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悖論:先鋒派的臨界點

包浩斯悖論:先鋒派的臨界點

包浩斯悖論:先鋒派的臨界點》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基於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批判視野,從藝術、設計的學科邊界處回溯包浩斯,論證這場運動在重建現代世界的過程中進行的種種實驗。

基本介紹

  • 書名:包浩斯悖論:先鋒派的臨界點
  • 作者:周詩岩 王家浩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 頁數:354 頁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80-5548-2
  • 叢書名:重訪包浩斯叢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批判視野,從藝術、挨才組設計的學科邊界處回溯作為歷史的包浩斯,論證這場運動在努力重建現代生活世界之體驗的過程中進行的種種實驗。同時,全書更側重於作為理念的包浩斯,透過幾位關鍵人物的特寫,深層剖析了包浩斯歷史上的幾個重要時刻與事件凶樂局符,揭示在此前後不斷變化的對抗性構成,以及存蓄其中的社會動能。包浩斯作為同時期先鋒派的匯聚點,充分感受到了時代的共振,它從未平復的內在動盪讓矛盾得以自行顯露:私我船影與大公、進取與迴轉,鬥爭與構劃。作者將這三組在當前的創造領域仍舊持續發酵的議題,重構為包浩斯的三幕劇,分別題為“藝術與社會”“現代性之爭”“包浩斯的雙重政治”,並附上專為此書繪製的歷史圖解長卷,將變動中的社會情境和複雜力場構建為底圖,擇要勾勒出“包浩斯十四年歸束榜白”的基本輪廓,其中也包括包浩斯人與歐洲其他藝術先鋒派的數次遭遇。

作者簡介

周詩岩,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復旦大學傳播學博士後(2006—2008)。專業興趣集中在媒介理論、圖像研究與文化批評的交叉領域,尤其關注現代性條件下的藝術先鋒派理論與實踐。著有《建築物與像:遠程在場的影像邏輯》(2007),譯著有《奧斯卡·施萊默的書信與日記》(2019)和《包浩斯劇場》(2019)。
王家浩,建築與藝術批評家、策劃人,建築實驗者。
1975年生於上海,本科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學專業,碩士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長期關注現代世界體系周期中的都市化進程,以及建築師的知識建構和話語生產,筆耕不輟,已發表數十篇批評文章,曾受邀為《時代建築》《新建築》《建築學報》等專業期刊主編多輯專題,個人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當代藝術展、雙年展。

目錄

藝術與社會
未竟的理念草圖
藍圖中失落的人偶:舞台
歷史化的底圖:建造
事件I:一份被撤銷的宣言
事件II:從國際建築到國際風格
現代性之爭
莫霍利乎雄趨-納吉I:先鋒運動的衝力
奧斯卡·施萊默I:包浩斯之暗
奧斯卡·施萊默II:最低限度的道德
莫霍利-納吉II:包浩斯之光
事件III: 一次先鋒派的匯聚
事件IV:從視覺符號中回返
包浩斯的雙重政治
格羅皮烏斯:總體的幻滅
交接:包浩斯內部的對峙
改制察拳榆:技術與社會的裂點
漢斯·邁耶:不完美世界中的原則
圖解
包浩斯十四年
訪談
包浩斯不造星!
社會地型中的“星叢”
附錄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1919年《包浩斯宣言》
奧斯卡·施萊默
1923年《包浩斯大展宣言》
拉茲洛·莫霍利-納吉
1925年《生產,複製》
漢斯·邁耶
1929年《包浩斯與社會》
後記
先艱市跨鋒派的臨界點
附錄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1919年《包浩斯宣言》
奧斯卡·施萊默
1923年《包浩斯大展宣言》
拉茲洛·莫霍利-納吉
1925年《生產,複製》
漢斯·邁耶
1929年《包浩斯與社會》
後記
先鋒派的臨界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