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審石頭傳說

傳說宋朝年間,寧陽城東有個小孩,年方一十二歲,父親死得早,母親臥病在床,生活貧困。母子二人終年靠賣油條維持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拯審石頭傳說
  • 時間:宋朝年間
  • 地點:寧陽
  • 相關人物:包拯
傳說宋朝年間,寧陽城東有個小孩,年方一十二歲,父親死得早,母親臥病在床,生活貧困。母子二人終年靠賣油條維持生活。
有一天,小孩賣完了油條,數數衣袋裡的錢,正好賣了五十文。就把錢掏出來放在籃子裡,用油布蓋上,慢條斯理地順著小街走。走著走著,聽著路東院牆裡傳出一片鬧亂子的動靜。打聲、罵聲、哭聲、叫聲,吱吱喲喲,哇哇啦啦。小孩子好奇心重,朝四下看了看,見四周沒人,就把籃子放在牆下,蹬著一塊石條,爬上牆頭觀看。看了半個時辰光景,鬧亂子的不鬧了,他吱溜下牆,提起籃子,一掀油布,發現五十文錢不見了。他急得抓耳撓腮,最後竟躺在街上哭起來,引得好多過路人停下探看究竟。小孩邊滾邊哭,邊哭邊叫:“沒了錢,俺可怎么跟娘說唉……
這時,包拯放糧回京,路過寧陽。王朝馬漢見小孩在路上打滾哭鬧,以為有什麼冤情,就上前報告包拯。包拯讓衙役落轎,把小孩叫到跟前,問道:“小孩,你有什麼冤情,快快訴來,俺給你做主。”小孩從地上爬起來,哭鼻抹淚地說:“官府爺爺,俺是本城人,父親死得早,俺跟母親靠賣油條餬口度日。這不,今天剛賣了五十文,全被人給偷去了。”包拯問:“你是怎么丟錢的?”小孩如實說了。包拯看看土牆,看看牆下的石條,又看看小孩手中的籃子,沉思了一下,指著牆下那塊石條大聲說:“分明是這塊石條把錢偷去了!”吩咐王朝馬漢抬著石頭到關帝廟前,設臨時大堂,公審石頭,讓附近的人都來觀看。
聽說包拯要開堂審石頭,城裡百姓覺得很新鮮,都想見識見識。他們中有人議論說:“包大人包青天,人都傳言他是個聖賢,我看他是個傻瓜。要不怎么會抬著不會說話的石頭去審問?”大家疑神疑鬼地跟著上了關帝廟。只見包拯很威嚴地坐在臨時大堂上,一塊石頭被五花大綁放在堂前。站班的衙役們立在兩邊。包拯見人來多了,一拍驚堂木,大聲恫嚇說:“好你個大膽石頭,你是怎樣偷了小孩子的餬口養命錢的?從實招來。”石頭自然不會說話。包拯說:“我看你是不動大刑,不受皮肉之苦,是不會招認的!”吩附兩邊的人:“重打四十大板!”
這時,圍觀的人紛紛譏笑說:“您就是打它四百大板也是不會說話的。”包拯隨後暗自吩咐王朝馬漢,將一盆熱水擺在石頭旁邊,並將廟門關了,誰也不準出門。 好
包拯對眾人說:“你們看見了嗎?我抬著石頭審問是有原因的。大家看這小孩丟了五十文錢,多么可憐。請大家每人湊一枚銅錢,幫他母親看病。”
觀望的人爭先恐後往熱水盆里放錢。只見有個黑大漢把銅錢放在水裡後,水中漂起幾片油花。包拯讓王朝把黑大漢捉住,把他放的錢撈出來放在石頭上,重新開堂審問。
包拯說:“方才石頭交待了,它說自己沒偷小孩的錢,看見是你偷的,你快從實招來。”
黑大漢本來做賊心虛,又迷信鬼神,以為真是那石頭把他招了出來,就低頭認罪,並將偷去的五十文錢如數掏了出來,交給小孩。包拯看他是初犯,又有坦白悔改之心,就當場把他放了。小孩把錢收起來,給包大人磕了幾個響頭,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圍觀的百姓們議論紛紛:“包青天真是神仙下凡,他能讓不會說話的石頭交待出賊人。”其實這並不是包公神機妙算,而是他抓住了賣油條小孩的銅錢上有油的特點,發現了偷錢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