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粵劇俗稱“大戲”,為化州傳統的劇種,歷來城、鄉人民所喜愛。清代中葉開始傳入本市。清末和民國,市區及南安、楊梅、南盛等大圩鎮都組建有業餘或職業粵劇班,每於民間節日、慶典活動或農閒進演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州粵劇
- 俗稱:大戲
- 類別:化州傳統劇種
- 代表作品:《六月飛霜》、《白蛇傳》、《陳世美不認妻》
化州粵劇俗稱“大戲”,為化州傳統的劇種,歷來城、鄉人民所喜愛。清代中葉開始傳入本市。清末和民國,市區及南安、楊梅、南盛等大圩鎮都組建有業餘或職業粵劇班,每於民間節日、慶典活動或農閒進演出。
化州粵劇俗稱“大戲”,為化州傳統的劇種,歷來城、鄉人民所喜愛。清代中葉開始傳入本市。清末和民國,市區及南安、楊梅、南盛等大圩鎮都組建有業餘或職業粵劇班,每於民間節日、慶典活動或農閒進演出。發展歷史除本地粵劇班上演外,城、...
化州粵劇團原名“太平花粵劇團”,是粵西最活躍的文藝表演團體之一。背景介紹 化州粵劇團建團於1956年,原名“太平花粵劇團”,是粵西最活躍的文藝表演團體之一。該團以繁榮粵劇文化為己任,經常送戲下鄉,大大緩解了農村民眾看戲難的局面,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該團還多次到香港和廣州等地的文化廣場演出,受到外地觀眾...
擔任編劇的著名編劇家黃維若多次到廣東,參觀粵劇博物館,訪問了多位粵劇前輩,了解粵劇歷史,並隨廣東粵劇院演出團深入春班演出地吳川、化州及珠三角等地採風,為該劇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藝術特色 武打場面是劇中一大特色 由黃春強飾演的小武王“新華”是“八和會館”的創始人,也該劇的靈魂人物。黃春強以唱念做...
東埇村位於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良光鎮。簡介 東埇村——位於中國橘紅之鄉化州市的西南部良光鎮木塘公路側,地理條件優越,交通方便。距鎮中心5公里。距塘綴鎮6公里,距楊梅鎮7公里。距粵西國際機場僅4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3′北緯21°32′下轄6條自然村(坎頭村,大華堂村,白花根村,芒山村,禮車村,...
周燕超同志(黨組成員、副局長、工會主席)分管社會文化藝術股、政策法規股以及文化館、圖書館、粵劇團、工會等單位及股室工作;劉 一同志(黨組成員、副局長)分管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及化州孔廟工作;陳可天同志(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分管黨廉、紀檢監察、政務公開等工作;李虹衡同志(黨組成員、副主任科員)分管共青團...
梁漢威(1944年一2011年8月22日),中國香港粵劇演員、曲藝導師、曾任八和會館第一副主席、前市政局傳統戲曲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傳統演藝委員、漢風粵劇研究院院長、漢風粵劇團團長、粵曲導師。人物介紹 梁漢威(1944—2011)十五歲開始學藝,曾經先後與陳好逑、尹飛燕、吳美英等組班 演出。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經常...
年例訂戲的僱主多,價格炒的高,高大上的粵劇很多地方請不到,這是古劇得以殘存的原因,在粵劇化歷史大潮中顯得很難得。大概可以在下面劇種找到他們的魅影:話劇--“狗乸戲”、信宜話劇。滑稽劇--“狗乸戲”。舞劇--儺戲(化州儺舞“跳花棚”)。歌劇--採茶戲、高州山歌劇。年例期 年例期大全 年例期大全(無...
茂名市:茂南區、高州市、化州市、電白區、信宜市 陽江市:雲浮市:湛江市: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吳川市 廣西 南寧市 梧州市 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 玉林市 廣府文化 廣府文化區基本上屬粵語方言區範圍,本區曾是南越人主要居地,有著深厚的南越文化積澱層。明代以後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加上長期對外開放,...
“年例”期間,廣東、廣西有近百個粵劇團活躍於粵西地區各村莊演出。此外,當地獨特的文藝表演形式——化州的“跳花棚”,高州的木偶戲等都齊齊出動,輪流在各鎮表演。木偶戲 參見主詞條:木偶戲 木偶戲,俗稱“鬼仔戲”“鬼戲”“雞戲”,是粵西地區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最為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新編的《茂名...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茂名市由省直管,轄信宜、高州、電白、化州四縣,金塘人民公社改為金塘區,文林村屬茂名市金塘區;1985年茂名市茂南區成立,文林村屬茂名市茂南區金塘區。1987年金塘區改為金塘鎮,文林村屬茂名市茂南區金塘鎮。地理近鄰 文林村,經緯度位置:位於北緯N21°45′42.76″,東經E110°51′...
每到年例期,村鎮街道張燈結彩,舉行游神、游燈、點燈、打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活動,一直鬧至通宵達旦。不過各地各村“年例”又有自己的特色節目,如信宜的飄色、高州的木偶戲、電白的大戲、麒麟舞、化州的跳花棚、茂港的單人木偶戲等。根據南方日報報導,從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