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經講記自序

《勝鬘經講記自序》是蕭平實居士於2008年創作的一篇議論文體序言,闡明大小乘的關聯和實證內涵的天壤之別,以及成佛之深廣義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勝鬘經講記自序》
  • 創作年代:2008年
  • 作品體裁:議論文
  • 作者:蕭平實
  • 作品出處:《勝鬘經講記》
  • 作品題材:佛法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勝鬘經講記自序
所謂原始佛法,必須涵蓋前後三轉法輪的成佛之道全部佛法;因為,只有這樣具足涵蓋三乘菩提以後,才能顯示釋迦佛已經圓滿化緣了——四阿含諸經並不曾說到成佛之道,只說到成就羅漢解脫於分段生死之道的法義;也因為前後三轉法輪的法義全部都是釋迦佛親口所說,才能具足了成佛之道,而非如同四阿含諸經一樣地嚴重欠缺成佛之道的原理與實行之法道。但印順法師不了解前後三轉法輪諸經的意涵,連聲聞羅漢們所結集出來的四阿含諸經的意涵,都嚴重地誤會了,當然更無法如實理解大乘諸經的意涵。印順又因為信受部派佛教時期的聲聞凡夫論師們的六識論錯誤觀點,所以全面否定大乘法,認定大乘非佛說;並將大乘諸經的義理曲解為同於二乘解脫道的法義,再以聲聞凡夫論師的六識論邪見,套用在原本為八識論的二乘解脫道上面,於是連二乘解脫道本質的四阿含諸經中的義理,都嚴重地誤會了。立足於這種誤會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的前提下,只承認四阿含所說的解脫道為原始佛法,認為大乘諸經皆非佛說,故只將四阿含定義為原始佛法,將第二、第三轉法輪諸大乘經排除於原始佛法之外,意謂大乘諸經都非釋迦佛親口所說,這是嚴重扭曲佛教歷史之後所作的不正確定義。一開始學佛時若是信受了印順這樣偏差的觀點以後,將無可避免地落入六識論的邪見中,於是連斷我見都成為奢談了,遑論實證大乘實相般若!
複次,大乘法之證悟,不許外於教門;若外於經典聖教開示,而言“所悟雖異於教門,然亦是宗門之悟”,當知即是錯悟,謂其所悟必定已經異於宗門之悟,經教所說法義正是說明宗門所悟內涵故;明得此理,始知宗門之悟,一向不得外於教門也。但若已經求證於大乘經典,印證自己確實證悟已,欲了知悟後進修之道,欲憑藉所悟如來藏而生起深妙般若智慧者,及欲快速進入初地者,皆應先行深入《勝鬘經》真義,由此了知大乘道與二乘道之異同與關聯,然後對於自己應如何求得真正之大乘般若開悟,以及悟後應如何含攝二乘道,進而快速進修般若別相正義而具備入地之資,即能自知而無所疑也!
二乘人所證智慧為出離三界分段生死之智慧,只是聲聞法中的解脫道智慧,所斷者僅為我所執、我見、我執,不曾及於法界實相之了知與親證,是故一切不回心大乘之阿羅漢,不論為慧解脫、俱解脫、三明六通大解脫,皆無法生起實相般若;此謂不回心阿羅漢,雖知一切法界皆唯如來藏之所生,然唯是親聞世尊如是聖教而未能實證,是故凡遇親證之菩薩時,皆無從開口共論般若。乃至諸菩薩與言無餘涅槃中之實際者,亦皆茫然無措而不能回應,唯有迴避不言一途。諸不回心阿羅漢,之所以致此者,皆因未證名色本、名色因、名色習之如來藏心所致也!譬如阿含中佛語聖教分明:“解名色本,即得應真。”謂名色之根本乃是如來藏心—— 十方三界一切有情之名色,皆從如來藏心中出生,並皆以如來藏為本;是故,證或不證名色因、名色本之如來藏者,即成是否能入大乘別教而成實義菩薩之分野;惜乎今人能知此者極為稀有,皆坐密宗應成派中觀六識論邪見所祟,致使當代諸大山頭大法師等,悉被釋印順六識論邪見所祟而盲目追隨,同聲否定大乘及阿含經教中所倡八識論正理,則彼諸大法師及其徒眾即失大乘見道因緣,兼亦成就謗菩薩藏之大惡業,成一闡提。
然而,已經實證如來藏之實義菩薩,雖已位階不退位之第七住已,是否即能了知成佛之道內涵?實猶未必!謂此時之第七住實義菩薩雖有般若實相智慧,亦唯有總相智爾,尚未具足別相智故。般若實相智慧之別相智者,其義廣繁,非如二乘解脫道之見惑、思惑意涵狹隘易知故;是故親證如來藏而發起實相般若智慧已,仍須親隨真善知識修學,方能快速而深入理解三乘菩提之異同,方能快速現觀三乘菩提之關聯而了知二乘菩提之局限,而能了知二乘菩提含攝在大乘菩提中之定位,然後深知無始無明含攝二乘菩提所斷一念無明之真實義,則能了知三乘菩提之關聯與全貌,欲求通達實相般若之別相智,斯有期冀;則能將長劫入於短劫中,數世之中即得圓成三賢位第一大阿僧祇劫之實修,滅盡大乘見道應斷之廣闊異生性,樂意培植入地應有之大福德:為人所不能為,說人所不能說,行人所不願行,乃至喪身捨命亦在所不惜,要護正法、要救眾生及諸表相大師,乃至生起增上意樂而真發十無盡願,入如來家、成真佛子。凡此,皆要以親證如來藏為先,確實理解無始無明為次,實際救護廣被誤導之學人而進成大福德為後,始有入地進修第二大阿僧祇劫道業之可能。一切求欲實證佛法者,於此皆應了知。
凡欲深入了知如是正理者,於《勝鬘經》皆必須深入研讀,並將其中法義實際現觀,實證勝鬘夫人所說法義,即能印證自己所悟是否確實契合法界實相,亦能藉此而建立三賢位所應通達之智慧,然後付諸實行而快速圓成第一大阿僧祇劫之道業。若屬尚未實證如來藏而未發起實相般若者,不論已斷、未斷三縛結,皆可依講記而了別三乘菩提之異同,則能自行抉擇而入道:或依《識蘊真義、阿含正義》而深入理解、實際觀行,實證二乘菩提;或依《真假開悟、心經密意、宗門正眼、宗門密意、真實如來藏、楞伽經詳解、悟前與悟後、宗通與說通……》等書,依大乘正理多聞薰習乃至實修;若得實證如來藏已,即入菩薩數中,成真菩薩,名菩薩僧,位階不退菩薩位中,庶免受生一世而唐修佛法也。《勝鬘經》雖然文義深邃難解,今余已將此經法義深入詳說,整理成文而為講記,付梓流通以利大乘學人及諸方大師,若願反覆細讀此書而詳加思惟理解者,無不受益。今以出版之時將屆,合述緣起,即以為序。
佛子 平實 謹序
公元二○○八年大暑 於竹桂山居

作者簡介

蕭平實,甲申(1944)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