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培

勞培

?>勞培(1886—1911),祖籍廣東開平,新加坡華僑,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899年入天主教,隨同神父劉音鋆往潮州、揭陽傳道。1905年赴新加坡,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創辦《晨報》。1911年4月27日,參加黃花崗起義,壯烈犧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勞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86年
  • 逝世日期:1911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黃花崗起義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加入天主教,傳教活動,前往新加坡,加入中同盟會,籌備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打響,絕筆書,

人物簡介

姓 名:勞培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廣東開平
出生年月:1886年
犧牲日期:1911年4月27日
廣東省開平市沙塘鎮聯光興賢村人,一八八六年生。父親勞英煜,勞培兄弟三人,長兄鉅光,培歸中,弟燮光。
勞培自小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髫齡入學,聰穎而有大志,常有振興民族及華夷的辯論,深得家長及老師的讚許。

生平經歷

勞培雖出身貧寒,卻知書識禮,自小很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友愛弟妹。適齡入學後,聰穎好學,家中藏書,一一瀏覽,手不釋卷,且胸有大志,更具辯力,文章也寫得很好。稍長常與同學就如何振興中華民族以及華夷關係進行辯論,詞鋒敏銳,慷慨激昂,加之知識面廣,深得同學欽佩及老師的讚許。

加入天主教

光緒二十五年(1899),天主教傳人開平縣,在一些墟鎮和居民較為集中的鄉村建立天主教教堂。其中美國籍傳教士喜嘉里(譯音)在長沙塘墟建立。長沙塘福音堂。不久,喜嘉里離開此地,長沙塘福音堂的教務便由華籍傳教士劉音鑒神甫主持。劉音鑒神甫到長沙塘附近鄉村宣傳教義,發展教徒。勞培為這一新鮮事物所吸引,聽了劉音鑒神甫的演說,覺得與鄉村塾師講學大不相同,有許多新鮮的名詞和新鮮的道理從未聽過。為了增廣知識,勞培利用閒暇的時間主動接近劉音鑒神甫,向他提問一些非教義的問題,請其指導。劉音簦神甫雖覺得這個少年所提的問題不涉及教義,甚至離教義頗遠,但為他追求新知識的欲望所感動,也一一給予指導和解答,使勞培懂得了不少知識。劉音鑒神甫生活上有些瑣事,勞培往往主動地替他辦理,神甫甚為滿意,兩人情誼日深。一天,劉音簦神甫詢問勞培願不願意加入天主教會?勞培幾經考慮,覺得加入天主教會能學到更多的新知識,在徵得父母同意後,便加入了天主教。勞培加入天主教後,便常常跟隨神甫左右。轉眼兩年過去,由於劉音簦神甫在開平傳教頗有成績,天主教區升調他往潮州、揭陽等地主持教務。神甫奉命赴任前,見勞培聰明懂事,誠實可靠,辦事精明,兼寫得一手好字,文章亦佳,可為自己的得力助手,便徵求勞培父母的意見。勞培的父母初時認為勞培年僅16歲,不願兒子遠離。勞培為了增廣見聞,樂意跟隨神甫,便向父母力陳自己年紀已經不輕,正是處世立業的時候,以大丈夫應以四海為家,蝸居家庭是沒有出息的道理說服了雙親。
勞培勞培

傳教活動

勞培跟隨劉音鑒神甫先往廣州,後到潮州、揭陽等地進行傳教活動。他所到之處,耳聞目睹都是清廷的腐敗,人民的貧困,國家的衰弱,從而在心坎裹醞釀著如何尋求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理想和道路。18歲時,勞培離家已經兩年,便向神甫請假回鄉省親,得神甫允許。回到家鄉後,雙親見他已是一個英俊的青年,十分歡喜,便提出與他論婚。勞培以自己年紀尚輕,不宜這么早就成家立室。他母親以男大當婚為由,定要他結婚後再跟神甫做事。勞培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而婉辭推卻。他父親勞英煜明白事理,見兒子意志堅決,是一個有抱負的青年,便幫他勸服母親,論婚事遂作罷。勞培在家數天,與村中兄弟叔伯談論天下大事,大家都為勞培的知識廣博所折服。假滿後,勞培即辭別父母兄弟,復回揭陽跟隨劉音鑒神甫傳教。

