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會申,女,著名單弦表演藝術家,我國非物質遺產單弦藝術的傳承人,生長於天津,獨創了曲藝單弦新形式“男女生單弦對唱”,中國著名弦師王萬芳之徒。出生於1932年7月,逝世於2014年7月15日,享年8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會申
- 職業:著名單弦表演藝術家
藝術經歷,藝術特色,生平活動,
藝術經歷
包會申自幼就生長在天津, 受周圍環境的曲藝薰陶,漸漸地自己也熱愛上這門藝術。自從那一次,抗美援朝戰爭槍聲響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英雄們的無畏,讓包會申徹底對自身的曲藝潛質得到了充分的認識。
她志願參軍做一名宣傳隊演員,用自身耳濡目染的文藝才華,為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士們鼓勁兒吶喊。在戰爭中,得知一名戰士在戰場中英勇犧牲時,包會申有感而發自創曲目《歌唱英雄劉興沛》,沒過多久她以曲藝演出在部隊中一炮而紅。
隨後,她拜中國著名弦師王萬芳為師,接受組織培養,最終被調入鐵路文工團,做了一名專職曲藝演員。工作期間,她為鐵路員工服務,演唱多種傳統曲目,深受好評;離休後,她也並沒有放棄曲藝演出的機會,曾在多個俱樂部演繹非傳統曲目若干。就是因為對曲藝的熱愛,包會申老人從事文藝工作50餘年。在職期間,全心全意為鐵路職工服務;離休後,她繼續為曲藝,積極投身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服務中。
藝術特色
上世紀60年代,包會申獨創了曲藝單弦新形勢“男女生單弦對唱”。在家人大力的支持下,包會申與其丈夫共同排練並上演了男女生單弦對唱曲目。在她與丈夫首次演出後,觀眾們好評如潮。
從此“男女生單弦對唱”登上歷史舞台,成為曲藝單弦的一種演出新形勢。“男女生單弦對唱”,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這樣的想法,同時也是曲藝單弦在歷史上又一次跨越。單弦曲藝不再是獨唱,而是對唱;不再是女生與女生對唱,男生與男生對唱,而是男女生之間對唱。
包會申用自己對曲藝全身心的熱愛,將單弦表演形式再次創新。開闢了歷史的先河,從此,這樣的演唱形式頻頻閃亮登場,得到了廣大曲藝愛好者的喜愛。離休後,包會申仍然在社區熱心公益事業,為居民服務,她與老搭檔、女兒一起,用單弦形式,創作、演唱反映改革開放後的社區變化的現實社會,受到廣大居民的稱讚。
生平活動
離休後,包會申老人,積極參加社區文藝活動,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突出貢獻。2006年,她與人合作,創作單弦《雙喜臨門》,反映社區改革現實生活,歌頌社區實行“黨委領導下兩會一站”新模式,在鐵二二社區演唱,受到居民歡迎。在街道辦事處舉辦的活動上演唱,也受到工委和辦事處領導的好評。
“我沒什麼成就,也不算什麼曲藝藝術家。但我熱愛曲藝,熱愛民間藝術,更加尊重廣大前來學習的曲藝愛好者。只要他們需要我,我就來為他們做服務。曲藝演員就是一名服務者,我一直不曾忘了自己原來工作時的義務。如今離休,我更需要多為社會、社區做自己應有的貢獻。身為曲藝人,更希望的是把每一位曲藝愛好者服務好,是他們更加努力的去追求曲藝,我們國家最寶貴的傳統藝術。”包會申語重心長地說道。
包會申老人還是我國非物質遺產單弦藝術的傳承人。包會申從事單弦創作、演唱50年,曾深入鐵路新線工地、鐵路站段和工廠等基層慰問演出,為鐵路職工服務。作為一名在曲藝界有影響力的曲藝表演藝術家,收徒卻是零門檻。
包會申成功開闢“男女生單弦對唱”先河,對於包會申來說只是一件有感而發、油然而生、微不足道、不足掛齒的事兒。她在有所成績後,唯一想到的就是傳承,怎樣才能把單弦一直發展下去。
包會申在社區開設“曲藝沙龍”,大力宣傳和講授曲藝單弦,其社區隊伍也不斷地在壯大。她總說,大家一般想到民間藝術總感覺離得很遠,其實,文化都是源於生活,只要真心喜愛、用心學習,就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