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867年,勞拉出生於美國中部威斯康星州丕平的大森林。當時,美國的
南北戰爭剛剛結束,各地正掀起到西部拓荒的熱潮。勞拉從兩歲開始,就跟著她的爸、媽四處遷移。她在十三歲以前,就已到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薩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蘇達州華納森林的梅溪邊、愛荷華州的柏歐克以及達科他區。他們住過小木屋,也住過台地下的土洞。
勞拉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瑪麗,下有妹妹羅麗、格蕾絲和弟弟菲德烈克。瑪麗十四歲時因感染猩紅熱而失明,菲德烈克在九個月大時就夭折了。姐姐、弟弟的不幸與開拓家園的艱辛,使勞拉從一個天真的小女孩長成堅強勇敢的少女。
十六歲時,為了幫助瑪麗去讀昂貴的盲人學校,她便獨自離家去教書。同時她認識了一個踏實的農莊男孩——奧爾曼德·懷德。
十八歲時,勞拉和大她十歲的奧爾曼德結婚,後來生下了女兒玫瑰。勞拉和奧爾曼德非常相愛,但是剛結婚的那段日子卻非常辛苦。他們同心協力,經過多年的奮鬥,生活才逐漸改善。
1868年他們定居在密蘇里州,還在自己的農場蓋了一幢有十個房間的大房子。這時候,勞拉的女兒玫瑰也已經長大、結婚,而且成為一個相當出色的新聞作家。玫瑰鼓勵勞拉把過去的拓荒生活寫出來。她們一起閱讀了很多拓荒文學作品,一起討論寫作技巧。
1869年遷往堪薩斯州。
1871年返回大森林,和瑪麗一起上國小。
1874年遷往明尼蘇達州的普拉姆·克里克(即李樹溪畔)。
1876年遷往俄亥俄州的巴歐克。
1877年秋天遷往明尼蘇達州的沃爾納特·格羅布。
1879年遷往銀湖岸邊。瑪麗因為腦炎而失明。
1880年夏開墾農地。冬季住在迪斯梅特鎮。從10月就開始下雪。長達7個月的“漫長冬季”。
1882年成為實習教師(15歲)。
1883年到為拓荒者們開辦的國小執教。
1884年和阿曼樂訂婚。
1885年和阿曼樂結婚(18歲)。
1886年生下女兒羅絲。
1889年生下兒子,還沒有取名字便夭折了。
1890年遷往明尼蘇達州阿曼樂的雙親家。
1891年遷往弗羅里達州。
1892年回迪斯梅特鎮。
1894年遷往密蘇里州曼斯費爾德,撫養羅絲成人。羅絲成為小說家。
1922年羅絲獲得歐亨利獎。
1932年,勞拉(65歲)開始寫小說。
1933年出版《農場的少年》。
1935年出版《大草原的小屋》,從此開始“小屋系列”的計畫。
1937年出版《李樹溪畔》(時年70歲)。
1938年和阿曼佐訪問迪斯梅特鎮。
1939年出版《銀湖岸邊》。
1940年出版《漫長的冬季》。
1941年出版《草原小鎮》。
1943年出版《流金歲月》。
十年之間,她寫下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說。“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說就是勞拉前半生的自傳,書中的主角勞拉也就是真實勞拉的化身。勞拉從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寫起,以《大森林裡的小木屋》作為這套作品的序曲。在這本書里,勞拉以小女孩天真無邪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森林裡的梅花鹿、大懶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樹上的綠芽,還有小木屋裡溫暖的火光、媽做的可口點心、爸的悠揚琴聲,都是勞拉最甜蜜的童年回憶。
1949年阿曼佐去世,勞拉因悲痛而停筆。
1957年2月10日勞拉在密蘇里州的落磯山農場,曼斯費爾德自宅去世,享年90歲。
1968年10月2日羅絲在但貝利自宅亡故。
1971年,在整理羅絲遺物時發現了勞拉的手稿,講述和丈夫初婚時的生活。隨後整理出版《新婚四年》。
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父親查爾斯、母親卡洛琳、姐姐瑪麗、妹妹嘉麗、格蕾絲
主要作品
原作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書中描述勞拉一家離開威斯康星大森林,坐著篷車遷徙到堪薩斯大草原的經過,這正是當時美國西部墾荒者的典型寫照。這次搬家,勞拉一家驚險萬分地渡過漲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後,他們也曾遇到印第安人,並遭受狼群包圍、草原大火以及熱病的侵襲,但最後他們還是住進了爸親手所蓋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靠打獵維生的甜美時光。
第三部《農莊男孩》,主角是勞拉的丈夫奧爾曼德·懷德。奧爾曼德是來自紐約州的農莊男孩。在書中,勞拉生動地描述了奧爾曼德第一天上學的情形,也描述了他獲得第一匹屬於自己、也由自己來馴服的小馬時那種驕傲的心情。另外,勞拉也通過對奧爾曼德成長過程的記述,提出了對金錢價值的看法——對奧爾曼德而言,五毛錢等於在馬鈴薯田裡工作許多小時。
