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里引人發笑的藝術語言叫"包袱"。它是相聲演員沿用的術語,實際上它和笑料、噱頭的意思完全一樣。運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袱點
- 解釋:愛笑的觀眾
- 性質:相聲術語
- 詞性:名詞
【相聲術語】
包袱點——愛笑的觀眾
一般說一段笑話,有一兩個"包袱"就可以了。一段相聲則至少得有四五個"包袱",否則容易一溫到底,影響演出效果。從笑話發展成相聲的過程,是不斷豐富內容、增加"包袱"的過程。如侯寶林整理、表演的《關公戰秦瓊》,有將近三千字,而原來的笑話僅有三百多字。傳統相聲中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小"墊話"鋪衍成的。 相聲的主要藝術手段就是逗笑。因此沒有"包袱"就不成其為相聲。笑,應該是有褒貶的笑,有愛憎的笑。要使笑者有所感奮,有所啟發,有所醒悟,有所警惕。不能只是哈哈一笑,開開心而已。說笑話貴在自然。應該做到"我本無心說笑話,誰知笑話逼人來"。寫相聲、說相聲也是這樣。除了要端正創作態度外,還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不斷探索"包袱"產生的規律,用自然、健康的笑聲,去豐富人民民眾的精神生活。 "包袱"應從相聲中一些引人發笑的喜劇因素中產生。它必須真實地反映生活,運用精練、概括的語言,巧妙安排的結構和前後呼應的情節等各種手段,產生藝術上的效果。 "包袱"必須風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脫穎而出,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演員也要善於標新立異,不拘泥於老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