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業的上呼吸道職業病是指以氣體、蒸氣、霧、煙等形式存在於空氣中的化學物質,主要經呼吸道侵入人體,而鼻、咽、喉是最先受害者的器官,其受損程度與化學物質的特性、劑量和接觸時間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疾病分類,疾病概述,疾病描述,症狀體徵,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診斷檢查,治療方案,預後及預防,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疾病概述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由於防護措施不健全,或生產、運輸、儲存過程中發生意外,化學物質可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引起疾病。影響發病的因素 以氣體、蒸氣、霧、煙等形式存在於空氣中的化學物質,主要經呼吸道侵入人體,而鼻、咽、喉是最先受害者的器官,其受損程度與化學物質的特性、劑量和接觸時間等因素有關。
疾病描述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由於防護措施不健全,或生產、運輸、儲存過程中發生意外,化學物質可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引起疾病。
症狀體徵
1、鼻部病變 氯氣、氨氣等有毒氣體,極易溶解於水,吸入呼吸道後即對鼻黏膜引起強烈刺激,臨床表現常為急性病變。氯氣接觸呼吸道黏膜後,與水作用後形成鹽酸和新生態氧,前者對鼻黏膜有刺激和燒灼作用,後者對組織有很強的氧化作用。接觸氯氣後立即產生流淚、噴嚏、流涕、鼻塞、鼻內燒灼感等症狀,檢查見鼻黏膜充血、腫脹、水樣分泌物增多等。 在鉻電鍍等生產過程中,如不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可引起鼻中隔潰瘍、穿孔等鼻病。隔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由六價鉻化合物所致;在鉻電鍍,生產和使用重鉻酸鹽的過程中,在顏料等工業中,均有接觸六價鉻化合物的機會。此類化學物質以酸霧或粉塵等形式吸入呼吸道。 長期接觸六價鉻化合物者,常有鼻塞、涕多、乾燥感、嗅覺減退、鼻甲紅腫、鼻中隔前下方黏膜蒼白、糜爛、潰瘍等表現。如鼻中隔潰瘍程度較重,且位於雙側相應部位時,有致鼻中隔穿孔可能,應予重視。 由於鉻作用工人的手指常受鉻污染,出以鉻污染手指挖鼻,可加重鼻中隔病變。據上海醫科大學對上海縣151名鉻作業工人鼻部病變的調查(1987),表明鉻接觸組工人雙手鉻污染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鉻接觸組中,有挖鼻習慣組鼻中隔病變的發生率與無挖鼻習慣組對比,差異也有顯著性。
2、咽部病變 鼻腔對吸入的空氣有清潔過濾功能,故化學物質對咽部的刺激常輕於鼻腔,但在鼻塞、張口呼吸、或吸入高濃度刺激性氣體時,仍可刺激咽部,產生咽部疼痛、燒灼感等症狀。檢查見咽部黏膜紅腫、分泌物增多等症。如長期接觸低濃度的有毒化學物,可致慢性咽炎。
3、喉部病變 氨氣等溶解度高的氣體,接觸濕潤的上呼吸道黏膜後,形成氫氧化銨,呈強鹼性,對上呼吸道的刺激較重,可引起局部黏膜充血、腫脹。吸入高濃度氨後,可因急性喉水腫而致吸氣性呼吸困難。偶可誘發痙攣而致呼吸困難。吸入高濃度氯氣後也可產生類似的喉部病變。 長期吸入二氧化硫等低濃度的刺激性氣體後,可引起喉部黏膜慢性炎症,產生咳嗽、多痰、聲音嘶啞等症狀。
疾病病因
影響發病的因素 以氣體、蒸氣、霧、煙等形式存在於空氣中的化學物質,主要經呼吸道侵入人體,而鼻、咽、喉是最先受害者的器官,其受損程度與化學物質的特性、劑量和接觸時間等因素有關。
1、化學物質的特性 氣態物質損害呼吸道的部位,與化學物的水溶性(溶解度)有關。氯氣、氨氣等水溶性大的化學物,接觸濕潤的上呼吸道黏膜後,迅速溶解,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嗆咳,不易深入肺泡。反之,氮氧化合物、光氣等水溶性小的化學物質,接觸水分後化學作用緩慢,對上呼吸道黏膜刺激較小,但進入呼吸道深處後,對肺泡產生刺激和損害。如二氧化氮進入肺泡後,與水結合後形成亞硝酸和硝酸,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液體滲入肺泡和肺間質,形成肺水腫。
