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區防汛抗洪總結表彰大會

8月30日上午,我區防汛抗洪總結表彰大會在區政務中心召開。區委書記寧波出席會議並講話。區委副書記、區長葛銳主持會議。劉宗言、郝力群、王海霞、吳紅、黃克忠、張長發、李煒、李命山、郜志華等區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會議。區委副書記、區委黨校校長王海霞宣讀表彰決定。區委常委、副區長李煒作全區防汛抗洪工作情況通報。
自6月30日起,我市遭受持續性強降雨天氣侵襲,全市平均累計降雨量達到679毫米,巢湖最高水位達到12.77米。面對雨情、水情、汛情“三情”疊加,巢湖以及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丙子河等多條河流水位超警戒線或保證水位以上的嚴峻考驗,全區上下統一思想、緊急行動、全面備戰,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強大的執行力和特別能戰鬥的精神。期間,全區共出動搶險人數2.98萬人次,投入各類排水機泵3127台套、機械設備3057台班、砂石料21.5萬方,各類防汛物資總計240.4萬元,實現了“無一處潰壩、無一起民眾傷亡”,奪取了防汛抗洪的全面勝利。
會上,命名區人武部等74個單位為“包河區防汛抗洪先進集體”,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等22個單位為“包河區防汛抗洪突出貢獻獎”,潘理俊同志為“包河區防汛抗洪英雄”,張豐產等270名同志為“包河區防汛抗洪先進個人”,並舉行了頒獎儀式。
寧波深切悼念了基層好書記潘理俊同志,並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最誠摯的祝賀;向為全區防汛抗洪工作付出心血汗水、做出巨大犧牲的廣大幹部民眾、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醫療衛生人員和新聞工作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鼎力支援包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寧波說,作為省會唯一臨湖區,包河擔負了特殊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包河勇擔第一城區重責,在這場不容有失、艱苦卓絕、險象環生的硬仗中,奪取了防汛抗洪全面勝利。全區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以必勝的信心和勇氣,以戰天鬥地的毅力和決心,不辱使命、不懼艱難、不畏犧牲,頑強拼搏、英勇奮鬥,打贏了城市防澇與圩區防洪、防汛抗洪與藍藻防治、防汛抗洪與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雙線戰役”,譜寫了防汛抗洪可歌可泣、動人心弦的感人篇章。
寧波指出,在這場歷史罕見的洪澇鬥爭中,全區上下凝聚合力,收穫了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之所以能夠戰勝洪澇,靠的是黨的領導、八方支援,靠的是舉區而為、萬眾一心,靠的是科學調度、制度保障,靠的是黨員幹部講政治、強執行,靠的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靠的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民眾路線。防汛抗洪的勝利,有力地證明了,包河上下具有齊心協力、和衷共濟、精誠團結的強大合力;包河民眾具有不懼困難、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頑強毅力;包河廣大黨員幹部具有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能打硬仗的強大戰鬥力,這比任何財富都珍貴、比任何資源都寶貴,是包河加快發展的立業之本、力量之源。偉大的抗洪精神,就是包河精神的鮮活體現。
寧波強調,要用好偉大抗洪精神,加快包河創新轉型發展。要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提升防汛減災能力,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一方面強化工程措施,全面梳理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另一方面強化管理措施,進一步建立健全防汛物資和隊伍管理、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報送等工作機制。要全力以赴,確保完成全年發展任務,聚力大發展、用力大招商、發力大建設,全區上下務必強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意識,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勇爭先的使命感,把思想和精神集中到抓發展上來。要再接再勵,繼續深化“三做四創”活動,各單位部門要進一步強化主線意識,已經取得成效的繼續深化,尚未突破的抓緊推進。要擔好主責,進一步抓好黨的建設,結合“兩學一做”活動,紮實做好基層黨建品牌創塑工作,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堅持不懈抓好從嚴治黨,黨員幹部主動適應作風建設“新常態”,始終保持幹事創業“好狀態”。
寧波指出,經過這次防汛抗洪的錘鍊、洗禮,全區上下團結拼搏的鬥志更加昂揚,奮勇爭先的幹勁更加充足,創新發展的熱情更加高漲。讓我們以偉大的抗洪精神為引領,進一步提振信心,團結拼搏,創新作為,為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目標,加快建設“安徽新中心、品質首善區”而不懈奮鬥。
會議要求,要深入學習貫徹,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做好轉化文章,以這次會議為契機和動力,弘揚偉大的抗洪精神,強抓下剩四個月這個全年生產建設的黃金期,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發展速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各項工作能趕則趕、能快則快、能超則超,確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要全面堅持品質,以抗洪精神為引領,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思,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強化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增強創新力、執行力和公信力,確保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會議強調,要繼續落實防汛抗洪責任制,距離汛期全部結束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全區各級各部門仍要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堅決克服麻痹鬆懈思想和僥倖心理,以更加有力的措施開展防汛抗洪工作。要加快水毀工程修復工作,推動全區排水系統改造,確保明年安全度汛。要統籌做好蓄水抗旱工作,防止因旱受災。要加強防汛宣傳報導,弘揚正能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