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理學(第2版)》是由楊秀平、肖向紅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該教材主要面向全中國高等農林、水產院校的動物生產類(含畜牧、水產養殖、名貴經濟動物養殖)、動物醫學、野生動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生物科學及生物技術等專業的本科學生,也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師範院校生物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教學用書和科技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的參考書。
該教材連同緒論共十二章,由緒論、細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環、呼吸、消化與吸收、能量代謝及體溫、排泄與滲透壓調節、神經系統、內分泌、生殖與泌乳、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組成。
基本介紹
- 書名:動物生理學(第2版)
- 作者:楊秀平、肖向紅
- 類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2月20日
- 頁數:37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25528-7
- 版面字數:610千字
- CIP核字號:2008209812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出版工作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封面設計 | 責任繪圖 | 版式設計 | 責任校對 | 責任印製 |
---|---|---|---|---|---|---|
潘超 | 張曉晶 | 張楠 | 尹莉 | 王瑩 | 俞聲佳 | 張澤業 |
內容簡介
教材目錄
緒論 | 4.3.3二氧化碳的運輸 | 9.1.1脊椎動物的內分泌系統 |
0.1動物生理學的研究內容和任務 | 4.4呼吸運動的調節 | 9.1.2激素 |
0.1.1動物生理學的研究內容和任務 | 4.4.1神經調節 | 9.1.3激素作用的細胞學機制 |
0.1.2動物生理學的三個研究水平 | 4.4.2化學因素對呼吸的調節 | 9.2下丘腦 |
0.1.3學習動物生理學的目的和方法 | 4.5特殊環境中的呼吸運動 | 9.2.1下丘腦與垂體的關係 |
0.2生理功能的調節及其調控 | 第5章 消化與吸收 | 9.2.2下丘腦激素的種類及生理作用 |
0.2.1生命現象的基本特徵 | 5.1概述 | 9.2.3下丘腦激素分泌的調節 |
0.2.2機體的內環境和內環境穩態 | 5.1.1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 9.3垂體 |
0.2.3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 | 5.1.2消化管平滑肌的電生理特性 | 9.3.1神經垂體 |
0.2.4動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統 | 5.1.3消化管的神經支配 | 9.3.2腺垂體 |
第1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 5.1.4胃腸激素 | 9.4甲狀腺 |
1.1細胞膜物質轉運功能 | 5.1.5胃腸激素的生理功能 | 9.4.1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
1.1.1細胞膜的結構 | 5.2動物的攝食方式與攝食習性 | 9.4.2甲狀腺激素的儲存、分泌、轉運和代謝 |
1.1.2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 | 5.3機械消化 | 9.4.3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
1.2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 | 5.3.1口腔的咀嚼與吞咽 | 9.4.4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 |
1.2.1由離子通道介導的跨膜信號轉導 | 5.3.2胃腸道的運動 | 9.5甲狀旁腺、甲狀腺C細胞與調節鈣、磷的激素 |
1.2.2由G蛋白耦聯受體介導的跨膜信號轉導 | 5.4化學消化 | 9.5.1甲狀旁腺和甲狀旁腺激素 |
1.2.3由酶耦聯受體介導的跨膜信號轉導 | 5.4.1唾液的分泌 | 9.5.2甲狀腺C細胞和降鈣素 |
1.3細胞的興奮性和生物電現象 | 5.4.2胃液的分泌 | 9.5.3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和1,25二羥維生素D3分泌的調節 |
