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資源約束與氣候變化》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建良、馮連勇。
基本介紹
- 書名:化石能源資源約束與氣候變化
- 作者:王建良、馮連勇
- 類別:經濟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03月
- ISBN:9787030519436
《化石能源資源約束與氣候變化》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建良、馮連勇。
《化石能源資源約束與氣候變化》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建良、馮連勇。內容簡介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化石能源消耗被認為是導致這一問題的主因。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特性決定了未來其可供消耗的能源...
化石燃料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這些埋藏在地下和海洋下的不能再生的燃料資源。化石燃料中按埋藏的能量的數量的順序分有煤炭類、石油、油頁岩、天然氣、油砂以及海下的可燃冰等。煤炭 煤炭是埋藏在地下的植物受地下和地熱的作用,經過幾千萬年乃至幾億年的炭化過程,釋放出水份、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後,含氧量減少...
化石燃料燃燒和毀林、土地利用變化等人類活動所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大幅增加,溫室效應增強,從而引起全球氣候變暖。據美國橡樹嶺實驗室研究報告,自1750年以來,全球累計排放了1萬多億噸二氧化碳,其中已開發國家排放約占80%。氣候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災害性氣候事件頻發,冰川和積雪融化加速,水資源...
人類活動極大地改變了土地利用形態,特別是工業革命後,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應不斷增加。從全球來看,從1975年到1995年,能源生產就增長了50%,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應有了巨大增長(見圖2-2)。迄今為止,已開發國家消 耗了全世界所生產的大部分化石燃料,...
《應對能源安全與全球變暖的挑戰》是2009年5月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周馮琦、理察·漢利編著。本書主要講述了許多國家在調整能源戰略和制定能源政策時,增加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內容,重點是限制化石能源消費,改變對石油的過度依賴,鼓勵能源節約和清潔能源使用。內容簡介 《應對能源安全與全球變暖的挑戰》對能源安全及...
由於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向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大氣中氣溶膠含量變化,城市化等等。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近50年的氣候變化很可能是由人類活動產生的。主要特徵 眾所周知,全球氣候正在經歷一場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氣候變化引起了很多環境問題,比如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退化、冰川退縮...
第五章化石能源清潔利用 一、變動中的化石燃料組合 (一)石油時代的結束 (二)過渡時期轉向以天然氣為主 (三)繼續以煤炭為主 二、調整化石能源結構組合的制度安排 (一)降低對國外能源的依賴可能增加煤炭生產消費 (二)環境立法鼓勵替代煤炭資源 三、化石能源結構變動附帶產生的新問題 (一)天然氣主導能源...
隨著疫情後生產生活逐步恢復,“十四五”前兩年全市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總量將較2020年低點出現恢復性反彈。因此,要實現能源和碳排放控制目標,需要克服新能源資源稟賦較差、技術成熟度不足、成本較高等諸多困難,持續最佳化電力結構、供暖模式、出行方式、車輛結構,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更大的...
當前,世界各國在發展新能源方面的政策措施各具特色,側重點不盡相同,但也有許多共同之處。一是注重能源安全,強調能源來源多元化。各國制訂新能源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通過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水電、生物能、核能、地熱能和海洋資源等新能源,逐步降低一次性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2011...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研究結果,1950年中國化石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為7900萬噸,僅占當時世界總排放量的1.31%;1950~2002年間中國化石燃料燃燒二氧化碳累計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人均累計二氧化碳排放量61.7噸,居世界第92位。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統計,2004年中國化石燃料燃燒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65噸,相當...
自2007年起,我國已稱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 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據預測,到2025年前後,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很可能居世界第一位。能源資源的匱乏和日益增長的消費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節能減排任務非常迫切。能源與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一方面,人類在獲得和利用能源...
本書緊跟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前沿,**廣大讀者一起探討當前全球面臨的能源與氣候變化問題,論述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在全面探討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的開發與使用對環境與氣候變化影響的基礎上,著重闡述未來多種低碳能源(核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地熱和生物能)的前景與面臨的挑戰。此外,還特別比較了中、...
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煤炭消費比重降低至51%。規劃新增煤電機組全部按照超低排放標準建設,加快落後煤電機組淘汰。加快現役煤電機組“三改”(節能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平均供電煤耗下降到297克。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對煤炭、煤共伴生資源、煤矸石、礦井水等實施協調開發和綜合...
近年來的事件加劇了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集中能源系統對全球經濟的成本。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飆升至新高,烏克蘭危機帶來了新的擔憂和不確定性。新冠疫情繼續阻礙復甦,而全世界的公民擔心他們的能源法案的可承受性。與此同時,人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明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警告說,已經有33億人...
推進能源資源向重大平台、重點行業和重點項目傾斜,優先支持產業鏈供應鏈補短的高質量重大項目,完善區域能評+產業能效技術標準機制,加強節能服務業培育力度,開展能源資源計量服務,提高能源資源市場化配置和制度化建設水平。研究制定《浙江省產業能效領跑專項行動》。實施能效領跑者計畫,建立節能激勵導向機制,樹立行業標桿...
現階段,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長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也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重要機遇。中國政府將以全面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