2、劑量與接觸時間 化學物質在空氣中的濃度與受損程度密切相關。濃度愈高,吸收愈快,雖接觸時間短,也可引起中毒症狀。如生產環境中有害化學物的含量較少,短期接觸,對人體影響較小,但長期接觸則可致病。
3、個體因素 全身及上呼吸道健康狀況,衛生習慣等因素,也可影響化學毒物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全身健康情況差,原有慢性鼻炎等上呼吸道病症者;有張口呼吸、挖鼻等不良習慣者,均可加重損害。
病理生理
影響發病的因素 以氣體、蒸氣、霧、煙等形式存在於空氣中的化學物質,主要經呼吸道侵入人體,而鼻、咽、喉是最先受害者的器官,其受損程度與化學物質的特性、劑量和接觸時間等因素有關。
1、化學物質的特性 氣態物質損害呼吸道的部位,與化學物的水溶性(溶解度)有關。氯氣、氨氣等水溶性大的化學物,接觸濕潤的上呼吸道黏膜後,迅速溶解,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嗆咳,不易深入肺泡。反之,氮氧化合物、光氣等水溶性小的化學物質,接觸水分後化學作用緩慢,對上呼吸道黏膜刺激較小,但進入呼吸道深處後,對肺泡產生刺激和損害。如二氧化氮進入肺泡後,與水結合後形成亞硝酸和硝酸,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液體滲入肺泡和肺間質,形成肺水腫。
2、劑量與接觸時間 化學物質在空氣中的濃度與受損程度密切相關。濃度愈高,吸收愈快,雖接觸時間短,也可引起中毒症狀。如生產環境中有害化學物的含量較少,短期接觸,對人體影響較小,但長期接觸則可致病。
3、個體因素 全身及上呼吸道健康狀況,衛生習慣等因素,也可影響化學毒物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全身健康情況差,原有慢性鼻炎等上呼吸道病症者;有張口呼吸、挖鼻等不良習慣者,均可加重損害。
診斷檢查
根據病史及各項檢查。
治療方案
1、對於化學物質急性中毒、多需急症處理,包括快速撤離現場,以便吸入新鮮空氣、因喉水腫致呼吸困難者,及時給氧,套用地塞米松,以減輕症狀。病情較重者可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
2、治療由鉻刺激引起的鼻中隔黏膜糜爛、潰瘍,可於溫水清洗後,局部塗布金黴素、紅黴素眼膏等藥物,促使創面癒合,並密切觀察,防止鼻中隔穿孔。
3、對於粉塵、化學物質引起的鼻炎、咽炎、喉炎、可給予對症治療,以減輕症狀。
預後及預防
1、技術措施 採取綜合措施,改善生產環境,以減少粉塵、化學物質對機體的危害。
(1)改革工藝,改進生產設備:通過遠距離操縱、計算機空氣、隔室監控等方法,避免接觸粉塵,以含游離二氧化矽僅2%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為鑄造材料;利用風力運輸、負壓抽吸等方法,減少有害物質外溢。
(2)濕式作業:如採取礦山濕式鑿岩、濕式磨碾耐火材料、井下運輸噴霧灑水等方法,可減少粉塵飛揚。
(3)加強密閉和通風:對於不能採用濕式作業的生產過程,可以密閉和派風相結合的方法,防止有害物質外溢。抽出的污染空氣,經處理後排入大氣。鉻電鍍作業時常以這種方法降低生產環境中的鉻濃度。
2、保健措施 有利於預防職業因素對機體的危害和及早發現職業病患者。
(1)就業前體格檢查:目的在於了解就業前的健康狀況,以便日後對照比較,並能發現職業禁忌證。萎縮性鼻炎、鼻腔腫瘤等鼻病患者,不宜從事接觸粉塵及化學物質的工作。
(2)定期體格檢查:可以測評預防措施的效果,並早期發現病人,及時給予治療。
(3)個人防護和個人衛生:由於條件限制,生產環境中有害物質的濃度不能達到衛生要求時,應戴用防塵、防毒口罩,以機械過濾或化學過濾方法,淨化吸入的空氣。防護口罩的種類較多,其衛生要求是過濾性能好、呼吸阻力小、重量輕,不妨礙視線,便於清潔等。 此外,加強衛生宣教也很重要,教育工人堅持做到不在含有害物質的環境中進食、吸菸。養成飯前洗手、下班後淋浴的衛生習慣。糾正張口呼吸,不用染有毒物的手指挖鼻,以免加重鼻部病變。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宜暫時調離有毒的工作環境。
3、組織措施 對有粉塵和有毒化學物質的生產含量,應加強管理,建立防塵、防毒設備的管理和維修制度,並定期測定生產環境中有害因素的劑量及濃度,以便了解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對有害因素的職業危害性進行評估,並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