1.3.1細胞的興奮性和刺激引起興奮的條件 | 5.4.3胰液的分泌 | 9.6腎上腺 |
1.3.2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及其產生機制 | 5.4.4膽汁的分泌 | 9.6.1腎上腺皮質激素 |
1.3.3動作電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個細胞上的傳導 | 5.4.5小腸液的分泌 | 9.6.2腎上腺髓質激素 |
1.4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 | 5.4.6大腸液的分泌 | 9.7胰島 |
1.4.1經典的突觸傳遞 | 5.5微生物消化 | 9.7.1胰島分泌的激素 |
1.4.2接頭傳遞 | 5.5.1瘤胃的微生物消化 | 9.7.2胰島激素分泌的調節 |
1.4.3電突觸 | 5.5.2大腸內的微生物消化 | 9.8松果體 |
1.5肌肉的收縮 | 5.6禽類與魚類消化的特點 | 9.8.1松果體激素的生理功能 |
1.5.1與收縮功能有關的骨骼肌細胞微細結構 | 5.7吸收 | 9.8.2松果體激素分泌的調節 |
1.5.2骨骼肌的收縮原理和興奮收縮耦聯 | 5.7.1概述 | 9.9功能器官的內分泌 |
1.5.3影響肌肉收縮的因素 | 5.7.2小腸內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 9.9.1胸腺 |
1.5.4骨骼肌的種類 | 5.8消化功能的整體性 | 9.9.2心臟和血管的內分泌 |
1.5.5平滑肌的收縮 | 第6章 能量代謝及體溫 | 9.9.3胃腸道系統內的內分泌 |
1.6案例 | 6.1機體的能量代謝 | 9.9.4腎的內分泌 |
1.7動物的發光和變色 | 6.1.1能量的來源與消耗 | 9.9.5性腺 |
1.8細胞周期和程式性死亡 | 6.1.2能量代謝的測定 | 9.9.6尾下垂體和斯氏小體 |
1.8.1細胞周期及其調控 | 6.1.3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 | 9.10組織激素 |
1.8.2細胞程式性死亡 | 6.1.4基礎代謝和靜止能量代謝 | 9.10.1前列腺素 |
第2章 血液 | 6.1.5家畜的生產代謝 | 9.10.2瘦素 |
2.1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 6.1.6能量平衡的調節 | 9.11信息素(外激素) |
2.1.1血液的組成和血量 | 6.2動物的體溫及其調節 | 9.11.1昆蟲的外激素 |
2.1.2血液的理化特性 | 6.2.1動物的體溫 | 9.11.2甲殼動物的外激素 |
2.1.3血液的功能 | 6.2.2動物的產熱和散熱過程 | 9.11.3魚類的外激素 |
2.2血細胞及其功能 | 6.2.3體溫調節 | 9.11.4哺乳動物的外激素 |
2.2.1血細胞的生成和造血微環境 | 6.2.4動物的休眠 | 第10章 生殖與泌乳 |
2.2.2紅細胞生理 | 第7章 排泄與滲透壓調節 | 10.1概述 |
2.2.3白細胞生理 | 7.1尿的生成 | 10.1.1關於性分化 |
2.2.4血小板生理 | 7.1.1腎的功能解剖特徵 | 10.1.2關於性成熟與體成熟 |
2.3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 7.1.2尿的生成 | 10.1.3關於性周期和生殖季節 |
2.3.1血液凝固 | 7.2尿生成的調節 | 10.2性腺的功能 |
2.3.2纖維蛋白溶解 | 7.2.1影響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因素 | 10.2.1睪丸 |
2.4血型 | 7.2.2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作用的因素 | 10.2.2卵巢 |
2.4.1紅細胞凝集與人類的血型 | 7.3尿的排放 | 10.3哺乳動物的生殖活動 |
2.4.2輸血原則 | 7.3.1膀胱與尿道的神經支配 | 10.3.1哺乳動物的性周期及其調節 |
2.4.3動物的血型 | 7.3.2排尿反射 | 10.3.2排卵和排卵後黃體 |
第3章 血液循環 | 7.4動物機體的水鹽平衡和滲透壓調節 | 10.3.3受精與授精 |
3.1心臟的泵血功能 | 7.4.1脊椎動物的其他滲透調節器官 | 10.3.4妊娠與分娩 |
3.1.1心肌收縮的特性 | 7.4.2尿液的濃縮與稀釋 | 10.4魚類的生殖活動 |
3.1.2心臟泵血功能的周期性活動 | 7.4.3魚類滲透壓調節 | 10.4.1魚類的促性腺激素及其分泌調節 |
3.1.3心臟泵血功能的評定 | 7.5動物體內的酸鹼平衡 | 10.4.2卵泡的生長和最終成熟 |
3.1.4心臟泵血功能的儲備 | 7.6脊椎動物含氮廢物的排泄 | 10.4.3排卵與產卵 |
3.1.5心臟泵血功能的調節 | 第8章 神經系統 | 10.4.4人工誘導排卵 |
3.2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和生理特性 | 8.1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結構和一般功能特徵 | 10.4.5魚類的生殖周期 |
