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英志,蒙古族,生於1967年,1990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研究生學歷,現為赤峰學院美術系教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英志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赤峰市林東鎮
- 出生日期:1967年
- 職業:教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 畢業院校: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
- 主要成就:傳播中華文化、繼承與發展民間藝術
- 代表作品:微雕作品《孫子兵法》《澳門基本法》
名家小傳,人物簡歷,從藝歷程,
名家小傳
包英志,蒙古族,生於1967年,1990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研究生學歷,現為赤峰學院美術系教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拜金石微雕大師朱雲青先生為師,擅長在石、象牙、竹、金、銀上微雕,金石微雕創始人吳南愚第四代傳人,書法得康莊先生指導。現為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書協會員,巴林石雕刻藝術協會副秘書長,縹緗館美術社經理。其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展出,獲第三屆首都藝術博覽會金獎,第二十二屆萬國郵聯大會藝術品徵集一等獎,第二屆巴林石節微雕作品類第一名,全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展特別金獎,多件作品作為珍貴禮品饋贈國家政要和國際友人。2004年,包英志先生被巴林石協會評為“巴林石微雕藝術大師”。2005年,被評為內蒙古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內蒙古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2006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7年1月,榮膺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1年,中國巴林石網對他的藝術成就進行了深度報導。
人物簡歷
1967年5月出生於赤峰市林東鎮,祖籍科左後旗,蒙古族。
1990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
2008年獲中央民族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赤峰學院美術學院教師,正高級工程師職稱
2005被評為內蒙古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
2006被內蒙古人民政府評為首屆內蒙古工藝美術大師
2006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2010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政協委員
內蒙古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內蒙古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
赤峰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赤峰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包英志少時自學書畫、篆刻,後拜中國金石微雕家朱雲青先生為師,得其真傳,為吳南愚第四代傳承人,擅石、牙、竹、金雕。在繼承 傳統的基礎上,在題材和技法上又有所創新,他的作品集雕鈕、邊 款微刻和篆刻為一體,包含了古典文學、書法、繪畫、雕 刻、篆刻等多方文化藝術元素。作品先後獲得山花獎、天工獎等多項國家級、省級獎勵。
從藝歷程
1986年,從小就對書法、篆刻感興趣的包英志考入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四年的大學生活,對包英志來說,既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更在書法、繪畫、微刻、篆刻等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恩師的教誨下,包英志的作品有了質的飛躍,多次獲全國大獎。
2000年7月,朱雲青先生來到赤峰,把傳承了百年的“縹緗館美術社”的匾額傳給了包英志,並諄諄教導他“要不辱使命,把金石微雕的藝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2007年1月11日,包英志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是此次160多位獲此殊榮的大師中最年輕的一位。但再優異的成績也只代表過去,包英志依然是潛心求學,刻苦鑽研,為中華文化的傳播、民間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在不停地努力著……
每次與朱雲青先生聊天,在回味以往的經歷之餘,朱先生總是面露喜色地提及他的得意門生--包英志。2007年1月11日,包英志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是此次160多位獲此殊榮的大師中最年輕的一位。
第一次與包英志先生相識,是在火車上。當時他是接恩師朱雲青到塞外講學,對待恩師的謙恭態度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提起包英志拜師的過程,朱先生面有喜色地說:“包英志是個非常謙虛好學的人。而且他為人敦厚,治學嚴謹,從沒有急功近利的表現。”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出生於1967年的包英志,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影響,對書法特別喜愛,凡是能找來的碑帖,他總是翻來覆去地琢磨、臨習。父母訂閱的文學、藝術期刊開闊了他的眼界。給小小的英志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旅行家》雜誌,那裡面不僅有豐富的知識,還有大量奇聞軼事和藝術照片,尤其是石窟造像和壁畫令他心馳神往。還處在少年時期的包英志看到《昭陵六駿》的圖片時,被唐代的藝術造型深深地震撼了。於是,他就用黃泥和小刀不斷摹刻,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作。
1986年,包英志考入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蘭州這座古城開闊了他的視野。在學習之餘,包英志利用業餘時間去博物館看展覽,去書店學習。他還參加了當地的書法篆刻學習班,利用各種機會向當地一些老書畫家、篆刻家請教。
包英志進行微刻創作,源於大一時看到的一份材料,上面說,陝西周原出土的西周甲骨文中有一枚卜甲,上面刻有30多個甲骨文,個別小字不足1毫米,筆畫細如髮絲,雕刻十分精緻。這件事使包英志產生了很深的觸動:3000多年前的先民是如何進行雕刻的呢?我可不可以做到?帶著這樣的想法,包英志拿起刻刀在巴林石上進行試驗。起初,效果並不理想,後來他試著磨製了不同刀具,反覆試驗,慢慢地他可以在石材上刻出自己認為很滿意的小字了。隨後,包英志還模仿中國畫的形式刻畫山水、人物,並配以詩文。四年的大學生活,對包英志來說,既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又在書法、繪畫、微刻、篆刻等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加工作後,包英志從未間斷過對微刻藝術的探索和創作。但是苦於無名師指導,他的藝術水平一直保持在量的發展階段。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包英志看到了一件微雕作品,他的感覺是“雍容華貴,刀法多變,渾厚有力,極富金石韻味”。包英志立刻產生了“一見鐘情”的感覺,並強烈地感覺到作者就是他苦苦尋找的老師。
在獲知這位老師是蘇州的朱雲青先生時,包英志多方打聽,但始終沒有結果。最後,他在情急之下把電話打到蘇州114查號台,詢問朱雲青的電話。接線員耐心地為他查到5位同姓名者的電話,包英志一一撥通電話,直到撥打第5個號碼時才找到他要尋找的朱雲青先生。
朱雲青先生聽清包英志打電話的目的之後,也被這位年輕後生苦苦追求藝術的精神感動了。因為先生知道,我國的民族藝術是多么需要這樣的後備人才呀!
