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官村

三官疃建村於清朝初期,另一說為建村於明朝初期。因村西有三官廟,故名三官疃。1960年因建南台水庫,三官疃搬遷後分為三個村,本村居北,故稱北三官村。 北三官村位於小紀鎮東部。地處東經121°02′,北緯36°50′。北與西口村為鄰,東與大夫疃隔河相望,南臨南台水庫,西與西三官村相連,隸屬小紀鎮,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芋頭等。 2002年,全村80戶,226人,有董、孫、宋、曲4姓,均為漢族,其中董姓人口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三官村
  • 面積:約0.4平方公里
  • 人口:226人
  • 耕地面積:25.3公頃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61年,成立北三官完小。1969年,北三官完小改建為北三官聯辦中學,有教師15人,學生250餘人。1973年,由聯辦村共同籌資1.5萬餘元,修建校舍12間。1983年,又籌資2萬餘元,增建教室12間。有教師25人,中小學生400餘人。1986年,因教學改革需要,將北三官聯中遷建南台村。自建村至2002年,本村考取大中專院校者7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人。 人民生活1960年建村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61年,人均糧食僅有18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200餘公斤,全村總收入6.5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500元,有脫穀機2台,各種運輸車輛28輛,機車13輛,電話38部,彩電54台,冰櫃10台,洗衣機2台。 村莊建設1960年建村時,人均住房面積僅7平方米。2000年,整修美化中心大街一條。到2002年,新建住宅25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8平方米。 集體福利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3年投資5萬餘元,建起自來水工程,村民吃上自來水。1984年,投資3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同年,成立喪事委員會,對喪戶補助160元。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董士香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最早的黨員。1960年本村遷建時,有黨員6名,分為兩個黨小組。曾有董士香、董丕臣、宋振興、董世虎、董世福、董奎柱、董奎利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17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60年,成立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為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治安、民兵、婦女、民政等組織。先後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董丕臣、宋振花(女)、董世虎、孫世家、董士香、董世福、董奎柱、董奎賢、董奎利、董奎法。1999年,董奎利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4月,董奎法當選村委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