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息散是一種中藥方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息散
- 類型:中藥方劑
化息散是一種中藥方劑。
化息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洞天奧旨》卷十五。主治鼻息、鼻痔。組成雄黃五分(1.5g),枯礬五分(1.5g),苦丁香(鮮的取汁)三錢(9g)。(一方加輕粉、細辛,犬膽調)用法用量上為末。調稀,搽在患處。主治鼻息、鼻痔。方義...
化息散 化息散是一種中藥方劑。【藥物組成】雄黃5分,枯礬5分,苦丁香3錢(鮮的取汁)(一方加輕粉、細辛,犬膽調)。【處方來源】《洞天奧旨》卷十五。【方劑主治】鼻息、鼻痔。【用法用量】上為末。調稀,搽在患處。
息肉消化散是主要以狗頭骨灰、烏梅肉炭、人指甲炭等藥物組成的中藥方劑。方藥組成 狗頭骨灰50g,烏梅肉炭25g,人指甲炭9g,硼砂6g。功效主治 化息肉,消積毒。主治鼻息肉。用法用量 取兩塊新土瓦,將狗頭骨(去淨肉,不見生水)放在1塊瓦上,用另1塊瓦蓋上,置炭火中焙焦,待骨呈白色後,連瓦取出放地上去...
【名 稱】祛癜散 【組 成】牛黃、雄黃、密陀僧、補骨脂、白芷、白附子、蛇床子、輕粉。【性 狀】中藥散劑 【功能主治】白癜風 【用法用量】取黃瓜切片,醮藥粉反覆塗搽患部,後敷患處。每日兩次,一月為一療程。一般用藥一個療程後可見療效。【方 解】牛黃、雄黃清熱解毒、息風止痙,抑制真菌;密陀僧消腫...
穀神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健脾養胃,順氣止咳,降逆化痰,消積利濕之功效。主治中滿下虛,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不思飲食,或多痰逆,口苦吞酸,胸滿短氣,肢體息情,面色萎黃; 如中焦虛痞,不任攻擊,髒氣虛寒,不受峻補,或因病氣衰,食不復常...
功效:平肝息風,養血明目,行滯通絡。製備:上藥粗搗篩,每服取1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大半碗,去滓取汁。用法:臨睡前服,每日10克。說明:本方主治臟腑虧虛,風邪偏中,牽扯目睛所致目偏視症。方中羚羊角清肝明目,息風定痙,散風,牽目系;伍以防風,既散外風,又息內風,能增強祛風之力;伍以茺蔚子...
海帶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六。具有息風止痙,豁痰開竅之功效。主治風口噤,牙關不開。組成 海帶(炒)半兩(30g),烏梅肉一兩(30g),天南星(生)一兩(30g),麝香(別研,後入)二分(3g)。用法用量 如患急,以半錢匕,於腮里牙關上揩,便自開口。上為細末,入瓷盒內,勿令透氣。...
羚羊角散,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於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癲癇發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溫毒發斑,癰腫瘡毒。成份 羚羊角。性狀 本品為淡灰白色或淡黃白色的粉末;味淡,微腥。功能主治 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於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癲癇發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
故以小青龍湯解表化飲,止咳平喘。吐法 《傷寒論》171條“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本證雖與桂枝湯證類似,但頭不痛,項不強,則與桂枝湯證有別,而以胸中痞硬,氣上沖咽喉不得息為其主證,屬痰實阻於胸膈,氣機...
飲後水流在脅下,不上不下,懸結不散,欬唾引痛,即今之脅下有水氣,停飲脅痛病也。溢飲者 飲後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壅塞經表,身體疼重,即今之風水水腫病也。支飲者 飲後水停於胸,欬逆礙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水腫狀,即今之停飲喘滿,不得臥之病也。〔集注〕:趙良曰:水行走...
緩風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本事方》卷三七五引《全嬰方》。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活血之功效。主治小兒急慢驚風,正搐被人持捉,風涎流滯,氣血不通,遂成曲戾不隨。組成 自然銅、蜈蚣、全蠍、地龍、僵蠶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藥為末。竹管一個,上鑽孔四十九個,先入半自然銅在筒內,次入蜈蚣一層,全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