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能源轉型展望

《2022世界能源轉型展望》,報告指出,在採取短期干預措施解決當前能源危機的同時,必須堅定不移地關注能源轉型的中期和長期目標。高昂的化石燃料價格、能源安全問題和氣候變化帶來的緊迫問題強調了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系統的迫切需要。在2021年版本基礎上,新版報告提出了世界能源轉型的優先領域,概述了到2030年保持升溫1.5℃所需的優先行動。報告呼籲各國政府加快推進能源轉型,為民眾提供更多、更安全、恢復力更強和可負擔的能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2世界能源轉型展望
  • 頒布時間:2022年8月
報告解讀,發展歷程,

報告解讀

一、2022 年以來對能源轉型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
不斷加劇的危機凸顯了加速全球能源轉型的迫切需要。近年來的事件加劇了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集中能源系統對全球經濟的成本。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飆升至新高,烏克蘭危機帶來了新的擔憂和不確定性。新冠疫情繼續阻礙復甦,而全世界的公民擔心他們的能源法案的可承受性。與此同時,人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明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警告說,已經有33億人生活處在極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環境中。
為改善當前的挑戰而採取的短期干預措施,必須伴隨著對中長期能源成功轉型的堅定關注。今天,各國政府肩負著艱巨的任務,要解決能源安全、恢復生產力和可負擔的能源等看似對立的議程。面對不確定性,決策者必須以遏制氣候變化和確保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為指導。任何其他方法,尤其是投資於新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只會使現有的風險永久化,並加劇長期存在的氣候變化威脅。
二、邁向2050年氣候目標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1.5℃路徑將電氣化和效率定位為能源轉型的關鍵驅動力,由可再生能源、氫能和可持續生物質實現。這一途徑要求社會生產和消費能源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到2050年將導致每年減少近37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這些減少可以通過(1)顯著增加發電量和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來實現;(2)大幅提高能源效率;3終端使用部門(如電動汽車和熱泵)的電氣化;(4)清潔氫及其衍生物;(5)生物能源與碳捕集和封存結合;(6)碳捕集與封存的最後一英里使用(見圖1)。
2022世界能源轉型展望
到2050年減少排放的六種技術途徑
▲來源:國際可再生能源署
要在2050年前達到上述減排水平,需要遠高於現有水平的大規模拓展。圖2顯示了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所需達到的關鍵績效指標和相應目標。為此,人們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為投資和部署建立適當的扶持框架。
2022世界能源轉型展望
到2050年實現1.5℃情景的關鍵績效指標
▲來源:國際可再生能源署
三、實現2030年1.5℃目標應優先採取的行動措施
2022年版的《世界能源轉型展望》提出了利用現有可大規模部署的解決方案實現2030年裡程碑的優先領域和行動。進展將取決於政治意願、目標明確的投資和技術組合,以及將這些技術落實到位並最佳化其經濟和社會影響的一攬子政策。以下將討論最優先的事項;他們必須同時實現,才能使能源轉型朝著1.5℃的目標邁進。
(一)用可再生能源電力取代煤電至關重要
清潔電力結氣化。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天然氣短缺和高價格導致全球煤炭淘汰速度放緩,這為更積極地部署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更有力的理由。顯然,對於嚴重依賴煤炭的國家來說,逐步淘汰煤炭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必須解決好工業中煤炭的替代問題,因為鋼鐵、水泥和其他行業使用了近30%的煤炭。未來幾年將對這些領域的創新、產業行動和國際合作起決定性作用。
(二)增加可再生能源供應和積極的能效戰略是到2030年將排放量減半的最現實路徑
在電力行業,可再生能源比其他替代性能源更具經濟性。但是,要實現政府間氣候專門委員會的目標,每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必須達到當前部署速度的3倍。只要創造適當的條件,完全可以達到這種增速。還需要針對具體技術制定專門的目標和政策,為海洋能源和聚光太陽能發電等不太成熟的技術提供支持。
(三)對基礎設施進行升級、現代化改造和擴建,打造能夠容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靈活能源系統
提高系統彈性,除了技術解決方案外,市場監管機制也需要調整。當前的結構是由化石燃料時代發展而來,其理念是通過不同燃料和機會成本來降低大型集中式電廠的經營成本。在可再生能源時代,採購電力時應當考慮分散式發電技術的特點,而無需考慮燃料或機會成本。
(四)淘汰化石燃料資產應與消除市場扭曲和激勵能源轉型解決方案的措施相結合
包括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並確保燃燒化石燃料的全部成本(環境、健康和社會)反應在其價格中,從而消除現有的市場扭曲。包括碳定價在內的財政政策應該得到實施和調整,以增強轉型相關解決方案的競爭力。在採取此類干預措施的同時,應仔細評估其社會和公平影響,尤其是對低收入人口的影響,以確保它們不會加劇能源貧困或產生其他社會倒退效應。
(五)所有新建建築都要節能,並大幅提高改造率
改善建築物的措施和法規可以在短期內產生巨大的影響。供暖和製冷脫碳需要改變建築規範、電器的能源性能標準,以及對機遇可再生能源的供暖和製冷技術的要求,包括太陽能熱水器、基於可再生能源的熱泵和地熱供暖。未來幾十年,供暖和製冷去碳化的努力必須持續下去,但剛才提到的措施應該毫不拖延地落實到位。
(六)需要一套涵蓋所有技術途徑的全面政策,以在2030年前實現必要的部署水平
部署政策應支持市場創造,從而促進技術成本的降低及其規模的擴大,並根據能源轉型需求提高投資水平。將需要強大的機構來協調結構性和公正的轉型政策,並管理潛在的偏差。只有全面的全球政策框架才能使各國團結起來,協調公正的轉型,不讓任何人掉隊,並加強資金、能力和技術的國際流動。
(七)需求側管理將有助於在短期內緩解多重挑戰,同時有助於能源和材料供應的長期安全
能源系統的轉型不僅僅是轉型能源;它還延伸到確保跨部門能源的有效利用。從中長期來看,創新、循環經濟將在追求效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應該會看到上述六種技術途徑的價值鏈上增加對研發(R&D)和試點項目的投資。與此同時,應努力削減不必要的消費,並擺脫以不斷增加消費為基礎的體系。
四、結論
到2030年,綠氫應該會從小眾市場進入主流。2021年,電解槽的裝機量僅為50萬千瓦;到2030年,累計裝機量需要增長到約3.5億千瓦。氫氣受到了政策的高度關注,因此未來幾年應該會採取具體行動,開發全球市場,降低成本。在這方面,制定原產地標準和保障,以及彌補綠色解決方案成本差距的資助計畫,將確保氫長期為氣候努力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到2030年,現代生物能源對滿足能源需求(包括對原料的需求)的貢獻將增加兩倍。傳統的生物質的使用(如木柴)需要被清潔的烹飪解決方案所取代。生物質供應有擴大的空間,但擴大需要謹慎管理,以確保可持續性,並將不利後果降至最低。
到2030年,汽車銷售的大部分應該是電動汽車。電動汽車是能源轉型進程的一盞明燈,到2021年,電動汽車已經占全球汽車銷量的8.3%。這一比例在未來幾年將迅速上升。2021年至2025年,電池年生產能力將翻兩番,達到約2500吉瓦時。然而,電動汽車的增長最終取決於未來十年充電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升級,以及促進電動汽車普及、充電器授權和內燃機車輛禁令的財政以及相關財政激勵措施。此外,應加大力度減少出行需求,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推動轉向公共運輸和腳踏車綠色出行。

發展歷程

2022年3月,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2022世界能源轉型展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