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權保障的國際標準及其發展趨勢是李凌雲發表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勞動權保障的國際標準及其發展趨勢
- 作者:李凌雲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李凌雲著
導師
周洪鈞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法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勞動權 國際標準 勞動法 國際法
館藏號
D998.24
館藏目錄
2010\D998.24\1
內容簡介
當前,關於“我國勞動標準是高還是低”的爭論異常激烈,這促使作者嘗試通過對國際勞工標準的研究為國內的勞動標準問題給出解釋。本文徹底擺脫了“勞工標準是否應與貿易掛鈎”的研究視角,而是回歸對國際勞工標準本身的探究。
本文運用歷史分析、比較分析、個案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作為人權的勞動權的內涵是保障勞動者的生存權”這一命題為邏輯起點和核心思想,對國際勞工標準的內容、特徵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全新的闡釋,指出國際勞工標準是一種“守住底線,留出空間”式的國際立法形式,並提出依據國際勞工組織對經濟性標準放鬆管制、增加彈性、擴大適用範圍的發展趨勢對我國的勞動標準立法進行調整。
全文分為導論、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共四章,總計12萬字。 導論部分介紹了本文研究的背景與意義,通過對現有研究成果的綜述,提出擺脫“勞動標準與貿易”的視角,而關注國際勞工標準本身的內容、特點和發展趨勢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探討了國際人權法視角下的勞動權保障。作者首先從勞動權的概念出發,分析了普遍意義上的勞動權是勞動者的全部權利,而作為人權的勞動權是勞動者的最低限度的權利。作為人權的勞動權的內涵是保障生存權。正因為如此,國家對勞動關係的干預應以最低標準為限,才能達到既保障勞動者生存,又不妨礙勞動關係自治的目的。其次,分析了國際上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勞動權保護的國際人權法體系,由國際性及區域性人權檔案以及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國際勞工標準所構成。
第二章主要論述了國際勞工標準的內容與特徵。該章首先介紹了國際勞工標準的產生和發展概況,以及國際勞工標準的分類方式。其次對國際勞工標準在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回顧。在此基礎上,本章重點分析了國際勞工標準的特徵,即制定主體的三方原則,性質上是硬法與軟法的結合,內容上兼顧普遍性與靈活性。上述特徵是國際勞工組織實現對作為人權的勞動權的最低限度保護,尋找最低保護標準的必然途徑。
第三章闡述了國際勞工標準的發展趨勢。當前,新的國際勞工標準的制定已經趨緩,其重點轉向對現有標準的更新與實施。為有效實現“守住底線,留出空間”的目標,國際勞工組織對核心勞工標準進行推動使這部分公約呈現強化的趨勢,而對大量的經濟性標準則呈現出放鬆管制、增加彈性、擴大適用範圍的趨勢。同時,作者以對勞動力派遣的放鬆管制為例,論證了國際勞工標準的上述發展趨勢。
第四章是利用國際勞工標準的相關理論解決我國勞動標準高低之爭。首先,該章探討了國際勞工標準在國內適用的方式,並分析了我國批准的國際勞工標準對國內勞動立法的影響。其次,關於國內的勞動標準高低之爭,作者認為其理論根源是對勞動關係的屬性以及勞動關係調整模式的不同認識,通過分析並結合對勞動權保障國際標準的理論,作者主張以兼容性的觀點理解勞動關係的屬性,並建立“守住底線、留出空間”的勞動關係調整模式。再次,將勞動標準與國際勞工標準比較後,本文指出我國的勞動標準虛高,實踐中難以落實,而且適用範圍窄,不利於對所有勞動者的公平保護。
最後,參照國際勞工組織經濟性標準放鬆管制、增加彈性、擴大範圍的趨勢,文章對我國勞動標準立法的調整提出了建議。 結束語部分,作者對論文的全部內容進行了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