵人重兵圍攻、堵截,紅十軍團損失慘重。1935年1月,組建紅軍挺進師,他任師長。同年10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臨時省軍區相繼成立,粟裕任省委組織部長兼軍區司令員,開創了浙南革命根據地...
1934年7月隨由紅七軍團改稱的北上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瑞金出發,轉戰閩、浙、皖、贛四省。1935年2月,隨粟裕、劉英率領的紅軍挺進師從閩浙贛蘇區出發,3月23日進入浙江。先後任師部政治保衛組組長、政治工作連政委、代理師特派員、特務隊政委,參加浙江三年游擊戰爭,參與創建浙西南和浙南遊擊根據地。1935年11月,...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降虎)紀念館:1934年7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自紅都瑞金出發,向閩浙皖贛邊挺進。8月10日,因攻占福州受挫,轉戰宦溪鎮降虎村梧桐山一帶,與國民黨軍第87師261旅522團遭遇並發生激戰。由於國民黨援軍大量趕至,並有飛機輪番轟炸,紅軍戰士犧牲600餘人、負傷800多人,被迫轉...
1934年7月,閩浙贛紅軍主力組成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後,蘇區遭到敵人的殘酷“清剿”。汪林興奉命留在蘇區任閩贛省閩北分區委書記兼崇安縣委書記,閩北特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堅持了三年艱苦的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以閩北分區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同國民黨地方當局談判合作抗日。1938年1月,閩贛區游擊隊改編為...
1934年7月初(民國23年),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帶領七千餘人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瑞金出發,經過福建、浙江到達皖贛交界地區,計畫利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輻射影響,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吸引南京國民政府武裝力量,掩護中央紅軍的戰略西征。在中央紅軍即將出發的前夕,尋淮洲率部經休寧縣流口於10月3日進入祁門...
重溪會師是指1934年方誌敏率領紅十軍團與紅七軍團的在中共德興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駐地重溪會師。之後紅七軍團與閩浙贛蘇區的紅十軍及新升級的地方武裝合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對外仍稱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改編為十九師,紅十軍及新升級的地方武裝改編為二十師、二十一師。同時調整了閩浙贛省軍區領導。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
彭乾臣與許繼慎等人被安徽黨組織選派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參加方誌敏領導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於浙贛、皖贛邊,開展抗日民主運動,發展游擊戰爭,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減輕中央紅軍的壓力。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中旬,在上饒、德興間懷玉山地區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35歲。
1934年11月,方誌敏率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後,被留在蘇區主持省蘇維埃政府工作,率隊在閩浙皖贛邊境地區堅持游擊鬥爭。1935年7月,任中共贛東北特委書記、贛東北軍分區和紅軍游擊大隊-委員。1936年4月,任中共皖浙贛省委委員。5月,任中共贛東北分區區委書記、贛東北軍分區和紅軍獨立營-委員。 1937年5月初,游擊隊...
1934年任福建省保全六團機炮連連長,駐紮羅源縣城。1934年8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閩東,宣傳抗日。人物事跡 1918年,時值青春年華的吳德標,隻身來到福州,靠拉黃包車維持生計。開始,吳德標漫無目標,整天在街上轉,拉些零星顧客。後來一位僱主多次坐吳德標的黃包車,覺得他為人誠實可靠,便長期雇用。由於僱主...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2月25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到達許村,並在許村召開了皖南特委擴大會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許村東西二十門合族致祭許韻清於統宗祠。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左右,許長遠、許蔭亭修前溪、高陽護河壩。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許村鄉,駐地許村。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設許村區,轄...
1933年9月,楊梅生任紅一軍團第三師師長,同月改任該師第八團團長。10月,紅一軍團第三師轉隸紅九軍團。1934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將尋淮洲、樂少華領導的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為配合這次行動,紅九軍團受命專程護送。楊梅生率領的第八團參加了這次“東線行動”。8月11日,當抗日先遣隊由閩東北向贛東南挺進時...
1934年10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即紅7軍團)到達閩浙贛蘇區,11月與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方誌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劉疇西任軍團長,樂少華任政治委員,並轉入外線作戰。1935年1月,部隊返回贛東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軍襲擊,受到很大損失,方誌敏、劉疇西被俘後犧牲。此後,閩浙贛蘇區被國民黨軍占領,蘇區變為游擊...
1934年7月,粟裕等領導的紅七軍團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宗益壽調任軍的地方工作部部長。1935年2月,粟裕帶領突圍的500多名戰員組成了紅軍挺進師,師長粟裕、宗益壽任師的政治部部長兼地方工作科長。3月,師成立政治委員會,由劉瑛、粟裕、宗益壽等9人組成。5月初,政治委員會決定成立中共浙西南特委,任命宗益壽為...
隨著1932年2月,北伐軍由福建分二路入龍泉,其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在披雲山區民眾中播下了革命火種;1934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此播下入浙後第一批革命火種;而後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入浙第一站——高山村,中共浙西南特委(麗水地委的前身)也在此誕生;在溪頭村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入浙...
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在懷玉山受挫,方誌敏不幸被俘,贛東北蘇區轉入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時期。此時,國民黨軍隊到處建碉堡、設封鎖線,瘋狂地襲擊紅軍。張其德沒有被敵人的殘暴凶焰所嚇倒,而是帶領財政部的同志和部分蘇區民眾轉戰在橫峰磨盤山、德興橫港廣才山一帶,在崇山峻岭中與敵人周旋。1935年7...
紅八軍團由紅七軍團二十一師和中央紅軍直屬二十三師,在1934年9月合編而成,兵力最高達24個軍共7萬餘人。1933年編成為,一、三、五、六、七軍團,1934年7月紅七軍團北上,改名“抗日先遣隊”,10月與1933年初成立的新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後失敗;六軍團作為長征先遣隊先前進至湘西和二軍團會師。1934年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