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龍宮

化龍宮

化龍宮,坐落於蓬萊鎮新林村壠內角落,內供奉保生大帝。始建於清,宮堂門庭開闊,諸崗朝拜。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10平方米,石木結構,二進上下落,屋頂翹脊,前有金亭。宮聯有:“化日光天昭千古;龍涎鳳髓濟萬民”,“化大為神威靈顯赫;龍鳳之資濟世萬民”。每年農曆三月十二日為神誕日。只因年久失修,面貌陳舊,建築老化,場地狹窄,不能滿足鄉人每年春節期間舉行迎春活動和農曆三月十二做“佛生日”隆重熱鬧慶壽儀式的需要。為此經眾弟子和管委會研究決定。將化龍宮在原址,按原方向以閩南古建築的風格重新修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龍宮
  • 占地面積:約 150 m
  • 建築面積:約 110 m
  • 坐落於蓬萊鎮新林村
  • 主要供奉:保生大帝
歷史沿革
據載設承嬸,神姓吳名夲(音tāo),宋代名醫。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云:“吳夲,生於福建泉州府同安明盛鄉積善裏白礁村(今屬福建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世所稱吳真君也。少超悟長得道術。不茹葷,不授(受)室。
另介紹,保生大帝姓吳名夲(tao),字化基(公元979—1036年),號雲沖,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生。相傳其祖先是戰國時的吳季禮,子孫向四處發展,傳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親吳通,母付蘭嚷霸親黃氏,避亂而南遷,到了福建同安的白礁村。業醫活人,按病與藥,如矢破的,或吸氣噓水以飲病者雖沉痼奇怪叵曉之狀,亦就幾汗拔痊癒。於是病人交午於門,無貴賤悉為視療。景祐六年(景祐無六年-引者注)蛻化於同安之白礁。鄉人肖像祀之。水旱疾疫,款謁如響。部使者以廟額請,賜名‘慈濟’。開禧三年,公元(1207),草寇騷擾境上,忽睹旗幟,懼不敢入。事聞,封英惠侯。後累封普佑真君。”撰《志》者按曰:“《同安志》云:吳真人名夲,由貢舉授御史。仁宗時,醫帝後愈,煉丹救世。景祐(1034~1037)間蛻化於漳州白礁龍池岩,乘鶴升天。此與《閩書》所載互異。《閩書》不言(吳)本官御史,亦無醫仁宗後事;惟記明永樂中,文皇后患乳,夢道人方牽紅絲纏乳上,炙之,後乳頓瘥。問其居,對在某所。明日,遣使訪之,云:有道人自言福建泉州白礁人姓吳名夲,昨出試藥,今未還也。既不得道人所在,遂入閩求而知之。皇后驚異,敕封吳天醫靈妙惠真君保生大帝,仍賜龍全喇項袍一襲。”由此可見傳說之分歧。《台南市宗教志》所記更多神異。曰:“(吳)夲泉州同安縣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三月十五日生。幼習醫術,曾遇異人,授與神方濟世,兼授驅魔逐邪等術,遂成記煮嚷神醫。曾中進士任御史,以治癒仁宗皇后痼疾,著稱於世。尋寒料譽擊退隱行醫,時有神異,為時人所欽服。後收祖匪同安令江官、主簿張聖者為左右侍從,借上帝公侍衛康、趙二將軍為左右護衛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等為門徒。四出行醫除妖,著醫書內外科十三冊。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與父母妹、妹夫、仙官、聖者、書僮等,一齊騎白鶴飛升。時年五十八。世人感其恩德,建龍湫廟祀之,敕封為慈濟宮。飛升後,神跡屢現,降魔解厄,逐寇安邦,醫疾療傷,受庇佑沐恩者難以計數。宋高宗時,封大道真人號,寧宗時封忠顯侯。明太祖時,敕封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舊時福建漳州,泉州多建廟奉祀。傳入台灣後,建廟亦多,為當地醫師及漳州,泉州籍民所信奉。廟宇中心在台北。《台南市宗志》云:“府城(今台北市)的居民,主要來自泉州,故祀大道公的廟宇很多,其中以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學甲慈濟宮最早。規模大者,除,學甲慈濟宮,開山宮外,尚有,台北保全宮,台中元保宮,興濟宮(頂大道)良皇宮(下道)水仔尾元和宮、市仔頭福隆宮、安平妙壽宮、廣濟宮,安南區海尾寮朝皇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