第四部《在梅溪邊》,描述勞拉一家離開大草原,走過密蘇里州、愛荷華州,到明尼蘇達州,居住在梅溪邊的情形。在梅溪邊這段日子,勞拉一家住在土洞裡,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蟲吃個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後爸只好離家到東部去做工。這時勞拉已經八歲,所以全書的敘事觀點隨勞拉的成長而改變,生活的挑戰與家庭的力量在勞拉眼中更加具體。另外,勞拉和瑪麗開始上學,她們的人際關係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第五部《在銀湖岸》,描寫的是勞拉一家從離開梅溪邊到達科他區銀湖岸的故事。從梅溪邊到達科他區,勞拉坐的不是篷車,而是火車,這是她第一次坐火車。當時勞拉快十三歲了,由於瑪麗失明,勞拉的個性有了明顯的改變。她不再有姐姐可以依靠,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權利,於是勞拉更深刻地體會了成長,也學會面對自己雖不喜歡、卻必須做的事。另外,對他們全家而言,在銀湖岸的生活給他們帶來了新希望——爸可以在這裡申請一塊一百六十英畝的土地。
第六部《好長的冬天》。就在勞拉的爸申請到銀湖岸的一塊地,並蓋好小木屋之後,一場可怕的暴風雪來了。當時勞拉一家住在離銀湖岸不遠的小鎮,暴風雪將小鎮封住,小鎮的對外交通中斷了七個月之久。在這七個月之中,勞拉一家沒有食物,只能靠一點麥粒餬口;他們沒有木柴,只能燒乾草取暖。他們每天為活下去而努力奮鬥,爸更因為扭乾草棒而凍裂了雙手,無法拉小提琴。這一次,解決困難的是小鎮裡的兩個男孩,他們冒著被凍死與迷路的危險,騎馬出鎮,帶回食物。其中一個男孩就是阿曼樂。
繼《好長的冬天》之後,困境遠離,勞拉一家漸漸步入坦途。隨著拓荒人潮湧來,銀湖附近的小鎮逐漸繁榮,形成“德斯密特”鎮。在小鎮這一段生活,勞拉寫在第七部書《草原小鎮》中。
在《草原小鎮》一書中,勞拉十五歲了,她在學校結交同齡的女孩與男孩,也開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與反抗情緒使她認識到自制力的重要。同時,爸媽也存夠錢送瑪麗去讀盲人學校。瑪麗的離家更加深了姐妹親情,勞拉為了賺錢幫助瑪麗繼續留在學校,努力讀書,終於取得教師資格。在故事末尾,勞拉意外獲得一份教師工作,準備離家。
“小木屋”系列最後兩部是《快樂的金色年代》與《新婚四年》。《快樂的金色年代》描寫了勞拉第一次獨自離家在外教書的經歷。這時候奧爾曼德已在追求勞拉,他每周駕著馬車去學校接勞拉回家,再送勞拉回學校,兩人含蓄的情感逐漸增長。在故事末尾,勞拉與奧爾曼德結婚,她真正離開父母,和奧爾曼德一起步入人生另一階段。
《新婚四年》是勞拉死後才被發現的手稿。這份手稿描寫了勞拉和奧爾曼德婚後前四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這四年里,勞拉與奧爾曼德的生活非常辛苦,他們先後遭受了房子燒毀、旱災、雙雙病倒以及兒子夭折的厄運,安慰可以說就是女兒玫瑰的健康成長了。然而,勞拉與奧爾曼德並沒有被接二連三的挫折擊倒,他們以兩人深厚的情感為後盾,依然滿懷希望與勇氣,共同面對未來,開創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園。
改編作
1975年日本NHK、TBS放映TV動畫《草原的少女勞拉》。
1976年美國NBC放映電視連續劇《大草原的小屋》。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勞拉·英格爾斯·懷德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7年7月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是美國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Laura Ingalls Wilder)的小木屋系列作品的第一部。於2005年由天地出版社出版。講述了發生在小木屋周圍的童年故事。《大森林裡的小木屋》這是一本質樸的書,非常質樸的故事。
人物評價
從拓荒女孩到馳名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勞拉一生的故事充滿了曲折。“小木屋”系列小說充分表現了堅毅的拓荒精神。勞拉以她細膩、誠懇的筆法,將一個女孩的成長寫得生動感人,更將父母手足間的親情、她和奧爾曼德間含蓄雋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時代人們的勤奮、勇敢,以及對大自然的謙敬,表現得淋漓盡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不但記錄了美國拓荒時代的歷史,更記錄了個人的成長。
“小木屋”系列小說沒有太多曲折的情節,但它是精彩的、令人感到愉悅的、經久不衰的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名著。全書文辭妙趣橫生,涉及到自然、探險、動物、親情、成長等許多青少年關注的興趣點,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極大閱讀興趣,是對他們的求知和成長大有益處的高價值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