朱先生在看到包英志的作品之後,立刻給他做了回復。首先,他對作品給予了肯定,並提出了5點建議,甚至還指出了“作品中刻漏了一個字”。朱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令包英志感動不已。很快,包英志成為朱雲青先生的弟子。
正本清源,傳承“縹緗”
拜師之後,包英志在朱先生的悉心教誨下,正本清源,全身心地投入到微雕藝術中。包英志勤學苦練,先生更是不遺餘力地相授。包英志的不懈努力終於有了回報,他的作品有了質的飛躍,並多次獲全國大獎。
在1999年8月23日召開的北京第22屆萬國郵聯大會上,包英志的一套巴林石微雕作品《孫子兵法》獲得了民間工藝類惟一的一等獎。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包英志為部分會議領導進行現場微雕表演,一會兒功夫,便刻好了一件唐人詩意圖及配詩。在場的人欣賞這幅作品後,均讚嘆不已。大會組委會副主席劉平源先生在仔細觀看了作品後,稱讚其“工整、遒勁、流暢,有深厚的書法和石刻韻味,很具功力”,並當場寫下“精雕巧琢,天下神功”的贈語。
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澳門回歸前,包英志在巴林石印章上刻了一部《澳門基本法》。
包英志的成長曆程,朱雲青先生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一顆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金石微雕藝術終於有了繼承人。2000年7月,朱雲青先生來到赤峰,把傳承了百年的“縹緗館美術社”的匾額傳給了包英志,並諄諄教導他“要不辱使命,把金石微雕的藝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時任赤峰市市長的高延青先生題詞祝賀:“中國著名金石微雕篆刻家朱雲青先生乃中國微雕藝術的主脈傳人,為弘揚此中華瑰寶,遍訪大江南北,慧眼識英才,將此技藝傳承於蒙古族微雕篆刻家包英志先生。可賀也!”
2005年5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在視察巴林右旗時,親切地接見了朱雲青先生和包英志。李鐵映說:“要大力弘揚民族民間文化,把金石微雕這門傳統藝術傳承下去,要培養更多的年輕人學習優秀的傳統藝術。”
原中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邵華澤先生為包英志題詞:“名家嫡傳,金石微雕,刻意求新,再創佳績。”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先生觀看了他的作品後,題詞:“巧奪天工。”國畫大師張仃先生題贈:“盡精微,至廣大。”諸位大師及前輩的題詞,讓年輕的包英志受到了深深的鼓舞。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包英志加強了微雕以外的藝術門類學習,以求融會貫通。2003年,他參加了中央民族大學“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生班”的學習,使自己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有了全面的認識,同時更清醒地看到了中國民間文化面臨的嚴重危機。20多年的藝術探索之路,使這位年輕的“藝術大師”經歷了太多的磨礪,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作品先後榮獲第5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首屆內蒙古民間文化“阿爾丁”獎等獎項,他本人也獲得了“內蒙古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內蒙古自治區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等稱號。
在此次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之後,有人問包英志:“你現在是‘國家級大師’了,那么你的老師是什麼級別?”包英志不假思索地說:“我的老師是一代宗師。”
再優異的成績也只代表過去,包英志,這位年輕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獲得了諸多的榮譽之後,依然是潛心求學,刻苦鑽研,為中華文化的傳播、民間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在不懈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