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結構

勞動力結構指勞動就業人口在不同產業的分布,即不同產業的勞動就業人口在總勞動就業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勞動力結構變動的基本趨勢是: 在產業方面表現為農業勞動力向非農轉移,鄉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在職業方面表現為體力勞動者向腦力勞動者轉化,低層次體力勞動者向高層次體力勞動者轉化,低層次腦力勞動者向高層次腦力勞動者轉化。

簡介,結構分解,結構變動,

簡介

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勞動力的組合。這一概念,與勞動力概念密切相關。“勞動力”通常有兩種用法:①嚴格意義的用法,即勞動能力。其人身承擔者為全社會的勞動力人口,包括就業人口、失業人口、待業人口和其他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②把勞動力等同於正在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即就業人口。前一意義上的勞動力結構,就是指勞動力人口結構;後一意義上的勞動力結構,類似於就業結構
從現實經濟運動的角度看,各種社會產品(包括物質產品勞務產品)客觀上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這要求生產各種產品的部門、行業保持一定的比例,從而要求向各個部門、各個行業投入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也保持一定比例。按比例分配社會勞動(包括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規律,決定著各個國家在各個時期的勞動力結構。
勞動力結構是綜合反映社會經濟面貌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決定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勞動力結構的合理化,是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結構分解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勞動力結構作如下分解:
年齡結構  指勞動力人口中各年齡組人口所占的比重。一般可以劃分為青年、中年、老年三大類。青年勞動力比重越大,其潛力越大。
性別結構  指勞動力人口中男性、女性勞動力各自占的比重。由於生理原因和社會原因,已經就業的勞動力性別比例,一般女性低於男性。
質量結構  指以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技術等級為主要內容的、不同複雜程度的勞動力人口構成。每一種職業的勞動力人口可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
產業結構  指社會勞動力在各產業間的分布。勞動力產業結構極為重要,通常用於國際間經濟發展水平的比較。國際上一般採用第一產業(廣義農業)、第二產業(廣義工業)、第三產業(廣義服務業)的劃分口徑。勞動力的部門結構行業結構是其下屬層次。中國國民經濟部門劃分為十類:①工業;②建築業和資源勘探;③農業、林業、水利、氣象;④交通運輸和郵電;⑤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和物資供銷;⑥城市公用部門;⑦科學研究部門;⑧文教衛生和社會福利;⑨金融;⑩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此外,還採用生產性行業與非生產性行業以及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等劃分口徑。
職業結構  指從事不同職業的各類勞動者在就業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中國1982年的人口普查,把職業劃分為八大類: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②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③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④商業工作人員;⑤服務性人員;⑥農林牧漁勞動者;⑦生產工人、運輸工人和有關人員;⑧不便分類的其他勞動者。勞動分工是職業劃分的基礎,隨著分工的發展,職業結構的劃分也越來越細。
地域結構  指勞動力在不同地域間的分布。可以從自然地理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以及城市鄉村等不同的角度來劃分。

結構變動

影響勞動力結構變動的主要因素有:①生產力發展;②經濟類型;③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再生產;④自然資源及地理因素;⑤經濟發展目標及投資方向;⑥勞動力政策及勞動力管理制度。
勞動力結構變動的基本趨勢,從產業方面看,是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鄉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工農業勞動力向服務業轉移。從職業方面看,是體力勞動者向腦力勞動者轉化,低層次體力勞動者向高層次體力勞動者轉化,低層次腦力勞動者向高層次腦力勞動者轉化。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大大加速了上述轉移和轉化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