3.2.1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 8.1.1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 10.5泌乳 |
3.2.2心肌的電生理學特性 | 8.1.2中樞神經元的聯繫方式及其生理意義 | 10.5.1乳腺的發育及其調節 |
3.3血管生理 | 8.1.3神經遞質、調質及其受體 | 10.5.2乳汁的分泌 |
3.3.1血管的種類與功能 | 8.2反射活動的一般規律 | 10.5.3乳汁的排出 |
3.3.2血流動力學———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壓 | 8.2.1反射及反射弧 | 第11章 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 |
3.3.3動脈血壓和動脈脈搏 | 8.2.2反射中樞內興奮的傳遞 | 11.1概述 |
3.3.4靜脈血壓和靜脈回心血量 | 8.2.3中樞抑制 | 11.2神經內分泌系統對免疫系統的調節 |
3.3.5微循環 | 8.2.4反射活動的一般特徵 | 11.2.1中樞神經系統對免疫系統的調節 |
3.3.6組織液與淋巴液的生成 | 8.3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 | 11.2.2周圍神經系統對免疫功能的調節 |
3.4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 8.3.1感受器與感覺器官 | 11.2.3條件性免疫反應 |
3.4.1神經調節 | 8.3.2軀體感覺 | 11.3激素對免疫系統的調節 |
3.4.2體液調節 | 8.3.3內臟感覺 | 11.3.1腎上腺皮質激素 |
3.4.3局部血流調節 | 8.3.4眼的視覺功能 | 11.3.2生長素 |
3.4.4動脈血壓的長期調節 | 8.3.5耳的聽覺功能 | 11.3.3性激素 |
3.5器官循環 | 8.3.6機械性感覺 | 11.3.4促甲狀腺素(TSH)和甲狀腺素(T3、T4) |
第4章 呼吸 | 8.3.7化學性感覺 | 11.4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對輔助性T細胞平衡的調節 |
4.1呼吸器官的通氣活動 | 8.4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 11.4.1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作用軸 |
4.1.1哺乳類的肺通氣活動 | 8.4.1軀體運動神經元和運動單位 | 11.4.2某些激素原 |
4.1.2禽類的肺與氣囊的通氣活動 | 8.4.2姿勢的中樞調節 | 11.4.325羥基維生素D3 |
4.1.3兩棲及爬行類的肺通氣活動 | 8.4.3軀體運動的中樞調控 | 11.5免疫系統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 |
4.1.4魚類的鰓通氣活動 | 8.5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 11.5.1免疫細胞中產生的激素 |
4.1.5昆蟲的氣管換氣特徵 | 8.5.1自主神經系統的結構特徵 | 11.5.2免疫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 |
4.2氣體交換 | 8.5.2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 11.6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網路機制 |
4.2.1氣體交換原理 | 8.5.3自主神經的中樞調節 | 11.6.1通過共同的信息分子及相應受體構成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 |
4.2.2氣體交換過程 | 8.6腦的高級功能 | 11.6.2通過信息分子的多功能位點與不同受體相結合介導多樣性功能 |
4.2.3細胞的呼吸 | 8.6.1腦電活動與覺醒和睡眠 | 索引 |
4.3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 8.6.2學習與記憶 | 參考文獻 |
4.3.1氧及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 第9章 內分泌 | |
4.3.2氧的運輸 | 9.1概述 |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 配套教材
書名 | 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
《動物生理學實驗(第2版)》 | 978-7-04-027481-3 | 楊秀平、肖向紅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年9月3日 |