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唐宋時,睢陽區包公廟鎮名王家集。宋仁宗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這年大旱,從東京(開封)到南京(商丘)沿汴河各縣,五穀不收,愛民如子的包拯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宋城(商丘)4省接合部的永定鄉,災情最重,“饑民攔轎喊冤”,求包拯救命。包拯要求各縣富戶和官吏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後又依法處死了欺壓百姓、罪惡滔天的“南霸天”,免去大災之年的賦稅。慶曆七年,包拯由五品升為三品,紅袍變紫袍,遷任陝西路轉運使。宋城(商丘)“民感其德,自發捐錢捐物,攔橋處立祠以祀”,人稱“包公廟”,後來包公廟就成了地方名,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1977年,建包公廟公社。
1983年,改包公廟鄉。
2017年3月9日,改包公廟鎮。
行政區劃
下轄十付樓、佘莊、十西、大徐、孫瓦房、院莊、趙樓、喬樓、田集、楊李莊、十東、鄭莊、羅莊、代莊、后庄戶、雙廟、包公廟、中華樓、杜莊、王亭等20個社區、行政村。
地理環境
包公廟鎮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最南部,北接睢陽區高辛鎮和塢牆鎮,南鄰鹿邑縣棗集鎮和宋河鎮,西接柘城縣老王集鎮, 東鄰睢陽區林河鎮。
自然資源
包公廟鎮是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以商丘市海洋粉業有限公司為依託,發 展訂單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底,全鎮總人口3.9萬人。
經濟概況
包公廟鎮發揮畜牧養殖業的傳統優勢,擴大畜牧 養殖場規模,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以商丘市鑫山種 豬繁育基地建設為基點,積極發展豬禽生產,穩妥發 展特種養殖,通過“政府引導,能人帶動,龍頭拉動,政策驅動”等措施,推動 全鎮畜牧業蓬勃發展。釀酒、釀醋為包公廟鎮的特色產業,其生產的小酒、甜醋為十里八村民所鐘愛,也是外出捎帶饋贈親友的佳品。
商丘市鑫達食品廠生產的醬油、醋等調味品尤為最佳,其產品銷往四川、新 疆、江蘇、廣東等地。
近年來,包公廟鎮黨委、政府立足鎮情,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菸葉 生產作為新的經濟成長點,提高農村經濟發展質量,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 實行大戶、經濟能人、種煙能手轉包制,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加大對菸葉生產 投入力度,搞好菸葉生產規模化經營,力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區菸草公司 的扶持下,已投資35萬元建成全自動化菸葉育苗大棚一座。菸葉生產面積達4000 多畝。
歷史文化
包公廟鎮歷史悠久,宋朝仁宗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七月,包拯由監察使擢任三司戶部判官,出為京東 路轉運使,欽賜五品官服。包拯在大旱之年來到了京東路,在這裡依法處死了欺壓百姓,罪惡滔天的“南霸 天”。宋城(商丘)縣的百姓為了報答包拯於大災之年的救命之恩,自發捐錢捐物,在攔轎喊冤的地方,為其 建了一所廟宇,人稱“包公廟”(後來又塑造了包公的石像來紀念),以他來巡 察的正月初九至十五廟會期,進香朝拜,以作祀念。後來包公廟就成地方名,至 今已九百四十餘年了。
風景名勝
文物古蹟:包公廟、清官井、放糧池。
自然景觀:包公廟鎮依託大沙河紅旗一閘的資源優勢和邊緣鄉鎮的地理優勢,開始籌劃大沙河旅遊開發項目,以濃厚的鄉村游為重點,通過把能用於大沙河旅遊開發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種合力,使大沙河旅遊得以建設和發展,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