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分析教程

化學分析教程

《化學分析教程》是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明珠,許宏鼎,蘇星光。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是吉林大學多年來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成果,它將四類滴定分析法加以統一處理,形成了以滴定分析法理論概括的新體系。全書包括八章:定量分析概論、分析化學中的化學平衡、滴定分析法原理、滴定分析法的套用、重量分析法、分析化學中常用的分離方法、吸光光度法、分析實驗數據處理。每章末附有習題。

目錄

緒論
第1章 定量分析概論
1.1 定量分析的過程
1.1.1 取樣
1.1.2 分解試樣
1.1.3 分離或消除干擾
1.1.4 測定
1.1.5 數據處理和結果的表示
1.2 誤差的基本概念
1.2.1 誤差與偏差
1.2.2 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
1.2.3 準確度與精密度
1.2.4 提高分析準確度的方法
1.2.5 誤差的傳遞
1.2.6 有效數字
1.3 滴定分析概述
1.3.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3.2 滴定分析法的類型
1.3.3 滴定分析對反應的要求
1.3.4 標準溶液與基準物質
1.3.5 滴定方式
1.4 分析化學中的計量單位
1.4.1 分析化學申常用的物理量及單位
1.4.2 滴定分析計算
習題
第2章 分析化學中的化學平衡
2.1 平衡常數
2.1.1 離子的活度與平衡濃度
2.1.2 離子的活度係數與離子強度
2.1.3 非電解質的活度係數
2.1.4 濃度常數與活度常數的關係
2.1.5 總反應平衡常數
2.2 分布係數、副反應係數及條件平衡常數
2.2.1 分析濃度與平衡濃度
2.2.2 分布係數和分布曲線
2.2.3 條件平衡常數與副反應係數
2.2.4 分布係數與副反應係數的圖算法
2.2.5 濃度對數圖
2.3 緩衝溶液
2.3.1 緩衝作用
2.3.2 緩衝容量
2.3.3 緩衝範圍
2.3.4 緩衝溶液的有關計算
2.3.5 金屬離子緩衝溶液和配體緩衝溶液
習題
第3章 滴定分析法原理
3.1 生成反應型的滴定分析
3.1.1 滴定曲線
3.1.2 滴定誤差與滴定突躍
3.1.3 實施滴定分析的可行性判據
3.1.4 混合金屬離子M和N的配位滴定
3.2 質子轉移反應類型的滴定
3.2.1 質子平衡原理及[H+]的近似計算
3.2.2 質子轉移反應類型的滴定
3.3 電子轉移反應類型的滴定
3.3.1 對稱型滴定反應
3.3.2 非對稱型滴定反應
習題
第4章 滴定分析法的套用
4.1 指示劑
4.1.1 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4.1.2 指示劑的變色範圍
4.1.3 指示劑的選擇
4.1.4 影響指示劑變色的因素
4.2 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4.2.1 酸、鹼標準溶液
4.2.2 配位滴定的標準溶液
4.2.3 氧化還原滴定的標準溶液
4.2.4 沉澱滴定的標準溶液
4.3 滴定分析法的套用實例
4.3.1 混合鹼的分析
4.3.2 銨鹽申氮的測定
4.3.3 磷的測定
4.3.4 矽的測定
4.3.5 水硬度的測定
4.3.6 水泥申鐵、鋁、鈣、鎂的測定
4.3.7 重鉻酸鉀法測定鐵礦中鐵含量
4.3.8 碘量法測定銅合金中銅的含量
4.3.9 高錳酸鉀法測定化學需氧量(COD)
4.3.10 銀量法測定鹵素
習題
第5章 重量分析法
5.1 重量分析法概述
5.1.1 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和特點
5.1.2 重量分析法的分析過程及對沉澱的要求
5.1.3 重量分析結果的計算
5.2 沉澱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5.2.1 溶解度
5.2.2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
5.3 沉澱的形成及顆粒的大小
5.3.1 沉澱的類型
5.3.2 沉澱的形成過程
5.4 沉澱的純度
5.4.1 共沉澱現象
5.4.2 後沉澱
5.4.3 沉澱玷污對分析結果的影響
5.4.4 沉澱的過濾與洗滌
5.5 沉澱的條件
5.5.1 晶形沉澱
5.5.2 無定形沉澱
5.5.3 均相(均勻)沉澱法
5.6 有機沉澱劑
5.6.1 有機沉澱劑的特點
5.6.2 有機沉澱劑的分類
5.6.3 分析中常用的有機沉澱劑
習題
第6章 分析化學中常用的分離方法
6.1 概述
6.2 沉澱分離法
6.2.1 常量組分的沉澱分離
6.2.2 微量組分的沉澱分離和富集
6.3 溶劑萃取分離法
6.3.1 萃取分離的基本原理
6.3.2 溶劑萃取的類型和萃取條件
6.4 離子交換分離法
6.4.1 離子交換樹脂的種類和性質
6.4.2 離子交換的選擇性
6.4.3 離子交換分離操作
6.4.4 離子交換分離法的套用
6.5 色譜分離法
6.5.1 柱色譜法
6.5.2 紙色譜法
6.5.3 薄層色譜法
6.6 其他分離方法簡介
6.6.1 揮發和蒸餾分離法
6.6.2 浮選分離法
6.6.3 毛細管電泳分離法
習題
第7章 吸光光度法
7.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7.1.1 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
7.1.2 吸收的基本定律
7.2 目視比色法、光度分析法及其儀器
7.2.1 目視比色法
7.2.2 分光光度法
7.3 顯色反應與顯色條件的選擇
7.3.1 顯色反應
7.3.2 顯色反應的平衡及條件
7.4 光度分析的準確度
7.5 光度分析的套用
7.5.1 溶液中多組分的測定
7.5.2 差示分光光度法
7.5.3 光度滴定法
7.5.4 弱酸(鹼)解離常數的測定
7.5.5 配合物組成及穩定常數的測定
7.5.6 雙波長分光光度法
習題
第8章 分析實驗數據處理
8.1 數據的特性及分布
8.1.1 數理統計的某些基本概念
8.1.2 隨機變數的頻數分布
8.1.3 隨機變數的常態分配
8.2 總體平均值的估計
8.2.1 平均值的標準偏差
8.2.2 置信區間與置信度
8.2.3 顯著性水平
8.2.4 少量實驗數據的統計處理
8.3 顯著性檢驗
8.3.1 顯著性檢驗的步驟
8.3.2 υ檢驗法
8.3.3 τ檢驗法
8.3.4 F檢驗法
8.3.5 可疑值取捨
習題
附錄
表1 離子的體積參數α值
表2 水溶液中的離子活度係數(25℃)
表3 弱酸、弱鹼在水中的解離常數(25℃)
表4 金屬配合物的穩定常數
表5 金屬離子與氨羧配位劑形成的配合物的穩定常數(1gK)
表6 EDTA的lgαY(H)
表7 金屬離子的lgαM(OH)
表8 標準電極電位表(18~25℃)
表9 某些氧化還原電對的條件電位
表10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積(18~25℃)
表11 一些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表12 元素相對原子質量表
主要參考書
·收起全部<<

