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務頭
- 性質:說唱藝術術語
- 釋義:戲中要彩的地方
- 相關記載:《中原音韻·作詞十法》
簡介,意思,"務頭" 村名的由來,
簡介
宋、元行院“調侃語”(今“行話”)。原為當時伎藝界代替“唱采”一詞的行話(《墨娥小錄》),後世則把戲中要彩的地方叫“務頭”。元、明、清戲曲理論家,對“務頭”詮釋甚多,眾說紛紜,但大多指曲文或唱腔某一方面能博得觀眾喝彩需具備的條件。如:①要用俊語。元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要知某調、某句、某字是務頭,可施俊語於其上。”②要用響亮的字音。明王驥德《曲律·論字法》:“務頭須下響字,勿令提挈不起。”③曲調要“做腔”。王驥德《曲律·論務頭》:“務頭……系是調中最緊要句字,凡曲遇揭起其音,而宛轉其調,如俗之所謂‘做腔’處,每調或一句、或二三句,每句或一字、或二三字,即是‘務頭’”。
以上都表明務頭乃是曲文著重描寫、曲調充分發揮與歌唱精雕細刻之處,它是戲劇情節的關鍵要地,也是博得觀眾喝彩的“戲眼”所在,和目前通常所說戲劇高潮及句中重字要義的涵義大體相同。所以,李漁在《閒情偶寄》中指出:一曲之中有務頭,則全曲皆活。
意思
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韻·正語作詞起例》中提出“務頭”的概念。
何謂務頭,研究者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從唱腔方面來說,務頭是一首曲子中最動聽之處,從內容方面上說,則是曲詞中最重要的一些詞語。務頭表現在平仄的運用上,主要是要求在這些緊要的字眼上避免多個同聲調的字連用,特別要注意平、上、去三聲字的配搭運用。周德清說:“要知某調、某句、某字是務頭,可施俊語於其上。”他在
《金盞兒·岳陽樓》
據胡床,對瀟湘,
黃鶴送酒仙人唱,
主人無量醉何妨?
若捲簾邀皓月,
勝開宴出紅妝;
但一樽留墨客,
是兩處夢黃糧
一曲中評論說:“妙在七字‘黃鶴送酒仙人唱’,俊語也。況‘酒’字上聲以轉其音,務頭在其上。”又評論
《醉高歌·感懷》
十年燕市歌聲,幾點吳霜鬢影。
西風吹老鱸魚興,晚節桑榆暮景。
說:“妙在‘點’、‘節’二字上聲起音。務頭在第二句及尾。”可見務頭與上聲字的運用甚有關係。
"務頭" 村名的由來
劉秀逃至郭窯村邊,幾乎為莽軍所獲,幸遇一夥脫坯鄉民,便化裝混其中。莽軍過,劉秀脫險。劉秀見鄉民摻麥秸和泥很吃力,說:“莫用麥草”。鄉民告訴他不用則坯乾易裂。劉秀說:“不會。”說罷向西北而去。之後,鄉民試之,果如其說。至今郭窯村民脫坯和泥不摻麥秸,坯乾不裂。傳說此乃劉秀封就。
劉秀剛想在一個村頭稍事喘息,不意莽軍又至。時天已破曉,危急時刻,忽然天降大霧,莽軍頓失目標,劉秀趁機向西北遁去。一口氣跑了十里,來到一個村邊,霧散日出,化險為夷。
劉秀稱帝後,降霧之村取名“霧頭”,霧散日出之村取名“十里霧”,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