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能力是人進行生產活動的能力,包括體 力和腦力兩個方面,是體力和腦力的總和; 是勞動者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勞動權利和 履行勞動義務的能力,即法律上所指的勞動 行為能力。勞動行為能力喪失者意味著其不 再具有勞動的能力。在法醫學實踐中常需要 對工傷事故、交通事故及傷害案件中的受傷 者、患有精神障礙者進行勞動能力的評定。 我國目前已有較為完善的各類評定標準,例如:《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鑑定》標 準、《職工非因工傷致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 力程度鑑定標準(試行)》、《道路交通事故 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等,其中均有關於 智力和精神傷殘所致勞動能力喪失的標準。 勞動能力喪失程度的鑑定是根據其完成公益 性勞動的可能性來進行評價。
相關詞條
- 勞動能力
勞動能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總和,勞動力存在於活的健康的人體中,是社會永恆的條件。勞動能力又分為一般性勞動能力、職業性勞動能力和專門的勞動...
- 勞動能力鑑定
勞動能力鑑定是通過對一個人從事體力工作的能力的鑑定,確定其勞動能力喪失的程度。勞動能力的喪失可分為:(1)部分喪失勞動能力。這種人雖然因傷、病導致身體衰弱、...
- 喪失勞動能力
喪失勞動能力,是已經失去勞動的能力,無法從事勞動。中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經印發《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鑑定標準(試行)》的通知。保護了他們的利益...
- 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如果傷病職工同時符合不同類別疾病三項以上(內含三項)“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條件時,可確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 勞動能力鑑定程式
勞動能力鑒指定是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鑑定。其中,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
- 無勞動能力
無勞動能力是指高於(低於)法定勞動年齡(男60歲,女55歲以上,16歲以下未成年人),或因殘、因病及其他原因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 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是醫學上的名詞,指的是各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周圍神經肌肉疾病等。...
- 勞動能力喪失
勞動能力喪失是因疾病 或損傷造成的機體對所從事的工作不相適 應,使勞動者不能從事原來的工作,甚至不 能勝任輕便工作,以至於生活不能自理。根 據勞動能力喪失程度...
- 勞動
從哲學高度看,勞動是主體、客體和意義的內涵集成體。勞動,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按照傳統的...
- 勞動能力鑑定費用
勞動能力鑑定費用是指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為完成勞動能力鑑定工作而花費的必要費用。...
- 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
勞動鑑定委員會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由勞動保障、衛生等行政部門和工會組織的主管人員組成。勞動鑑定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同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勞動鑑定是依據...
- 勞動能力鑑定管理辦法
為了加強勞動能力鑑定管理,規範勞動能力鑑定程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共同研究起草了《勞動能力鑑定管理辦法》。...
- 勞動條件
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必需的物質設備條件,如有一定空間和陽光的廠房、通風和除塵裝置、安全和調溫設備以及衛生設施等。...
- 勞動能力鑑定標準
《勞動能力鑑定標準》是2007年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勞動能力鑑定標準》編輯組。...
- 勞動者
名詞。字面意義為“勞動的人”,是對從事勞作活動一類人的統稱。勞動者是一個涵義非常廣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勞動獲取合法收入作為生活資料來源的公民都...
- 勞動標準
勞動標準是指對勞動領域內的重複性事物、概念和行為進行規範,以定性形式(如文字描述)或者以定量形式(如數據、圖表)所作出的統一規定。它以涉及勞動領域的自然科學、...
- 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鑑定管理辦法
《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鑑定管理辦法》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務會、國家衛生計生委委主任會議討論通過,2014年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
- 勞動改造
勞動改造簡稱勞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等社會主義國家罪犯管理的手段,20世紀50年代從前蘇聯引進。經常出現在監獄裡的一種標語和口號,通過對入獄者強制性的勞動,來...
- 勞動(名詞)
從哲學高度看,勞動是主體、客體和意義的內涵集成體。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
- 軍人基本喪失勞動能力鑑定標準
為了規範軍人因病基本喪失工作能力醫學鑑定工作,國家發布了《軍人基本喪失勞動能力鑑定標準》。...
- 勞動量
勞動量就是勞動者的勞動耗費量,它包括體力勞動的耗費量、腦力勞動的耗費量和生理力勞動的耗費量三個方面(詳見“勞動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