前言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分析化學由於其實踐性和套用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門不斷發展更新的課程,正如分析化學的定義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概念一樣,對其教學內容和教材也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做相應的改革。自1994年我們參加教育部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以來,與兄弟院校共同研討課程的改革,此後又三次被批准為理科基地創建名牌課程項目,使分析化學課程改革和建設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地進行著。鑒於滴定分析法的理論部分與前行課程無機化學中的化學平衡有相當多的重複,分析化學本身的體系一貫沿用四類滴定分析法,分章講述時互相重複也不少,這不僅影響了課程魅力的發揮,而且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學生學過後仍建立不起來完整系統的化學平衡概念和處理方法,抓不住分析化學的實質和核心。興趣是創新的推動力,沒了興趣何談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又由於化學分析課程的教學學時在減少,因此感到有必要在化學分析課程的體系上做較大的改革,將四類滴定分析法加以統一處理,形成以滴定分析法理論概括的新體系。已於1996年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教材《化學分析》,2001年又出版了第二版,使新體系更臻完善。該教材在吉林大學化學學院一直使用至今,在此期間我們不斷聽取學生的意見、要求和建議,積累了講授的經驗,又認真地進行了修改,從而形成此稿。
本教材在滴定分析部分打破了以化學反應平衡類型為線索,按四大滴定分析法組織教學內容的體系,建立了以滴定分析法理論概括的新體系,即以準確測定為目標,套用化學平衡處理複雜體系為著眼點來組織教學內容,形成內在有緊密聯繫的三章,每章解決一個層面的問題。頭一章(本書第2章)著重於複雜化學平衡的處理和平衡濃度計算問題,為下一章做理論準備。第二章(本書第3章)以建立準確滴定分析方法為目標,以滴定誤差為中心,以統一的處理方法解決滴定誤差、滴定突躍、滴定可行性判據等滴定分析法的理論核心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