前往新加坡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兩年時間又過去了,勞培年已20歲。當時南洋一帶,在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的宣傳鼓動下,革命浪潮迅速發展。勞培獲知這個振奮人心的信息後,覺得自己七尺昂藏,正是獻身報國之時,便毅然向劉音簦神甫提出辭職往新加坡謀生。劉音鑒神甫雖然有點捨不得,但信以為真,遂答允所請並予以資助。勞培返廣州取道香港直達新加坡。

加入中同盟會

勞培到達新加坡後,先在新加坡天主教會落腳。不久,找到了當地中國同盟會的組織,隨即加入中國同盟會,經中同盟會的安排,在中國同盟會新辦的《晨報》當記者。勞培以新聞記者的身份,積極進行以推翻清朝專制統治為宗旨的宣傳活動,廣交革命同志。他將國內耳聞目見的清朝統治者的腐敗、黑暗、專制以及人民痛苦生活情況,寫文章揭露於報上。所寫文章,材料真實,加之筆鋒犀利,可讀性強,使《晨報》讀者大增,孫中山當時在一些會議上曾稱讚他的文章說:“勞培文章寫得好,文筆犀利,報導及時”。於是勞培名噪一時。他不單以寫文章來宣傳革命道理,還以自己微薄的經濟來支持革命。在當《晨報》記者期間,所得薪金,除了寄一部份給父母作贍養費外,盡捐給中國同盟會總部作為革命活動經費。

籌備廣州起義

中國同盟會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工作,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領導人於1910年11月13日集會於檳榔嶼。會議決定在廣州起義,隨即設立起義統籌部,作為指揮機關。統籌部設正、副部長,由黃興、趙聲分任。統籌部是總的領導機構,為了便於就近指揮起義,另在廣州設起義指揮部。由於趙聲在新舊軍中有威信,且有軍事學識,任廣州起義總指揮,黃興任副總指揮。統籌部除繼續向國內外募飲外,還籌劃軍火的採購與密運,派同志運動駐廣州的清廷新軍、防營、海軍、民軍反清,參加起義。與此同時,在南洋各埠選拔同盟會會員中最堅定分子800人,組成“先鋒隊”(即敢死隊)。勞培在新加坡向統籌部積極要求回廣州參加起義。經統籌部審查認為合格,便吸收他為“先鋒隊”隊員。勞培興奮萬分,按照統籌部的部署,從新加坡搭船經香港秘密地回到廣州,隱蔽起來,隨時準備參加起義。
廣州起義的時間原定於1911年4月26日(辛亥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因軍械密運未到,指揮部決定推遲一天,即農曆三月二十九日舉義。廣州起義訊息被兩廣總督張鳴岐與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情報人員偵悉,即檄調所部各營防勇數千回廣州防備。趙聲知事機已泄,意欲中止,主張延期舉義,黃興則認為舉義日期不宜一改再改,免挫革命黨人的銳氣,堅持依期舉事。這時有部份領導人及“選鋒隊”隊員已臨時退出,勞培沒有因部分隊員退出起義而動搖,他堅定地站在黃興一邊,最具決心,並要求參加黃興親自率領的第一路“先鋒隊”,負責主攻兩廣總督府。黃興對勞培的革命堅定性十分讚賞,同意所請。辛亥年三月二十八日(1911年4月26日),勞培等革命志士在作戰鬥前的準備時,傳來清廷調來廣州的防勇營中有革命同志多人,準備在起義槍聲打響時即帶隊回響的訊息,於是大家信心更足。起義的具體時間定於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晚上12時,以待清兵入睡而猝不及防。可是二十九日上午傳來不利的訊息,革命黨一些秘密據點已被清兵圍搜,有人被捕。黃興聞報,知事已急,遂與眾人商議,徵求意見。勞培等堅定分子認為遲則被動,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於是紛紛起立,環繞黃興左右,請黃興即刻下達命令起義。黃興首肯,下令起義時間提前在清兵開晚飯時即下午五時半。

