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地域分工

勞動地域分工又稱生產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與部門分工一道成為社會分工的兩種基本形式。勞動地域分工通常是通過地域間的部門分工及其所反映的地域間部門結構的差異顯示出來的。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按某一優勢的社會物質生產部門實行專業化生產,是社會分工的地域表現形式。是在生產地與消費地分離、靠運輸進行交換的條件下形成的。通常實現分工的前提是產品在生產地的價格與運費之和低於在消費地生產同種產品的價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勞動地域分工
  • 絕對地域分工:由於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限制
  • 相對地域分工:合理的勞動地域分工
  • 特點:得以實現的原動力是經濟效益
地域分工可分為:①絕對地域分工。由於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限制,某地區不能生產某種產品,必須由其他地區輸入;②相對地域分工。某地區能夠生產某種產品,但生產耗資大,收效小,以輸入為較好。合理的勞動地域分工,有利於地區間的相互支援和合作,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條件和勞動力資源,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地域分工是一種既穩定又非常活躍的過程,與各地區經濟發展條件緊密相關。地域條件的差異是地域分工的自然與物質基礎,區域專門化是地域分工的具體表現。勞動地域分工具有以下特點:
①地區生產的產品主要不是為了本地區消費,而是通過交換和貿易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才能最終實現消費;
②一定的運輸手段和商品貿易的存在是勞動地域分工發展的前提;
③勞動地域分工得以實現的原動力是經濟效益;
④勞動地域分工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經濟區的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