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畫作簡介,作品欣賞,創作背景,作品注釋,畫家簡介,
畫作簡介
《勾漏山圖》的尺寸為:87.8×31.5cm。
鈐印:王伯敏印
本幅:探奇秉蕭緯,岩岫森晦冥。洞天曾到來,濕翠涵虛庭。北流勾漏山紀游,賓虹。
鈐印:虹廬
作品欣賞
此幅《勾漏山圖》取常見的“一河兩岸”式構圖:近景是起伏平緩的丘陵,上生高樹,蓊蓊鬱郁,蔥蘢的林木間,房舍參差,內有高士,坐觀林趣。林木後,江水靜靜流淌,江岸之上,青山疊疊,而錯落的淡墨遠山,則將畫面推向高遠。此時,黃賓虹的筆法,已由緊結變為蒼茫,講求“一波三折”,而略帶銳利,並將赭石、汁綠、硃砂、石綠等顏色,點染到水墨線條之中,實現“丹青隱墨,墨隱丹青”的效果,色墨沉凝斑駁,滿紙氤氳淋漓,已是法自心生,令人渾忘其所從出,畫面的蒼茫朦朧之境,正是黃賓虹畢生追求的“渾厚華滋”的美學意象。畫中大面積是黑,而房舍、高士、小徑等,周圍卻極明亮,畫家憑一點一線之白,以虛破實,將人物與房子空靈地突出,虛非虛,實非實,虛實轉化而通體皆靈,令畫境更幽深杳冥。
黃賓虹曾在《九十自述》中總結道:“作畫當以大自然為師,若胸有丘壑,運筆便自如暢達矣!”此作畫家雖自言為“北流勾漏山紀游”,實則所寫乃自我之丘壑、自我之胸境!"
創作背景
黃賓虹曾兩次到廣西:一為1928年夏,應廣西教育廳邀請,黃賓虹與老友陳柱尊赴桂林講學,同游桂林、陽朔等地;一為1935年夏,再次應邀赴廣西南寧講學,與陳柱尊等人同游北流勾漏山。陳柱尊是廣西北流人,遊覽勾漏山,應出自他的邀約,黃賓虹因而為其作《暗螺山圖》、《北流蘿村陳柱尊山屋圖》。數年間多次遊歷,黃賓虹畫了大量寫生,使他的繪畫基本跳出古人粉本,而以真山真水為範本,參以過去多年“鉤古畫法”的經驗,逐漸由“白賓虹”向“黑賓虹”轉變,成為其藝術生涯的重大轉機,1948年他致友人的信中亦稱“近悟於古蹟與游山寫稿融會一片,自立面目,漸覺成就可期”。
作品注釋
勾漏山,位於廣西北流東南方,因山下有一溶洞,勾曲穿漏,故名勾漏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相傳東晉時的著名道士,人稱“葛仙翁”的抱朴子葛洪在此洞內煉丹成仙,故而聲名遠播,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二洞天,山亦因之得名勾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