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復重建的,其座落在河南省開封市包公湖西畔,是國家旅遊局開發建設的中原旅遊區的重要景點之一。
包公祠,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蕪湖路72號,是包公園的主體古建築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廬州知府宋鑒在此修建包公書院,後易名為包公祠。這個高地又有“香花墩...
肇慶包公祠是人們為了紀念宋代名臣包拯所建立的祠堂,位於肇慶城西,是一座仿宋建築群,除牌坊、山門外,還有大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亭、廊、井等,占地面積11500...
肇慶包公祠坐落於城西廠排街(原包拯所設端州驛站處),占地11500平方米,以牌坊、山門、大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為主體建築,配以亭、閣、廊、井、池組成仿宋建築...
高安市華林柏樹村有一座包公祠,據文物部門考證,是目前我省首次發現的宋代名臣包拯的紀念祠。這座祠始建於明朝初期,多次重修。祠宇歷經滄桑,風雨侵蝕,尤其在文革中...
包公祠和包公墓位於合肥包公園,是著名景區之一。其建造是為紀念包拯,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悠久歷史淵源。景區內有多處景點,包括包河、包公祠、包公墓和清風閣等等...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肅祠”,位於合肥市包河公園的一個土墩上,是公園的主體古建築群。...
淮陽包公祠俗稱“老包廟”,是陳州人民為感戴包公下陳州放糧,救了數萬生靈,解救飢苦的人民,特在此建祠塑像,以示紀念。...
包公園占地30.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5公頃,總體布局為開放式,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浮莊等景點組成。 包公園,198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
肇慶包公祠坐落於城西廠排街(原包拯所設端州驛站處),占地11500平方米,以牌坊、山門、大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為主體建築,配以亭、閣、廊、井、池組成仿宋建築...
包公祠是後人為紀念曾經在滄州做官的包拯所建,現在已無蹤影。《滄縣誌》有這樣一段記載:“包公祠在小南門內,為宋朝河北轉運使包拯所建,原本在南關,後移至朗吟...
包公墓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與包公祠緊緊相連,整座墓園面積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於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次年由開封護喪歸葬在今...
2015年5月27日,位於肇慶端州城西廠排街的包公文化園正式開幕,成為廣東首個彰顯廉潔文化主題文化園。...
包孝肅公祠,是祭祀包拯的專祠。“孝肅”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後賜給他的諡號,以評價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包公廟,位於嵖岈山景區,因大殿內供奉清官楷模、宋朝重臣包拯而得名,始建於宋,明清、民國時期均有修復,現為1997年原址修復,古樸典雅、綠樹掩映。...
包公湖是河南省開封市城內湖,位於宋朝古城牆內,處於古城的西南角。整個湖泊呈現西北-東南走向,像一個斜躺的葫蘆,中部偏西有跨越該湖的南北路——迎賓路,西南為...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
中央建築群古樸莊嚴,蒼松翠柏,環境十分幽靜,並與附近包公祠、浮莊等組成包拯紀念區。“一身正氣沖天地;兩袖清風鑑古今。”“鐵面黃泉,清聲遠播墓側,猶張三寶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