廣州起義打響

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時半,廣州起義的戰鬥打響了。勞培臂纏白巾,手執槍械,腰掛炸彈敷枚,在黃興的率領下由小東營疾出,沖向兩廣總督署。勞培在戰鬥中衝鋒在前,十分英勇。當他接近總督轅門時,即向轅門衛隊猛烈開槍,當時守衛轅門的清兵有一個連,正巧蹲在地上吃晚飯,突然遭到襲擊,卒不及防,紛紛棄碗丟筷逃命,一個持槍值班的排長及數名兵丁,正欲還擊,勞培手快,甩出一顆炸彈,當場炸斃這名排長及兵丁。其餘“先鋒隊”隊員乘機衝進了轅門,射擊負隅頑抗者。此時在內堂一姓張的巡捕聞變,急忙將內堂大門關閉,以阻革命黨人人內。“先鋒隊”用步槍射擊大門,洞百十孔,門未破,遂抬門外巨石砸門,一撞便破,“先鋒隊”一涌而人,內堂無一兵應戰。勞培等革命黨人直人大堂、二堂、後堂遍搜不見總督張鳴岐,只在後堂搜出張鳴歧的父親張步堂及其一妻一妾,他們瑟縮戰慄,口叫饒命。革命黨人對他們說:。不是你等之事,不必害怕”。追問張鳴岐在何處,說已逃出。革命黨人不信,繼續至各房間搜尋,終不獲。原來張巡捕關閉大門後,覓到張鳴岐,登上樓頂,從瓦面溜落厚祥街民居,逃往天平街水師衙門。張巡捕救出張鳴岐後,即與督署圖籍所所長分頭打電話通知水師提督李準和鎮統龍濟光、協統蔣尊簋派兵赴援。李部胡令宣、吳宗禹兩人帶隊馳往總督署包圍革命黨人,將機關槍架設在東西兩轅門和必經的路口,重重包圍了勞培等。“先鋒隊”。起義的英雄們見事態危急,請示黃興後,置燃料於張鳴岐的臥房,縱火突圍。勞培等“先鋒隊”隊員在黃興的率領下向東轅門衝擊,但受到清軍強大火力狙擊。勞培在突圍戰鬥中勇敢異常,屢次冒著敵人雨點般的子彈躍起投擲炸彈,把敵人炸得血肉橫飛。由於敵眾我寡,又無救援,雖經幾次衝鋒,未能突出重圍。血戰中的槍聲、爆炸聲、喊殺聲響成一片,戰鬥非常激烈,“先鋒隊”已有多人倒在血泊中,黃興不幸手掌中彈,傷手斷指,血流如注,因此指揮受挫,敵人見狀,吹號四面合圍。黃興見事已千鉤一發,為了分散敵人兵力,下令分三路衝出包圍。於是三路各自為戰,且戰且走。勞培一路衝出轅門,但為路口的清軍所阻,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胸部,勞培高呼“殺敵!一殺敵!”倒在已犧牲了的戰友身旁,壯烈成仁。在混戰中,黃興機智地閃人一小商店易服,輾轉逃出。是役死難烈士詳細人數不明,經廣州同情起義人士收殮得有名有姓的烈士遺體七十二具,安葬於東門黃花崗。在死難烈士遺體中有勞培烈士。

絕筆書

勞培在參加該次起義的前夕,已寫下一封絕筆書轉交其父,絕筆書如下:
父親大人膝下:跪稟者,是次兒參加黃興將軍舉義,乃勢所必然也。兒是次乃參加敢死隊之前鋒,負責主攻兩廣總督府,兒料必死無疑,但所匯者雙親之苦,弟妹年幼,欠衣缺食耳。然兒此舉是有益於全國同胞者也。大人今後自然明白,伏願大人恕之諒之,刻以時機緊迫,刻不容緩矣!更不多寫,伏祈珍重,就此絕筆。
兒勞培叩稟
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晨
附:勞培烈士的親屬現尚健在的有嫡侄女勞明珠,居住在開平縣水口鎮龍塘鄉十三村(即梁邊園),現年已70多歲。另一嫡侄女勞淑貞,是沙塘國小教師(現已退休)。此外,有侄孫數人在廣州市工作或在家鄉務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